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斌:快的打车北京市场份额暴涨

徐志斌:快的打车北京市场份额暴涨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3/1213/129437.shtml report 6296

12月13日消息,资深媒体人徐志斌近日在微博上称,过去的一年时间内,快的打车在北京市场份额暴涨,和嘀嘀平分天下。被徐志斌称为“老师”的出租司机给出了快的取胜的原因,包括更大力度的资金投入以及产品体验的迅速改进等。

此前,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打车APP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快的打车占整个打车APP行业市场份额的41.8%,位居行业第一。

上月底,快的打车宣布收购同行大黄蜂。业内人士分析,此举将使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升至50%以上。而由于大黄蜂本身在上海和广州拥有很高的用户规模,完成收购后的快的打车将占据这两个一线城市80%以上的份额。

今年上半年,快的打车先后获得了阿里巴巴和经纬创投千万级的A轮融资,在收购大黄蜂之后阿里巴巴曾公开表示,未来将与其他财务投资人继续投资近亿美元和其他资源支持其后续发展。

以下为徐志斌微博长文:

就算烧钱也有布局——出租车司机点评打车软件

文/徐志斌(资深媒体人、著有《社交红利》一书)

出租司机真的是好老师,是的,我一直这么认为,比如今晚,和曾航饭后各自打车回返,司机师傅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那会已经晚上10点,我用地图叫了一辆车从村里返回纸醉金迷的CBD,一上车,司机准确地猜出我用的不是打车软件,地图将订单同时推送到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司机师傅从嘀嘀中抢到了这个大活。自然话题切入到了这里。

只是,他反而推荐我用快的,这让我很惊讶。要知道在今年6月份,另一位司机师傅在我打车去机场时十足十地上了一节生动的市场营销课,告诉了我嘀嘀是如何在北京市场独领风骚的。半年不到,市场变化就这么大?我很好奇,就问师傅什么原因。

师傅姓张,北京人,确实是个实在人。因为他告诉我,每推荐一位乘客下载,快的会返给乘客30元话费,而嘀嘀只给10元。

原来是这样。那么目前北京市场上,出租车司机们用哪家的多?现在两家差不多了,老张说,司机师傅们大多都装了两家打车软件。

喔!这太有意思了。半年前还不是这样,快的是怎么做到的?我继续问司机师傅。确实赞的是,老张的表述也是清晰干净,他讲了几点:

推荐下载有奖。刚才说的就是这个。当然,两家给到司机师傅们的金额都是一样,都10元奖励。在此前,竞争对手是不给奖励的,因为快的先行,对手很快就推出了同样策略。说这点时,司机师傅自然地递过手机,是快的打车的推荐页面,让我自己输入手机号获得下载地址。

挂机有奖。每天跑车的司机师傅,哪怕不抢单,只要开着快的打车,就会有5元的话费奖励。

抢单有奖。有些偏远的订单,司机师傅不爱去,当推送几遍还是没有司机接单的时候,快的会给出不同奖励,并逐渐加码。吸引部分师傅抢单。这一点,竞争对手后来也迎头赶上,提供了同样的奖励政策。

还有惊喜。快的为了激励司机师傅多在自己的软件上接单,每天还经常自动释放很多红包空单,从10元到50元不等,只要司机抢到了,就自动给到。

支付宝付款奖励。如果有乘客用支付宝付账,那么也会每笔订单都奖励5元给到司机。

仅此5项,张师傅最多的一个月,居然获得了200元额外奖励。是的,200元。当然,这个数额是他印象中最多的一次,其他的月份似乎没到过。

这些措施,是不是值得琢磨点什么?快的很好的兼顾到了用户(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用户),和出租车司机这双边的良性互动。

这还没完,张师傅还提到了产品体验。是的,产品体验!他提到的非常准确。

改进不足。原来不用快的,是因为他们之前推送订单的时候乱推,你在通州呢,他播放朝阳门的订单,后来迅速就改进了,只推送5公里内的订单。这一下子,司机师傅们就接受了不少。至少没差别。

然后,快的还开始领先了。在打车软件上,之前提前预约和实时叫车是混在一起的,如果没人接就不停推送。快的最先开始将这两类订单进行区分,很方便司机们抢单。这点竞争对手们也是后来赶上的。因为这点,更多司机开始同时用快的。

到现在,张师傅在快的和嘀嘀上每天接的订单量数量差不多。而在半年前,还是嘀嘀遥遥领先呢。

说到这里,张师傅还提到了那家交管部门搞的要公平的叫车软件,鄙夷之情溢于言表:自打出来后只在上面接了两单。为啥不接?预约和实时不分,地点不分,都一股脑瞎推给司机,还怎么接啊?

一路聊下来,就是两个字:烧钱! 没想到的是,打车软件这么快就陷入了惨烈的烧钱战争。不仅仅是竞争激烈那么简单了。不过我还记得师傅们蛮开心,因为最后张师傅自己也笑,说,还是竞争好啊!

PS:

因为只是转述,可能会有一些记忆差池。我非打车软件行业中人,只是听到感觉很有启发,因此记录,分享。如有不对的地方,愿听指教,愿意随时修订。

仍然愿意记录的原因,是因为出租车司机是那个市场的深度参与者与体验者,观点和讲述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启发与参考。

打车软件对北京市场的影响已经非常大了,上周五我没有用叫车软件的情况下,硬生生在中关村的路边等了一个多小时方才打上车。一个小体验。

半年连续记录了两篇关于打车软件的故事,都是不同企业采取的不同竞争措施,因此获得了不同的结果。非常值得思考和借鉴。不知道后续还会不会有新的玩家切入并采用新招崛起?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