华为十余年美国坎坷路 受制“透明铁幕”

华为十余年美国坎坷路 受制“透明铁幕”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2/1019/111179.shtml report 8863 今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华为、中兴设备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调查报告,尽管报告显示,华为、中兴并未涉足核心网络基础设施市场,但关于这件因“国家安全”而引发的调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假借安全之名,对中国新兴势力进行打压,因为截止目前,没有任何清晰证据显示华为、中兴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000031477_piclink_566_380

华为十余年美国坎坷路 受制“透明铁幕”

今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华为、中兴设备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调查报告,尽管报告显示,华为、中兴并未涉足核心网络基础设施市场,但关于这件因“国家安全”而引发的调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假借安全之名,对中国新兴势力进行打压,因为截止目前,没有任何清晰证据显示华为、中兴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一位华为资深老员工分析说:“政治因素和竞争对手出于商业利益的背后游说,是华为、中兴美国屡屡被动的两大主要原因。”

10月10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再次发布一份调查报道,该调查历时十多个月之久,报告认定华为、中兴的电信设备存在威胁,但并没有提供清晰的证据,该报告强烈建议美国政府、主要网络运营商都不要采购华为、中兴设备,这意味着,华为、中兴在美国市场经过多年的扎根耕耘之后,市场仍然拓展无望。

这对于早在2001年就来到美国的华为来说,是一个心痛又无奈的结局。

十余年耕耘未被认可

与欧美跨国公司在中国受到的税收、土地等多方面的超国民待遇不同,华为在美国的故事却很草根。

中国加入WTO的2001年,华为来到美国,由资深副总裁陈朝晖带队,将第一家华为美国分公司设立在德克萨斯州,最初华为的中心主要还在研发,市场销售完全没有展开,但已经遭到占据美国路由器和交换机市场主导地位的思科警惕,为了抵御这个价格杀手,思科主动防御。

2003年,还未在美国市场有所建树的华为,却先遭到思科的知识产权起诉,虽然两者最后和解,但却让美国人对华为产品以外的事务格外关注,使得美国企业和政府在对华为“找碴”时有很多落脚点。

华为进入美国三年后,华为总裁任正非来视察这支“先遣队”,陈朝晖表示,当时华为还没有拿到一单合同,在业界的名声几乎没有。任正非给他们提供了几点意见,其中一句“我们要像针一样扎进来,把所有精力集中在一款产品和一个客户身上,然后寻求突破,一点一点打开知名度”,这成为华为今后在美国市场的一个基本战略。

像针一样专注的华为,逐渐开始收到成效,2006年,美国Leap公司首次购买了华为的3G设备,该公司由高通公司分拆而来,华为帮Leap建设了其覆盖加州、爱达荷州、内达华州的CDMA 3G网络,后来Leap公司分别在2007年、2010年购买了华为的设备。

Clearwire和东北无线网络公司也在缅因州和俄勒冈州的偏远地区使用了华为的网络设备。

同时,在终端设备方面,华为成为美国CDMA运营商MetroPCS和T-Mobile的供应商。

来自华为的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华为美国销售收入13亿美元,已经达到了不小的量级,不过其中9亿美元来自于手机终端的销售,网络设备的金额只有4亿美元。华为美国公司的员工人数达到了1700人,办公面积达10万平方英尺。

华为采取的策略一定程度上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是一致的,不过在“农村”耕耘了多年之后,却一直无法“进城”,即使华为像针一样专注,但遇到一个透明的铁幕时,依旧无法突破。

这十年来,华为虽然屡次参与投标,但始终未能获得美国主要三大运营商的大额合同,这些运营商包括,美国AT&T、Sprint、T-Mobile和Verizon等公司。

在并购方面也是困难重重,2007年和2008年,华为两次计划收购美国网络设备厂商3COM公司,最终美方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了这一收购。2010年,华为竞购2Wire公司、摩托罗拉移动网络部门,也未能获得美方批准。2011年,华为收购美国通讯技术公司3Leaf,最终也功亏一篑。

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安全成为美国拒绝华为屡试不爽的借口,2011年美国国会启动的针对华为、中兴的调查,只是该事件的一次公开回应。

倾力配合调查 正面对抗

任正非曾说,我给他们(微软、思科)说我才不反垄断,我左手打着微软的伞,右手打着思科的伞,你们卖高价,我只要卖低一点,也能赚大把的钱。我为什么一定要把伞拿掉,让太阳晒在我脑袋上,脑袋上流着汗,把地上的小草都滋润起来,小草用低价格和我竞争,打得我头破血流。

这句话很生动的描述了华为“韬光养晦”的政策,为了迎合美国市场,做出大量妥协,也是不得已的一件事。既然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理由调查华为,华为唯有倾力配合。

2011年2月份,华为发表了一份公开信,要求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所有人对公司的商业运行进行调查。一年之后,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拜访了华为深圳总部,参观了华为产品线以及制造工厂,包括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在内的7名华为高管与其进行了讨论和面谈。同年4月,委员会成员还拜访了中兴总部,包括中兴高级副总裁朱进云在内的8名中兴高管带其参观了公司并进行了会谈。

5月份,委员会4名代表飞到香港会见华为和中兴高管,并见到了华为总裁任正非,9月份,委员会举行了一场听证会,华为和中兴都有派副总裁参与。

频繁的调查,并未让美国打消疑虑,今年10月份的调查报告出炉,这份历时十多个月的调查显示,华为和中兴的设备存在安全威胁,这让他们对多年来的坚持感到失望。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华为内部一份讲话稿显示,对于美国国会的频繁调查,华为决定放弃“韬光养晦”的战略,改为和美国企业正面竞争。在上述华为内部讲话中,任正非表示:“今天美国政府把华为逼到这地步,只好奋起竞争,除了超越,华为还有什么路可走?”

而最近,又有传闻称华为即将赴美上市,目的就是成为一家股权结构透明,经济状况公开的公司,想借此撬开美国市场的壁垒,未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华为对调查的正面反抗。

收入不受影响但丢掉最大市场

从2001年的零起步,到2003年的零合同,华为在美国十来年的步伐可以用艰辛来形容,但纵使难以得到美国主流运营商的合同,凭借一点一滴的积累,在小型运营商、二三线城市或农村市场的网络建设上取得突破,营收稳固增长。

来自华为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华为在美国的销售收入为13亿美元,尽管其中有9亿美元是终端设备的销售收入,在运营商网络市场的销售额仅为4亿美元,但对华为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

这13亿美元,从比例来看,占到了华为2011年营收的4%,这远远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水平,因为美国市场占据了全球电信支出的20%以上。而中兴去年在美国的收成还不到3000万美元。

10月份美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报告,虽然阐明了华为、中兴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而且也涉及到核心网路基础设施市场,这势必对两家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拓展造成严重影响,不过低微的营收也代表着对两家公司在营收上的影响微乎其微,由此带来的业绩冲击十分有限。

但丢失美国市场代价却是惨痛的,据粗略估计,美国电信市场规模大约占全球电信市场50%的份额,每年交易金额高达530亿美元。华为作为一家全球企业,无法忽视如此大的一个“蛋糕”,这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市场增长,今后的战略布局等等。

昨日(10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两名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称,白宫就设备供应商是否会给美国电信公司带来安全风险而展开的调查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华为曾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

但以危害国家安全为幌子的“透明铁幕”依旧没有破除,美国市场决定着全球市场的胜败,华为能否突破这块铁幕,只有时间能证明。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