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 社交圈子的背后

移动互联网时代 社交圈子的背后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3/0724/122338.shtml report 2639

圈子的来源,源远流长,从远古的氏族,到魏正年间的竹林七贤,到近代的各种同好会。在互联网时代,安全感的缺失和幸福感的低落,在 IM、SNS各种平台的出现后,圈子就如发酵后迅速膨胀起来,各个圈子之间也逐渐消磨壁垒,相互融合。圈子中人们都愉快地生活着,并没有“圈子世界末日”的预言,也没有2012.12.21的恐慌。但是昨天的一个小事故,揭露出对网络重度依赖的人们的恐慌。

7月22日早上7点30分腾讯微信突然出现故障,波及近3亿用户。故障情况表现为:登录不了,消息发不出,朋友圈刷新不了。很多人开始去微博、百度搜索,甚至有人打电话、发短信问平安。一个圈子骚动起来。到当天12点,微信基本恢复正常,舆论渐渐冷却。冷静过后的网友,在网络中重新审视本次的恐慌。“如果没有微信的世界,我将百年孤独。”“看来世界和平不能靠自己,还是要仰仗别人,但是今后决不会再吊死在一颗树上”。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互联网时代圈子确实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但是一旦圈子内的联系受到隔断,人们无法适从。移动互联是时代趋势,但是过分依赖单一产品必会得不偿失。

在昨天微信事件发生时,还有另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飞信、line、whats up的用户在线数瞬间飙升,部分僵尸号变成活跃号,各大场所熟悉又陌生的短信铃声此起彼伏。事实上,对于很多政府、商业、在校学生,飞信几乎是每天必备的通讯工具。某网友说“昨天我以为不会再爱了,打开飞信,发现朋友们都在,文娱委员(我的男神啊)把毕业旅游照片放到飞信同窗,再回眸感动不已。”事实上,无论是微信的恐慌,还是对飞信的执着,都揭示了通信工具与人际关系之间的本质关系:即时通信工具的多样化及竞争扩大是永恒的变化因子,但唯一不变的是在这种竞争及多样化中,用户在通信圈子中留下的共同记忆和情感。

纵观目前所有移动互联产品,最核心的圈子源是电话中的手机号码,而通信运营商经过多年沉淀之后,用户资源是无可比拟的。运营商的移动互联产品在自身传统的语音服务扩充到网络,如移动的飞信,除了扩大了圈子,还实现online to offline的无缝链接,保证圈子质量及稳定性。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