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财富》杂志英文版的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是什么使华为如此让人害怕》,这篇文章引发了国内外科技圈和产业人士的讨论。最近,这篇文章又被媒体拿出来反复引用,原因是华为消费者BG业务上半年交出的成绩单再次震撼了业界:仅上半年6个月就完成了2015年全年业绩目标,实现逆市场环境的快速成长。消费者BG业务全年销售收入目标也由160亿美元上调至200亿美元。2014年,华为入列Interbrand“Top100”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第94名,成为首次上榜的中国品牌。综合2012至2015年财富500强的排名,华为累计已经提升123个位次, 目前位列第228名。用了三年时间,华为手机便已在全球站稳第三的位置,成功打入手机第一阵营。在高端手机领域,华为也正式站稳脚跟,成为第一家成功站稳高端手机市场的中国品牌。那么,华为消费者BG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到底凭借的是什么呢?
华为消费者BG的突破和逆袭源于其提出的精品战略,在经过芯片研发、产品设计和品牌升级等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推出多款精品产品,引起用户、媒体的广泛关注。纵观这三年,无论是中国手机江湖,还是国外手机市场,都是竞争极十分激烈的红海市场。诺基亚已经消失,摩托罗拉被反复转手,三星也开始逐渐失去往日的荣光。如果将手机市场比作武侠小说的江湖,那么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则可以比做江湖中的武林高手,通过优秀的产品战略、强劲的研发实力、完整的售后体系,给广大消费者留下印象深刻的“剑招”
“剑招”第一式:产品以消费者为中心 满足细分市场需求
纵览手机行业近几年的优秀产品,均衡的性能和创新性技术并行不悖,是每一代机皇的共同特点。一款手机从设计到制造,最困难的不在于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而是在成百上千种性能要求之间找到微妙平衡的尺度,而这个尺度则是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洞察。通过细心比较会发现,对使用体验无益的功能基本不会在华为手机上出现,没有任何多余的花哨功能,只为消费者提供实实在在的良好使用体验。而在产品配置上,华为手机早期的成名作P1和D1时还在追求配置上的比拼,但彼时三星已借“盖世兔”站稳市场并与苹果争夺机皇,HTC也还未到式微。逞一时之能,在硬件上硬碰硬拼配置未必会带来理想结果,华为消费者BG因此快速调整思路,选择了另辟蹊径。一方面削减掉90%以上超低端产品线,另一方面深入剖析市场针对不同细分人群推出G系列(年轻时尚)、P系列(超薄和设计感,适用时尚商务人群)、Mate系列(Mate7开始成为高端商务),以细分市场的用户需求为导向分别占领不同市场,以至于现在每一款产品都进入“500万俱乐部”,每一款产品都是爆款产品。
“剑招”第二式:研发实力保障,融汇贯通全球经验
作为全球500强,华为消费者BG今年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14.2%,已非常接近全行业前十位置,与大众、英特尔等各界巨头比肩,50%以上员工为研发设计人员。华为消费者BG对ID设计的信心源自于深厚的工业设计实力和全球资源的组合,2014年华为消费者BG提交的专利申请排名全球第一,且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如果说华为消费者BG业务会对西方国家有什么威胁的话,那真正的威胁不是别的,正是华为消费者BG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和苹果的崛起极为相似,华为消费者BG无论在产品外观设计还是核心硬件技术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而能更好地融会贯通在产品上打造精品。在创新技术的使用上,华为消费者BG做了很多前瞻性研究,一旦市场达到成熟,将迅速推出其创新技术,为消费者带来完美的创新体验感受。
“剑招”第三式:完整的售后体系
说到手机的售后保障,这是一个似乎被关注不多的领域,但却是很多用户的痛苦回忆。曾几何时,黑维修横行,官方店难寻,厂商们的做法基本都是把售后外包,所以维修中偷换零件、以次充优、维修还要被装流氓软件的案例并不少见,这些都与以往厂商们对售后的不重视有着极大的关系。反观近几年华为消费者BG业务的售后保障之所以在业界口碑极佳,和其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手机售后自营成本极高,厂商的一般思维为:在市场销售量大,靠售后维修+销售网点模式能够维持运转成本的城市才会设立官方维修点。而华为消费者BG售后则正好相反: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在一到四线城市架设网点,售后与市场开拓齐步行进。维修价格统一透明,售后得到了官方保障,产品自然能受到当地市场的认可,形成优质口碑,从而反推市场份额扩大。以目前看来,华为消费者BG业务近两年在全国二线城市以下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证明了这套方法还是非常奏效的。
目前,华为消费者BG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成功的企业如果想要继续成功下去则一定十分艰辛,希望华为消费者BG业务能够持续坚持这“三剑式,在不久的将来,定将可以荣登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