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旗下的Xperia系列手机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时尚、个性,外观上总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SONY也凭借其在电子数码产品多年的经验,将其在音乐、拍照、显示等方面的优势也运用在手机产品上,产品就个性化和自主化方面,还是比较具有大厂商的风范。
即SONY Xperia Z L36h之后,SONY又马上推出了13年的全新中端产品,外观依然骚气,工艺精湛,并且与L36h同样搭载SONY的多项新技术,同时又有特别之处,说是华丽丽的中端不为过。更重要的是SONY开始重视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推出了定制机型。
SONY Xperia SP M35h/M35C,即是SONY在上周发布的新款中端产品,搭载双核处理器,在音乐、拍照、显示方面都采用了新技术;加上NFC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方面的优势也再次得以发挥,为无线多屏互联提供了更多新体验。
SONY M35h为联通定制机型,SONY M35C为电信定制机型,二者在外观上和系统上基本相同,以SONY M35h为例:整体线条与Xperia Z L36h同样采用硬朗造型风格,明显的不同是SONY M35h采用铝合金机身框架。
作为中端机型,M35h采用4.6英寸的720P屏幕,给力的是与旗舰机型L36h相同,搭载了SONY第二代Brava Engine显示引擎,效果非常惊艳。不过客观说,虽然效果上风格不同,但在可视角度方面仍然没有IPS以及SuperAMOLED那样出色。
此外,SONY M35h还独立采用了升级面板,用户在佩戴毛线、皮质、塑胶等材质的手套时,依旧可以对屏幕进行自如触控,这也是目前其他Xperia系列机型所没有的。
SONY M35h正面配3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
正面最大的亮点在于尾部,SONY在M35h的尾部再现了LT26i经典的透明带。这次的透明带在个性化方面拥有更多自主性,通过设置用户可以自定义来电、通知的指示灯颜色,同时透明带指示灯可根据系统主题以及图片的主色调变换,并且当进行音乐播放时,透明带可根据音量大小以及节奏进行闪动。
SONY的手机产品在设计上不仅时尚、个性,同时工艺方面在业界也是名列前茅。SONY M35h背部采用手感细腻的磨砂工艺,背部设计简约、严谨,配有800万像素摄像头和闪光灯。
整个侧边采用铝合金框架包裹。侧面并非与SONY L36h同样采用直角、方正的设计风格,SONY M35h从侧面看去,线条成梯状,上窄下宽,棱角更多更明显,背部到侧边采用一定弧度的斜面延伸,非常精细。
电源键依旧非常具有标志性,金属圆钮设计很标新立异,音量键、拍照快门键与电源键在同侧,并被搁在头尾两边;USB接口在机身左侧靠近头部的位置。
SONY M35h的电池为内置,不可更换,SIM卡槽为Micro-SIM,支持SD卡扩展。
再提一下SONY M35C,SONY M35C与M35h在外观设计上有两个不同,一是前者作为电信定制机型,背部印有电信LOGO;另,SONY M35C是一款支持双网双待双通机型,背部设有双卡槽,支持3G电信与2G移动两种制式。
除这两点之外,在工艺和技术的运用上SONY M35C与M35h完全一致。
这也是SONY的第一款支持双卡双待双通的Xperia手机。而与电信的合作推出双卡机型,SONY更加重视了多层次的消费群体。
SONY M35h与SONY M35C同样搭载了Android 4.1系统,除了M35C增加了双卡的设置以外,UI界面与功能完全相同。
以SONY M35h为例,Xperia系列机型随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都采用了全新的百叶窗效果解锁界面,这个在旗舰SONY L36h上我们就见到了,SONY M35h也是如此。
UI依旧是Xperia系列经典的Timescape UI,并且在新版本的系统上,界面的优化也有细节变化,SONY增加了更多的便捷操作。
相比Android 4.0,新系统中的添加方式有所变化,界面采用双屏显示,上方为页面预览,下方则可以选择要添加的内容,更加直观和便捷。下拉通知栏的界面更加简洁,不过少了很多快捷操作的按钮会让老安卓用户不习惯。
插件的移动依旧有果冻式的动态效果,这也是该UI的一个特点,SONY S36h的后台任务界面并未加入L36h中的内存管理以及常用工具的快捷方式。
程序列表可进行自定义排序,同时在列表当前界面可对第三方程序进行快速卸载,无需切换界面。
SONY对社交、音乐功能也同样重视,并且从未放弃过。全新Xperia产品线中从旗舰到低端机型,SONY依旧在这些功能上向用户提供完善的体验。
Timescape社交插件是SONY Xperia系列机型最具辨识性的标识,用户可绑定人人、微博等社交平台账户,通过桌面插件即可的查看动态内容以及直接发布个人动态,界面炫丽时尚。
音乐功能一直是SONY Xperia系列的重要功能,SONY对每一款不同定位的机型都一视同仁,每款新机的WALKMAN都具有全新的音效增益系统和技术,例如针对耳机的清晰立体声,以及针对扬声器的Clear Phase技术以及动态均衡器。
音乐界面的后台在风格上有一些细微色彩上的变化,WALKMAN播放器界面依旧支持随歌曲封面变换颜色。前文我们也提到SONY M35h与M35C的透明带呼吸灯也可与播放器相呼应。
SONY Xperia新机都依旧支持视觉动画,并且增加了几款新的效果,用户可边听音乐边欣赏随音乐节奏变换的绚丽画面。
ClearBass均衡器依旧保留,用户依旧可以在WALKMAN播放器中进行自定义均衡器调试,ClearBass可调均衡器中内置许多音效风格。
互联体验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变得日益重要,SONY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提供差异化的互联体验,那么关键正是NFC的近场触碰技术。
我们现在使用手机不仅仅可以通过WiFi以及云技术来实现跨平台之间的多屏共享资源,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而随着NFC近场触碰技术的发展,我们更加远离了“有线”的局限,轻触一下即可通过手机与相关配套设备完成复杂的连接和传输。
NFC也是目前主流旗舰机型的必备功能了,通过这种更加快捷的传输、感应技术,配合产品周边,丰富功能趣味的同时,让用户感受更多的便捷性,这就是SONY所要坚持的“差异化”。
SONY在全新一代的Xperia系列机型中增加了“One Touch”系列功能,用户可以通过NFC,快速与配套的耳机、音箱、电视响应,用户可以用手机当遥控器,也可通过手机轻松完成多屏分享媒体内容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两段宣传片进行更多了解。
SONY旗舰机型L36h搭载了SONY全新的Exmor RS积层式传感器,相比上一代Exmor R,运用Exmor RS新传感器技术的摄像头,在拍照方面拥有更强的感光性能和表现力。
SONY M35h与M35C作为中端机型,在像素方面采用相对大众的800万像素摄像头,不过在技术方面,采用了与SONY L36h相同的Exmor RS传感器。拍照界面上,拍照与摄录无需单独切换,点击摄录可一键进入拍摄,录像过程中可同时完成100万像素的照片拍摄。
支持单、多点自动对焦、触控对焦、人脸识别,支持HDR以及全景模式,支持增强自动模式、多种渲染效果以及多种拍摄场景选择。SONY机型在拍照实力上值得肯定,不过笔者一直觉得设置菜单还是有些凌乱,不够直观。
支持度曝光值、IOS、白平衡、测光模式的调试,且支持防抖。
拍照样张:
样张表现方面,并未达到笔者预期的效果,尤其在色彩的还原和控噪方面,与SONY机型的正常水准有明显反差。不过考虑到目前我们使用的机器还是测试工程机,并非在售版,暂不对样张进行可观评价。
SONY M35h与M35C所采用的处理器是高通骁龙S4 MSM8960 Pro双核CPU,算是MSM8960的升级版,增加对更高频率、屏幕分辨率以及更多网络制式的支持。
SONY M35h/M35C的CPU主频为1.7GHz,集成GPU为性能更强的Adreno 320,内存组合为1G RAM+8G ROM。
我们使用安兔兔进行常规测试,综合得分为9540分,MSM8960 Pro本就算是高通的高端双核CPU了,要比目前大部分中端双核机型的性能强很多,根据以往的评测机型统计,目前大部分双核中端机型的平均分数在7500左右。
同时, SONY M35h与M35C拥有一大优势就是屏幕支持10点触控,几乎所有的中端机型都是5点触控,简单来说,SONY M35h与M35C的屏幕对多指操控拥有更灵敏和准确的响应。
Adreno 320号称高通的超强GPU,APQ8064集成的也是这款图形芯片,而相比MSM 8960的Adreno 225,Adreno 320拥有210m/s的多边形渲染以及3200m/s的像素填充率,像素填充率极限可达3980m/s,在安兔兔的跑分中,图形性能也拉高了很大一部分分数。
而同为720P屏幕的三星GALAXY SIII的Mali-400,在Nenamark2测试中的得分为57.9fps。虽然SONY M35h与M35C采用双核处理器,在大型3D场景的动作游戏上,加载流畅度方面会不敌高端四核处理器,但是大部分中大型游戏绝对可以驾驭,甚至画面效果会更出色。
总结:
SONY M35h/35C充分发挥了作为一款中端机型应该具有的优势:一颗高性能双核的实用性;不输给旗舰机型的工艺和设计,透明带的回归和升级是外观一大亮点;与旗舰机型相同的功能体验及技术。
SONY第二代Brava Engine显示引擎、Exmor RS摄像头、WALKMAN中音效部分的多项新技术、NFC One Touch系列功能的融入等等这些,都证明了其与旗舰机型在“内容”上是相同的;而SONY M35h与M35C还额外支持手套操控模式,并且M35C还支持双网双待双通,为电信用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平心而论,定位中端机型,但“并不中端”,SONY的手机定价一向很高,华丽的同时也让很多人敬而远之。但是客观来说,SONY M35h/35C身上体现出来的“精”是值这个价格的,而至于这个价格是否能被大众接受,又要由用户去定夺了。同时,在屏幕以及系统易控性上SONY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SONY在坚持“差异化”,但是在艺术和营销之间,总要有权衡和妥协,一些盲目的坚持也许就会是潜在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