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一季度电子支付业务保持较快增长,移动支付业务涨幅明显。其中网上支付业务71.24亿笔,金额60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9%和109.53%;移动支付业务13.76亿笔,金额39.7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85%和921.49%。
随着网络的深度普及电商行业的百花齐花,互联网支付继续呈现着高增长态势,然而支付应用的愈发广泛让支付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支付过程中,银行及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商户及用户提供支付服务,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其需要确保支付交易过程的流畅,不断推出创新的支付产品和解决方案,但与此同时,其更需要注重在保证转接渠道的安全、可靠。连连支付CMO姚敏表示,支付公司作为基础支付层,在安全方面需要确保网络支付交易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风控部门严格把关,以保证资金流向的完整识别,以便进行基础关系的反复核查,同时能够及时反馈各类不良支付信息,支付风险进行及时的阻止,确保用户财产安全。
诚然,支付公司在保证用户支付过程安全中承担着重大的职责,然而,除了支付机构在上游严格把控之外,还需要商户能够同样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此外,也需要用户与时俱进,在互联网支付如此普及的现今,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确保用户的财产不受到损害——日前,由中央网信办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承制的我国首个《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面世。据《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仍然不强,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急需提升,其中有83.48%的网民网上支付行为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亟待加强。
姚敏说道,用户在支付之前一定要警惕各种支付安全隐患,例如不随便使用无密码的wifi进行网络支付或者涉及泄露个人信息行为;在公共网络环境中不要轻易共享自身设备,并且在使用公共设备进行支付行为后切记要消除上网痕迹;尤其是要警惕陌生人甚至是熟人发过来的未知网址,避免登陆钓鱼网址或者无意识的下载木马病毒造成支付过程的风险。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支付已经是大势所趋,然而支付行业的产业链还存在不少薄弱的环节,例如支付产业链的立法不完善,支付风险发生之后缺乏风险共担责任等等。而在未来,只有整个产业链共同努力,构筑行业生态壁垒,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安全技术水平以及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并且扩大对普通群众的安全隐患宣传及知识的普及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支付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