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英寸设备的可能
当预测2013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十大趋势时,我猛然意识到,一款屏幕尺寸介于手机与平板之间,具备多媒体与商务功能于一体,真正融合的“二合一”产品,有望在末日之年之后到来。
这将是一款什么产品?当多数人依赖于手机、平板、笔记的“缺一不可”时,介于6英寸至7英寸之间,或者如华为终端余承东公布的6.1英寸Ascend Mate一般,能否撬开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或者只是一场概念游戏,想象空间巨大。
6英寸设备有存在必要吗?
对于6英寸设备,乃至6-7英寸设备的存在性质疑,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伪命题。因为手机市场遵从固有的逻辑,就屏幕尺寸而言,从苹果iPhone开启3.5英寸触控屏以来,发展到4英寸、4.3英寸、5英寸,乃至GALAXY Note II的5.5英寸,用手机发烧友李先生的话说:“屏幕不可逆”。
大可乐手机CEO丁秀洪告诉手机之家,七匹狼的一位高管曾经告诉他,7英寸设备对于中国男人来说已经不合适,因此,手机与平板屏幕尺寸之间会有一个结合点,而这个“点”,则指向5-6英寸。
用过三星GALAXY Note的用户,在他们眼里,其他大屏手机都是“小屏手机”,可以类比曾经流传于微博的一个段子“广东人认为,广东以北都是北方人”。大屏手机确实存在更好的用户体验,而如今5英寸设备的火热,则是在保持体验的同时,对便携性做出的妥协。
三星GALAXY Note II继承前代特色
发烧友李先生还向手机之家提供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人眼到设备的距离,与设备尺寸有最佳匹配度”。一般来说,类似Pad的双手持握设备,人眼到设备的最佳距离是30-40公分,差不多是一个手臂的长度,10英寸则成为Pad屏幕尺寸的临界点;而单手持握设备,此最佳距离是25-30公分,则7英寸屏幕是上限。这也就意味着,在单手持握的7英寸以下设备中,屏幕越大越好。
不过,负责华硕PadFone二合一产品的内部人员则持不同观点。该人员回复手机之家,无论是5英寸手机或7英寸平板,这都并非是两种尺寸下的最佳体验,如果想既保证手机体验,又不失平板体验,两者妥协后的产物难以做到。
因此,该人员认为,终端产品将会存在三种形态,包括小屏幕的智能手机、中型屏幕的平板,以及大型屏幕的笔记本和台式机,是一个“三合一战场”。
6-7英寸设备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从最佳用户体验出发来考虑。不过,不管是玩概念,还是开辟新市场,6英寸左右设备的面市,则是大势所趋。因为屏幕更大化的趋势,在2011年以来,包括2012年末的5英寸1080p高端设备扎堆,足以说明手机市场的一个必然发展方向。
市场机会在于上游供应链
GALAXY Note打开5英寸大屏市场后,跟风者接踵而至。正如上文所说,从HTC DROID DNA,到OPPO Find 5,即将发布的中兴nubia Z5,以及有望在CES登台的索尼Yuga,都将吸睛点放在5英寸、1080p、四核处理器,乃至千万像素镜头的怪兽级配置。
另一方面,GALAXY Note II在今年10月份面市后,一个多月内的销量已高出500万台,虽然相比较iPhone 5仍显得气短,但作为一款跨界产品,一个月内的百万级销量已非常可观。
因此,6英寸设备的面市,会否造就另一个GALAXY Note神话,或者只是一款短命产品?发烧友李先生说到“工业设计是大尺寸产品的核心”。作为一款抢先发布的概念性产品,工艺难度可想而知,因为当初索尼Xperia 6曝光时,即有人担心索尼将如何做到既大又美观的屏幕,同时不会让外观显得过分巨大。
不过,市场机会人人均等面前,上游屏幕供应链厂商的技术创新与产能,则是限制6英寸设备市场机会的关键因素。毕竟,如果产品的量产都成为问题,何来谈论铺货市场以及用户反馈的可能性。
屏幕供应链厂商能否积极开发新品
据李先生自己的了解,这些屏幕供应链厂商的新产品储备已快被手机厂商掏空,因此6英寸产品能否问世,取决于屏幕厂商对新产品的研发能力、研发速度,以及产能问题。
大可乐丁秀洪则认为,5-6英寸设备如果要打开市场,应用适配性至关重要。这就涉及到开发者积极性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具备1080p级屏幕和四核规格的产品,真正能发挥其性能的应用几乎没有,“因为应用开发者需要服务大多数群体,而高规格产品的持有者并不占据大多数,所以应用的更新速度反而跟不上配置的升级。”丁秀洪表示。
同时,中兴nubia品牌相关负责人则告诉手机之家,6英寸左右设备既不能划归为单手持设备,也不属于双手持设备,因此在便携性和手持效果上难以两全其美,如果在软件设计上还缺乏新思路,这款设备的市场机会不好打开。这倒与华硕PadFone人员的观点比较相近。
当然,产品成型推向市场后,6英寸设备厂商如何做好市场推广,同样重要。GALAXY Note II之所以受欢迎度和销售量爆棚,与其网络广告、楼宇内分众广告、电视广告等渠道的宣传攻势不无关系。可以说,用户通常具有潜在需求,这需要厂商来挖掘,并教会用户去依赖上需求。
价格定位上的尴尬
我们也都知道,GALAXY Note可以定价在四五千元,而苹果iPad基本在3000元上下,用户也习惯将两种价位去衡量消费价值。不过,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该如何定价,或者是业内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先发者在考虑这些问题时,必须更加谨慎。
中兴nubia的这位负责人认为,价格定位主要看设备厂商的目标导向,关键是自身品牌的溢价能力。如果定位高端旗舰,像三星、苹果这样的厂商自然可以卖出高价,用户也愿意埋单;如果是一般厂商,则定位高性价比,并在同类产品中定价偏低,将更具竞争优势这样既可以保证销量,也能占据一定市场地位。
不过,在制定价格政策时,目标人群也是考虑范围之一,大屏设备可面向娱乐人群和商务人群做出价格区隔。但这在发烧友李先生看来,定义范围过于宽泛。李先生表示,设备厂商是要具体细分到老师、警察,还是煤老板,像三星W2013售价高达2万余元,但不一定其他手机厂商能模仿成功。因此,基于人群定位也难以定义价格。
大可乐的丁秀洪倒是认为,6英寸设备的市场定位,可以目标用户为导向,像大可乐手机便是定位在互联网娱乐性手机,所以主要面向喜爱上网和娱乐体验的用户。按照丁秀洪的说法,可以推演出,6英寸设备的价格制定,并非难以界定。
对于发烧友李先生而言,这样一款跨界产品的价格甜点,关键是看谁再做,也就是中兴nubia负责人所指的由厂商的品牌溢价能力决定。但同时,李先生指出,由于目前高端手机的售价普遍高出平板产品,因此,介于两者之间的6英寸左右设备,若定价高于手机,则会让用户觉得不值,如果用户把其当做平板看待;如果这样的设备定价低于平板,则会让用户质疑规格与品质,假如用户把其当做手机。
曾几何时,我看到一篇关于定价的小文,大意是,如果将5元成本的产品零售价定在9元和定价11元,对比之后发现,虽然11元的售价似乎利润更大,但实际上9元售价能卖出更多产品。所以,产品定价很敏感,也很微妙。
结语:
6英寸设备到底能否重演三星Note的辉煌,大屏市场能否开辟出三星之外的第三块战场,而上游供应链厂商能否加速更新、手机厂商是观望还是放手一搏,包括英特尔、微软、华硕在内的传统PC产业链强者可否凿开缺口,以及必须面对的价格定位,我们不妨等待2013年给出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