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杀出了一个无秘之后,匿名社交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就连最基本的聊天功能,也免不了跑过来凑热闹。在模仿无秘于手机QQ空间内置小秘密之后,腾讯发布QQ6.3版,推出了QQ群匿名聊天功能。一直传闻要推匿名应用的Facebook也于10月23日发布了独立的移动应用Rooms。而在国内首开匿名社交先河的无秘紧随其后,次日发布新版,宣布上线匿名群聊。
在QQ群推出匿名聊天功能以后,我们能看到,以往沉寂的群里突然热闹了起来。一些企业的工作群也一改平日的严肃刻板,因为匿名身份而活泼了许多。至于一些学生、朋友群,更是充满各种玩笑和恶搞。当然,攻击和谩骂等行为也多了起来。
将匿名聊天功能植入QQ群当中,相比以往传统的群聊模式,增加了更多乐趣。但也仅限于此。
若是生活休闲、同城交友、行业交流、粉丝八卦、网络游戏等以陌生人为主的QQ群,大家来自天南地北,身份、年龄、职业都不一样,彼此都不认识,就算没有匿名,也是一样无禁忌的聊天。匿名与否,其实并不重要。而若是工作、同学、亲友等熟人居多的QQ群,因为已知群里都有谁,就算切换了匿名身份,还是能从语气等方面瞧出蛛丝马迹,安全性大打折扣。
无秘的匿名群聊,则没有这些顾虑。
无秘的好友主要基于手机通讯录,都是自己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是以关系链比较强。相比之前只能看看朋友们发的内容、对信息流进行回复评论以及点对点的私信,匿名群聊则让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劲爆,也更能满足用户的窥探欲望;另一方面,无秘的匿名群聊是会随着用户的加入而层层扩散开来的。因为无秘的匿名群聊属性是“朋友参与的群聊”,所以,只要有一个用户加入了群聊,那么他的朋友也可以加入,群聊的参与主体会在一度人脉、二度人脉、三度人脉甚至更多度人脉之间病毒式扩散。在理想状态下,以熟人的背书通过匿名群聊与其它度人脉好友建立联系,会带来更多的社交可能。
其二,无秘用户每人都可以创建3个100人的匿名群聊。用户可以自主设定想要的圈子或场景。如同学之间有关班级和学校的情绪、想法、建议的交流和分享;同事之间有关公司的情绪、想法、建议的交流和分享;有共同或有不同兴趣爱好的朋友之间的交流;共同或有不同行业的朋友之间的交流;一些私密的生活和情感问题的分享和讨论等等。反观QQ群的匿名聊天,群成员只能被动的参与。而若要新建一个QQ群,迁移成本和迁入成本又太高。
其三,由于无秘的好友关系主要来源于手机通讯录,并且匿名的特性和软件的系统限制导致我们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好友到底是谁。以至于对于匿名群聊的参与者我们既无法知晓有多少个朋友(除去二度人脉即朋友的朋友)加入了进来,也不清楚到底是谁在参与群聊。而二度人脉即朋友的朋友的加入,无疑也增加了推测的难度。就算被人猜出了身份,也不打紧。因为无秘的匿名群聊每天还有5次变身的机会。可以说是加上了三重保险。安全和隐私都得到了保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难想象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交产品加上匿名聊天的功能,如 QQ推出的悄悄话、匿名群聊等。但这些都是满足用户临时的、低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用户往往会选择专门的、独立的匿名社交平台。就目前的匿名社交市场的表现来看,无秘无疑更受用户青睐。从技术上来看,当用户注册无秘时,账号是加密过才传到其后台,而且据无秘团队表示这种加密是不可逆的。而其他社交产品嫁接或内置的“匿名”功能,只是在原先的实名基础上给用户换了个匿名昵称或头像。这种区别导致用户在无秘可以产生更有价值,更劲爆,更真实的内容。
无秘新增匿名群聊功能,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当初陌陌也是冒险一试,推出基于LBS的群组,结果大获全胜。在匿名社交领域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无秘,从匿名分享秘密,到一对一的匿名私信,再到最新版的匿名群聊,环环相扣,相得益彰。产品功能逐步完善,用户黏性也大大增强,无秘围绕熟人的匿名社交生态圈已然初步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