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VR的高维度混战更近了

2016年:中国VR的高维度混战更近了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4/1225/163271.shtml report 5629

 

最近十年来,消费级科技产品厂商间的厮杀异常惨烈,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这两大战场已经制造了大片大片的焦土。尤其是国内品牌之间的白刃战,那股血腥味真是浓郁至极。

而就在2015年,一块新的科技产品战场正在孕育。玩家们都在纷纷兑换着筹码。甚至心急的,已经早早坐在了牌桌旁。这场未来之战,将由近两年全球科技圈都异常关注的消费级VR设备引爆。

现在,我们不仅能够脑补出明后年即将爆发的交锋有多么激烈,更能通过2015年国内VR行业的若干大事件,展望到这场VR战争的维度之高,也将是前所未有的。

维度之高 I:内容,内容,内容,说三遍还不够

历史总能启迪当下,这在科技领域也不例外。回首当年,中国人开始做智能手机时,内容市场已经被苹果和安卓两分了天下,中国人只能苦哈哈拼硬件——直到今天,新手机发布会还要拿跑分这种无聊的话题说事。到智能电视时,大家一上来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内容上,第一时间推出自己的内容平台。于是,每个品牌智能电视都配备着自己的盒子。

未来的VR之战,依然将是得内容入口者得天下。这一点,场内玩家们都已经意识到。所以,像优酷土豆这样有视频资源的公司,自然认为自己与VR具备天然契合的属性,早早踏入VR大门。乐视,一向以打造完整生态为口号,试图用内容串联起自己的全线产品,更不会落下VR这一环。

最早入场的暴风,向来以自己的丰富片源为傲。而由于先行一步,暴风魔镜app也凭借全新的内容形式,抢占到大量尝鲜用户。今年还推出了VR游戏社交平台——《极乐王国》。此外,暴风还与松禾资本成立基金,计划在2016年重金鼓励VR应用开发者们创造出更多好内容。而与国内顶级影视院校北影的合作,则是持续向未来的VR内容矿藏铺路。

VR之战,一上来就是内容之战。同时不难发现,目前只有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品牌,才能玩得起VR这个新游戏。这也是VR这场高维度战争的一个显著特征。

维度之高 II: 巨头们早早领了VR入场券

虽然VR是新战场,但玩家却大都是老面孔。前面说到的优土、乐视和暴风,这都是互联网的老玩家了,早就是巨头之一。还有联想,这种一直比较能跟上步调的老资格3C品牌,与蚁视合作推出了乐檬蚁视VR眼镜,正式进军虚拟现实领域。以智能手机扬名立万的HTC,也召开了自己的VR开发者大会。近两天,小米、迅雷,也宣布参投VR厂商乐相,加入了这场大游戏。

VR之战,一上来就带着深厚的巨头背景。而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巨头中的巨头BAT。

百度和腾讯都在近期宣布进军VR,阿里也已经早早对VR进行了资本层面的渗透。其实BAT目前讲的故事,有很大部分还是设想和理论。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完全可以静观其变,等看到市场趋于成熟了,再以更强大的资本优势,更深入地参与进来。未来的VR之战,也许会像这两年的O2O之战一样,演化为巨头的资本之战。

当然,VR领域的资本投放,应该会比O2O理性很多。最终,大量的资本终究会进入到拼产品、拼体验的斗场中,把VR之战的维度不断推高。

维度之高 III:VR市场教育 ,也许是最好的机遇

智能手机的市场教育,乔布斯帮全世界做了。智能电视,至少在中国,它的市场教育其实一直是失败的。只要看看如今的智能电视,仍然在和传统电视主打价格战,就可以明白,产品最核心的“智能”,并没有怎么被中国消费者买账。

不过,传统的手机和电视大家已经用了很多年,还算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VR,真的是新东西。

这两年,国内做VR的品牌里,暴风花在市场教育上的力气是最大的,而这种投入也绝对是值得的。正如小动物会把出生后一睁眼,看到的第一个对象当作妈妈,现在的冯鑫,说他是中国VR之父,已经不为过。在别的品牌刚刚开始发声时,暴风已经在今年那场“VR Here|虚拟现实引爆日”发布会上,推出了第4代产品,还有了自己的一体机。现在,你去电商网站上搜索“VR”,有很多品牌为了吸引点击,都在自己的产品名称里加入了“暴风魔镜”这个关键字——这种已经开始被别人山寨的现象,从侧面说明,暴风在成为VR品类标杆上,已经做得很出色。早于国外品牌,把一个全新的科技产品介绍给中国人——这种高维度打法也确实是前所未有。

所以,未来的VR之战是怎样的?它将是带有更先进互联网基因的内容之战,将是有更多巨头玩家介入的产品之战,也将是抢先市场教育、抢夺品类标杆之战。更高的维度,一定会引爆更加惊人的品牌之争。

而令人欣喜的是,眼下的中国VR,在一批优秀企业的勇敢突进之中,已经迅速摘掉了“概念炒作”的帽子,进入到了比拼内容和产品的正规上。对于2016年的中国VR,我们无比期待。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