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日,一加手机通过微博宣布,其将于6月18日晚上正式开启排队购买系统,这一举动也印证了CEO刘作虎在发布会上宣称的现货+排队购买机制。
排队购买,字面上理解就是有意向用户自助拿号,进入系统,等待官方依照时间顺序进行产品售卖派发,看上去仿佛比整点抢购有那么点人性化。不过,单就形式上来看,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方式,更不是一加的首创。在此之前,乐视已将此模式用于购买乐视电视。笔者认为,字面的包装,形式的转换仍旧跳脱不开这只是一种营销方式的“美好”变种。从抢购到排队,汤换了药引子还在。
无可厚非的营销手法
这显然就是一种饥饿营销。提起饥饿营销,没人否认最初的师祖一定是苹果,不管这种称呼是不是消费者的强行灌输。但细细想来,苹果确实也有它的难处。作为手机产业领导企业,它推出的每款新品都代表了对下一个手机时代的重新解读。蓝宝石玻璃、指纹识别、一体铝合金机身,这些部件无论是对原材料本身的要求还是技术上工艺都是极为苛刻,初期的无货高价,笔者可以理解,也可以认同。从这一层面来看,饥饿营销的来源是一种实质的现象,是不得已而为之。只不过,消费者由爱生恨,买不到产品只能骂一骂了事。骂完了,该买还是要买。为什么,苹果手机好用。
再看国内厂商,笔者更不能不提下小米,这个当下最为火热的手机品牌。从软件再到手机,雷布斯一直以雷厉风行著称。当小米1提出预约抢购方式之时,我们相信了。这么一台迷人又便宜手机,大家抢一抢,确实更健康;2S来时,我们起初也有些怀疑,但是订单式生产的理由实在充足,一番纠结之后,我们还是相信了。而当小米3到来之时,营销思路大转变,初期预购,后期不限量开售。初期产能不足货源紧俏,预购在所难免;后期货源充足,放开甩卖,暑期回馈消费者,于情于理都照顾周全。不愧是国内国产厂商带头大哥,营销手法老到至极。
一加手机CEO刘作虎曾指出,一加手机作为一个全新品牌,初期投入大量的财力来压货是十分不理智和不安全的。确实,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一份手机原材料的订单采购周期是3个月左右,也就是说从下单备料到生产交付肯定是在3个月之后,一台成品手机的出货涉及显示屏、芯片、摄像头、电池、外壳等多个方面,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配件则肯定影响整个手机的出货保证。
同时目前我国手机品牌基本都以代工形式进行生产,再有副总级相关人士把控产品良品率,一部手机有数百个配件,在装配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是难免之事。做出100部,只能卖70部。将预约排队销售冠以产能不足、良品率控制之实,既因现实问题,又巧妙的挑动了消费者的期望值。这种一箭双雕的做法有着无穷的甜头,也就怪不得国内厂家们对此趋之若鹜了。
关注产品 忽视营销
对于消费者来说,饥饿营销从本质上说它仍是一种营销手段。这其中有产品本身的问题,也有后期厂商的添油加醋。网络营销遍布社会的今天,如何在正式售卖前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在销售中保持热度,一直是手机厂商们在研发产品之余重点考量的方面。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各路手机大佬们在此更是玩的不亦乐乎,玩的精益求精。此种噱头,起于一加,更不会绝于一加。
单就整点抢购甚至是排队购买来看,着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帮助销售的途径。手机产品才是消费者最终接触的到东西,营销仅仅只是辅助手段。一个手机品牌,再怎么不食人间烟火,它的最终目的不会变,销售出产品才是厂家最后需要的结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厂商所谓的谍照、抢购、排队,无不是要将消费者变成潜在用户,将意向消费者变成实际用户,售出自己的产品,获取利润。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们显然无法改变场厂商的做法。无论多么精彩的营销总有被遗忘的一天,产品真正具备硬素质才是销量口碑的源泉。我们只需将注意力关注于产品之上,买好、用好自己的手机即可。当然,如果你非常认同这个产品,那么花钱排个队也未尝不可。
手机圈,本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