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互联网领域,市场参与的各方都一直信奉一种所谓“赢家通吃”的理念,一旦市场上有一家做成了巨头,其他公司的机会就机会渺茫。其面临的命运不是被收购就是长期被巨头和新进入者蚕食,甚至有人断言,老二非死不可。
这样的行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些领域里,行业老大确实占据市场的绝对主导,只留给后继者一点儿“残羹冷炙”;但在另一些领域,“家家吃饱”情况相当常见,群雄逐鹿的环境反而发展得风生水起。
对于今年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停车”行业来说,上万亿的市场前景让资本巨鳄们不得不对这块香奶酪砰然心动。在它身上,动辄上千万美元的投资让整个市场极速升温,人们隐约见到了去年滴滴、快的等打车巨头吸金上位的身影。
一个月前,智能停车“ETCP停车”曝出了5000万美元的巨额A轮融资,更是将当年众多打车软件A轮融资数额甩出几条街,也让行业内的其他竞争对手望其项背,估值直线拉升至5亿美元。强势甚至有些霸道的进场方式让人感叹“不是不明白,世界变化快。”
虽然发展迅速,但“互联网+停车”仍算处于新生期。至今还未实现的清晰商业闭环,加上停车业所具有的独特性,其面临的难题也不在少数。
难点一:产权分散 圈不住地难搭台
作为全球汽车市场最为发达的国家,在“互联网+停车”领域,美国的发展可谓走在前列。以美国本土其最为知名的停车软件Park me为例,其采取了动态定价的模式,主要通过收取交易费用的方式实现盈利。通过建立了P2P的网络,城市居民可以将私家车位或者其他犄角旮旯的地方分享给一些急需找车位的车主。其创始人Sam Friedman将Park me的经营战略形容为“类似其他剩余市场的运营模式”。不得不提的是,其中有个“小秘密”,即使是位于像时代广场这样拥挤地段的车库,都不可能售罄。
在这样的繁荣景象背后,究其原因是美国政府对停车场资源的集体管控以及对Park me们的开放扶持政策。第一时间将资源分享,从终端实现引流,一下获得庞大的体量。
反观才开始加速发展的国内停车市场,这个传统行当里,从业者身份复杂:既有经营公共资源的官方参与,又有来路多样的商业运营,还有独占一地的私人拥有者,资源门槛极高,利益协调复杂。虽然商场、医院、社区以及路边停车场随处可见,但各种类型的的停车资源均“各自为政”。停车场资源的产权方众多复杂导致圈地问题成为“老大难”。
于是乎,在未来市场的发展上,在停车应用体验彼此差距不大的前提下,哪家圈地最广,哪家就更有先天优势。而这种先天优势很有可能以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甚至直接将竞争对手生生压死。
在目前国内互联网+停车O2O行业中,以“ETCP停车”为代表的几家APP已经开始迅速占领市场,广泛“圈地”。据了解,由于在国内大中型城市内已悄悄发展三年,“ETCP停车”已掌握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智能停车场资源,成为目前最有可能滚起雪球的停车公司。
难点二:需求分散 众口难调
停车本身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领域,相比开设新商户,停车场的审批、修建时长要远高于其他领域。因此,停车资源的有限性注定其供给不可能无限增加。
进一步来说,停车领域本就是一个非常细分的行业,其需求也多重多样。比如日常停车、错时停车、车位租赁、汽车后市场服务、反向寻车、停车位导航等。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供给有限和市场细分的前提下,互联网+停车在中短期内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寻找重点细分市场并在其中深耕,目前全面的大规模发展的前提还不存在。即使在未来全科市场真正的发展起来时,政府的介入依旧限制任何一家公司的市占率能做到垄断。
当然,在某些细分领域,集中度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加大,一些资本深厚,技术过硬且规划长远的一些行业巨头也可能无限接近一家独大的局面。以国内“ETCP停车”为例,其创纪录的5000万美元A轮融,加上集成停车预定、导航、不停车电子支付和汽车后服布局,成为目前行业中的领先者。
归根结底,这个市场的需求方过于分散且要求完全广泛,各家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又都受限于自身的能力和商业模式,加之市场需要竞争对手共同培育。所以,相比赢家通吃的局面,一家领衔多家追随的局面或许更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