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新作《极端之美》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首发(本书手机阅读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搜极端之美”发送到10658080直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阅读)。该书让文化大师余秋雨曝光了自己的一个隐秘身份:“普洱老茶品鉴专家”。在余秋雨的作品中,《极端之美》是一道特别的风景,不是因为这三篇文章均是第一次公开出版,而是因为它揭开了中国文化的隐秘之处。余秋雨在在自序中这样说道,“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在《极端之美》中,余秋雨将普洱茶与昆曲、书法一起称为“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这三项,既不怪异,也不生僻,但是却无法让一个远方的外国人全然把握,是中国文化暗藏着的“命穴”。
一 品鉴普洱茶:一篇文章影响一个行业
估计会有读者对普洱茶投以疑惑。一杯茶,也能成为三元之一?其实,余秋雨把普洱茶列入,是一个提醒性的学术行为,借以申述一个重大趋势:从当前到未来,文化的重心正从“文本文化”转向“生态文化”。普洱茶,只是体现这种趋势的一个代表。
余秋雨对普洱茶的观点在一个专业杂志上发表之后,没想到惊动了整个普洱茶行业。从生产者、营销者,到喝茶者、研究者,都在读。文中所排列的普洱茶级别序列,也引起了广泛重视。据说,现今全国的茶庄、茶客在品鉴和流通那些顶级普洱茶时,大多会翻阅这篇文章。由这篇文章印成的小册子,已在阵阵茶香中发行了几十万本。可见,在今天,生态文化的地位确实已经提高。
正因为如此,余秋雨特意把三篇文章的次序做了一个颠倒。先奉上一杯好茶,再听一些曲子,最后以笔墨收尾。
二 昆曲纵论:余秋雨与白先勇不得不说的故事
《极端之美》第二篇“昆曲纵论”则有更多的故事可讲。提到昆曲,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大多数人却不知道原来白先勇的《牡丹亭》与余秋雨还颇有渊源。
从作者小序中我们得知,22年前白先勇就邀请余秋雨到台湾发表一个有关昆曲的系统讲演,这也是大陆文人首次访台。在演讲中,余秋雨将昆曲定位为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典范”,这一观点让很多台湾学者吃惊不已,却深得白先勇的认同和赞许。这个演讲后来还在两个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过,对昆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后来,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那个寒冷的冬夜,余秋雨和妻子马兰一直陪在白先勇身旁。随后,青春版《牡丹亭》名扬遐迩,余秋雨也一直担任阐释者,在香港发布会和北京大学,先后与白先勇先生作了两次对话性的讲述。
三 书法史述:中国文脉的一个侧影
一杯普洱茶,一曲昆腔之后,余秋雨以一篇“书法史述”结束了对中国隐秘文化的考察。对中国书法史的考察,同时也是中国文脉的梳理,这也是余秋雨文化大散文的一贯思路。
笔墨是用来书写历史的,但它自己也有历史。这笔墨肯定是人类奇迹,一片黑黝黝的流动线条,既实用,又审美,既具体,又抽象,居然把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族群连结起来了。千百年来,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什么都可以分裂、诀别、遗佚、湮灭,唯一断不了、挣不脱的,就是这些黑黝黝的流动线条。
为了能让更多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到这本书,余秋雨本次也采用了手机发布形式,并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平台对此书进行了同步发行。该书全彩印刷,图文并茂,200余幅高清插图为读者呈现最直观最完美的文化盛宴。该书一经上市备受好评,广大读者纷纷表示看了此书受益良多。(本书手机阅读方式:移动用户编辑短信“搜极端之美”发送到10658080直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