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智讯“2018生物识别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8/0907/189239.shtml report 36667

9月5日,由芯智讯主办,快芯网、亿人传播协办的“赋能AI·用芯感知”——2018生物识别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作为芯智讯主办的第二届生物识别产业高峰论坛,今年的活动在人数规模和嘉宾阵容上更胜首届。本次高峰论坛共计300余人出席,包含了指纹、人脸、虹膜、语音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代表性企业参加,不仅覆盖了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还有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行业协会和众多行业媒体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信息安全及智能手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企业团体还是个人大众,对于信息传输和处理中的安全隐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也在不断提升。而以指纹、人脸、虹膜、语音/声纹等不同方式的生物识别技术愈发向着便捷、高效、低成本、微小化等趋势演进,下游的应用场景也从传统的安防、门禁、考勤等领域向移动终端、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领域快速渗透。在此背景下,安全、便捷以及多元化的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而当前,各大生物识别技术也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

旷视科技:已拿下手机人脸识别80%市场份额,3D结构光未来将会走向屏下

随着iPhone X的发布,安全性更高的3D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厂商也开始跟进。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旷视科技也很早开始布局。

旷视科技手机事业部产品与市场总监沈瑄

旷视科技手机事业部产品与市场总监沈瑄表示:“旷视成立7年多的时间有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储备,不仅仅是人脸识别,所有的视觉场景识别我们都在做。”旷视科技手机事业部产品与市场总监沈瑄指出,目前市面上所有智能手机的人脸识别,旷视科技目前已经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会上沈瑄从三个层面解读了旷视“软硬一体”的移动端3D感知全栈解决方案。第一,识别与感知,通过人机交互技术,让机器了解到人;第二,计算摄影,使用图形技术做美化,做场景;第三,3D,从2D往3D的转化,从2D往3D演进。

“去年iPhoneX率先推出3D人脸识别功能,而接下来苹果所有的产品都将带有3D结构光功能。但是安卓市场没有那么快。”沈瑄预计,今年将会有7-9款带有3D摄像头的安卓手机,TOF和3D结构光差不多各占一半。“2019年将会有小幅度的上升,爆发要等到2020年”。

沈瑄认为,目前3D结构光面临三大瓶颈,应用、外观和成本。“为什么说安卓市场的3D结构光不像苹果那样爆发,最关键是没有应用,为什么没有应用,反过来说也是因为安卓市场上3D模组的普及率不高,这也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一样,大家可以想象下市场的趋势,2019年苹果的爆发,2020年安卓可能会有随之而来的增长。”

另外在成本上,沈瑄指出目前3D结构光的模组价格在30美金左右,如果价格不降到10美金以下,3D结构光模组没办法做到普及。

“屏下指纹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智能手机的一种趋势和潮流,但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协同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长,3D人脸识别和3D结构光一定将会走向融合,也或将会走向屏下实现大规模应用,我认为这个技术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可能会实现。”沈瑄这样说到。

英特尔Real Sense解决方案和应用

早在2010年,英特尔就曾开展感知计算项目。2013年7月,英特尔又收购了手势识别公司Omek,随后宣布将推3D深度摄像头的PC。2014年CES上,英特尔正式推出了首款集成了 3D 深度和 2D 镜头模块的 RealSense 3D 摄像头,它能实现高度精确的手势识别、面部特征识别,可帮助机器理解人的动作和情感。

经过数年的迭代,今年1月,英特尔推出了全新的RealSense 400系列3D实感摄像头,在精度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与前一代设备相比,每秒捕获的3D点数和工作范围均提高2倍以上。

按照英特尔的说法,新型深度摄像头非常适合硬件原型设计者和软件开发者,设备采用了即用型USB供电形式,并且搭载了D400系列深度模块,具备完整光学深度解决方案。

RealSense D415提供卷帘快门感应器和窄视野的小镜头。英特尔表示,D15搭载D410深度传感器,狭窄视野提供了高深度分辨率,这是“精确测量的理想选择”。

RealSense D435提供全局快门感应器和更大的镜头,以获得比便宜的D415相机更好的低光照性能。D435还具有更强大的RealSense模块D430。英特尔表示,D435相机是“机器人导航和物体识别等应用的首选解决方案”。

英特尔全球项目总负责人 Alexis Garea

英特尔全球项目总负责人 Alexis Garea现场表示,英特尔下一代的实感技术将会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加小型化模组。会提供标准的模块可供选择的客户选用,也可为大客户量身定制相应的模块,可以实现跨硬件和系统平台,可支持RK3288、RK3399、TEGRA JETSON TX2等芯片平台,也可支持Android,Windows,MacOS系统上的应用。

Alexis Garea指出,英特尔RealSense 3D技术很早就已经被应用于手机、机器人、无人机、VR等消费类及行业市场。英特尔希望能够与合作伙伴携手合作,打造更多的更好的基于RealSense 3D技术的产品。

奥比中光:3D视觉,点亮AI智慧之眼

今年6月份OPPO Find X的发布,惊艳全球。这是安卓手机首次完成了3D刷脸支付功能,不仅如此,还包括3D人脸识别解锁,还有3D个性美颜等功能。作为提供3D硬件模组的硬件厂商,从3D结构光模组的方案,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包括到百万量级的量产工作,都是由奥比中光完成。

奥比中光副总裁陈挚介绍,目前奥比中光的3D视觉传感器客户已经覆盖到各个行业和领域,现在市场上许多行业都开始切入3D视觉技术,预计未来整个市场都会迎来一个比较大的爆发。“包括今年国内四大手机厂商旗舰机都已经开始陆续使用3D视觉技术,相信接下来大家还会看到市场上大量带有3D摄像头功能的产品出现,到2020年我们认为3D视觉的市场会真正开始爆发。“

奥比中光副总裁 陈挚博士

据悉,奥比中光已经跟全球的3D传感供应链达成了非常好的合作关系,整合了非常好的元器件供应商,具备极强的设计和专业能力,除了手机领域,还涉及到了安防、机器人、家具、VR、电子、物流等等行业,有各种各样的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比如3D人脸识别、机器感知,还有骨架识别,人体动作的识别,体感交互等,都有非常成熟的方案。

“我们公司的口号就是让所有的终端看懂世界,作为一家中国3D视觉供应商,要让终端看清,看懂世界,不管是TOF还是什么方案,我们都会支持这些方案的提供,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陈挚说道。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新时期生物识别在公安警务系统中的创新应用分析及展望

作为公安部直属的科研单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在上海具有检测机构,可以做产品认证,国家级实验室。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研究员 丁润杰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丁润杰分别从国家标准、国家政策、分析案例以及产品和应用四大部分详细地介绍了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职责。

随着公共安全领域相关的技术发展,国家的政策也是跳跃式发展。从2015年开始,九部委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互联网应用提供的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控,人脸识别出现了发展高潮。到2016年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网信办“互联网+”的发布,在这一年中会发现人脸识别发展速度比2015年进一步提速,一直到2017年雪亮工程,现在全中国的摄像头遍布各个地方,它为我们警方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接口,像雪亮工程就要做到无死角,当然这里面也提到了虹膜,指纹。国家对这一块是大力在推广的,因为中国的边防,特别是新疆的公共安全领域目前来讲是比较严峻的。

在公安部三所的产品和应用方面,丁润杰表示:“我们的发展方向就是多模态融合,目前在我们看来人脸越来越好,人脸识别精确度越来越高,但是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也同时在演进,并且会走向多生物识别技术融合应用。我们在虹膜识别领域也有与一些厂商合作推出一些相关产品。再加上现在边缘计算的兴起,很多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芯片。比如,最近武汉虹识也出了自己的一款虹膜识别。有了高性能算法+边缘化的芯片,生物识别技术将会更好更快的在各行各业被更广泛的应用。”

虹软:生物识别赋能行业

ArcSoft虹软是全球领先的智能视觉技术提供商,在视觉AI领域虹软拥有全品类视觉算法和应用在各类平台上的强势核心技术能力,并为三星、LG、索尼、亚马逊、日立、佳能、尼康、奥林巴斯、华为、松下、联想、小米、格力、美的、Vivo等全球知名的设备制造商提供个性化的计算摄影与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超过100亿的智能设备搭载了虹软技术。同时,虹软一直在坚持推动视觉AI技术从“云”到“端”的全行业应用,以及视觉AI技术在物联网的落地商用。

虹软产品总监徐科

虹软AI开放平台产品总监徐科介绍虹软公司一直在持续用原创技术为各产业提供发展动力,如在智能移动手机领域上,从智能手机开始,虹软就一直为整个行业提供落地方案的视觉创新,助推了智能手机从单摄到多摄、深摄,从2D到3D的产业发展。而今,虹软的解决方案已覆盖智能移动设备、智能汽车、IoT物联网设备等领域。

“基于公司的战略和行业发展现状,我们自己定义虹软是一个赋能者。为了全面推动视觉AI落地,帮助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低门槛、零成本’的使用视觉类生物识别技术,虹软推出了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虹软产品总监徐科介绍,基于这个平台虹软免费开放人证比对、活体检测、人脸检测、人脸跟踪、人脸识别、性别与年龄识别等多种核心技术。只需下载相应的SDK,即可离线使用。

此外,徐科还介绍了几个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技术落地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智慧楼宇,学校,景区、工地、政府机关的办事大厅等,已十分广泛。

华捷艾米:3D骨架算法、人体识别及应用

华捷艾米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高科技公司。专注于计算机3D视觉、人机智能交互及3D AR/MR混合现实技术。以深度学习、计算机3D视觉及自主研发的3D MR算法为核心,是中国第一家可提供3D视觉体感交互技术及3D MR全面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成功打破了苹果、微软、技术垄断。

华捷艾米聚焦新零售、智能家庭、消费电子、智能物流等领域,提供全面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并努力推进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客户及合作伙伴涵盖腾讯、阿里巴巴、华为、中兴、小米、OPPO、vivo、科大讯飞、三星、Qualcomm、Intel。三大电信运营商、创维、海信、TCL等。目前已申请各项专利100余项,并包括多项美国专利。

华捷艾米市场总监 戚胜刚

在本次会议上,华捷艾米市场总监戚胜刚着重介绍了华捷艾米的整体布局和3D骨架算法。

戚胜刚表示,目前华捷艾米主要关注三个领域:第一,3D视觉;第二,人机智能交互;第三,MR混合现实。这其中就会涉及到手势识别、3D骨架识别、3D 人脸识别、人物抠像、手柄枪等算法,而华捷艾米则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全套核心算法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同时拥有3D SLAM和3D骨架算法的公司。同时还有自研的MR芯片。

戚胜刚指出,3D骨架算法是人工智能3D机器视觉的核心技术,是MR混合现实的基础,在各行各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MR社交、新零售、人机交互、消费电子、自动驾驶、异常行为监控等。

据介绍,目前3D骨架算法存在空间分割、人体部位分类、辨识人、锁定并追踪人、找出可动物体、建立骨架这六大难点。华捷艾米的3D骨架算法花了八年左右的时间,才功课了这些难点。同时,与目前流行的彩色骨架算法,拥有稳定性高、交互效果好、运算量小、支持人物锁定和追踪、识别误差小(毫米级)等众多优势。

戚胜刚透露,3D骨架算法的门槛较高,理论获取难度大,资金成本至少3亿,时间成本数年。因此,中小企业基本不可能在此领域有所作为;而大企业立项困难,且资源分散,难以专注于3D骨架研发。另外,在行业解决方案应用中,只有强大的芯片支撑,才能实现系列算法联动;只有专用芯片能实现实时3D机器视觉。要想实现实时3D机器视觉,必须要专用芯片。而在这方面,华捷艾米也是有着自己的芯片。

所以优势比较大,应用前景也比较广泛。”

总的来说,华捷艾米主要是以深度学习和3D机器视觉为核心的算法,同时还拥有自主芯片。戚胜刚还透露:“前段时间我们和腾讯有很大项目的落地,现在大家在超市里面可以看到我们跟腾讯做的项目,我们也是坚持原创科技,基本所有的技术都是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专利。”

瑞芯微AI芯-助力生物识别系统产品人工智能化

“瑞芯微是2001年成立的国内领先半导体企业,最早了解瑞芯微平台的朋友可能是从早期的复读机、MP3、MP4产品,但瑞芯微发展到今天,产品线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最近,瑞芯微的AI芯片更是入选全球AI芯片排名TOP20,中国大陆仅两家入选,另一家是华为海思。”瑞芯微智能物联业务部杨宇坦现场说道。

智能物联业务部杨宇坦(业务总监)

杨宇坦透露,瑞芯微目前的产品线覆盖在六大方向,包括传统的平板类(二合一平板、安卓PC以及差异化的金融、医疗、三防,军工平板等)和OTT盒子(IPTV、游戏盒子)以及在物联网领域做了广泛布局涵盖了:汽车电子、商显、智能POS、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音视频和高阶IOT产品应用,随着瑞芯微目前的主流AI芯片的持续量产,产品的AI升级功能开始逐步渗透到这六大产品方向。

目前,瑞芯微视觉AI处理器有三大平台,分别是入门级的轻量处理器RV1108(A7+DSP),通用型的RK3399(A72+T864),还有高性能的RK3399 PRO(NPU+A72+M864),适配安卓以及LINUX系统应用,主流的算法模型在瑞芯微的SDK平台上已经做好适配兼容,同时也可以支持第三方应用无缝调用。

此外,瑞芯微还有一颗RK1608的协处理器,采用的是双核的DSP架构,应用在3D结构光和HDR摄像头模组以及CNN加速三大领域,此平台已经在手机以及安防产品上大批量稳定出货,希望三大领域的合作伙伴可以更加深入进行配合。

杨宇坦表示:“我们可以提供入门级以及全能型和高性能的AI运算平台给到合作伙伴,希望更多的生态链的伙伴在瑞芯微AI平台上做开发应用。”

Rokid自研核芯助力生物识别

Rokid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与人工智能产品开发的科技型公司,目前产品涵盖在智能音响,智能机器人以及AI眼镜,还提供人工智能方面的服务和应用。

Rokid平台研发负责人 朱斌

Rokid平台研发负责人朱斌介绍,Rokid可以提供一整套语音交互解决方案,在云端提供AIOS、语音服务,同时在设备端也有自研的操作系统,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入口。

此外,Rokid在底层的基础平台端还推出了自研的AI语音专用芯片KAMINO18。这是一款针对AI语音设计的SoC芯片,内部集成了ARM Cortex-A7内核、NPU、DSP、MEMORY、DAC等众多元器件。提供多麦克风阵列的接入和语音信号的处理。另外,KAMINO18还内置了众多Rokid自研的先进语音交互算法:包括相控阵技术、CTC模型、自定义唤醒词、离线语音指令、低功耗唤醒等算法。而且SoC的设计也大大提升了芯片整体集成度,大小仅与一元硬币相当。

对于为何要自研芯片,朱斌透露,因为Rokid是一家有技术洁癖的公司,比较崇尚于极简,追求一种极致,无论是自有产品的外观设计还是内部都是如此,通过简单的方式承载核心技术,希望不断优化算法的同时不断优化算法的速度和集成度,这样才能给产品留出更多的空间优化产品体验。“通过几年我们自有产品的研发,我们深知里面的痛点,所以两年前我们确定研发一款专注于语音的产品,并且把算法优势结合到芯片当中,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把能力提供给合作伙伴,快速给智能语音行业赋能。”

随着AI时代的到来,在很多专用领域产生了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朱斌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处于起步阶段,而且这个市场非常巨大,成长非常迅速。“Rokid不仅有技术,而且还有团队在做研究,所以希望同在座的各位友商一起开拓市场,一起把市场做大,这不仅是Rokid的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迈瑞微:AI的安全便捷入口——指纹识别

作为指纹识别芯片厂商,迈瑞微深圳分公司总经理罗治忠认为,指纹识别技术有五大优势:安全、灵活、使用环境广、采集方式广、多指纹可选。

迈瑞微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罗治忠

罗治忠坦言:“中国市场的生存法则---便宜、再便宜,很多厂商的口号就是: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在中国,只要是国内企业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无下限,无底线,先把对手干死,然后自己独享,结果发现自己也死了。Costdown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指纹传感器越来越小。但作为支撑指纹识别安全保障的幕后英雄---指纹算法却受到了最严峻的挑战,甚至部分商家也不得不放弃了指纹的核心阵地---安全。”

罗治忠指出迈瑞微的算法是融合特征点和纹理的算法。“纹理算法应该说是迈瑞微的独创算法,看到的都一样,但事实上间距不一样,我们就去抓细微的差别点,这样的算法最大好处是既能学习,又能杜绝不必要的图像或者脏物,学习进去了有可能被破解掉,可能另外一个人过来按也行。”

在罗治忠看来,虽然现在人脸识别很火,但是视觉和触觉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发展了20年,在技术上会更成熟,同时也比较方便。尤其是在智能锁上,指纹将会成为标配标。而智能锁也将会成为AI智能家居方面一个比较好的安全入口。

小优智能:基于编码结构光的高精度3D人脸识别技术应用

众所周知,近几年技术的井喷和算法的突破,尤其是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AI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半导体制程工艺的提升,尤其是十纳米和八纳米技术的提升,以及5G技术的发展,这样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AI慢慢走入人们的生活,服务社会。”小优智能科技副总经理周印伟认为,结构光3D成像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性价比的深度感知技术,在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广泛应用于智能设备尤其是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类领域。

而在结构光当中又可分为散斑结构光(苹果采用的)和编码结构光。而基于高精度和可扩展性的特点,编码结构光或将会成为未来高精度3D成像技术的主流方向之一。

小优智能科技副总经理 周印伟

据周印伟介绍,相对于目前的常见的散斑结构光,小优的编码结构光,可以实现亚毫米级的高精度建模,由于模组不需要VCSEL、DOE,成本也得到大大降低,同时可以根据应用不同可编程,可倾向于速度或精度。并且专利风险低。

周印伟透露,目前小优正在努力将编码机构光应用到手机平台上,并且针对手机做了一款小型化的模组。目前核心光机组件厚度已经可以做到了小于3mm,功耗小于等于0.5W,点云数可达1280×1080,深度范围可达0.2-1.2m,精度0.5mm@0.5m,帧率2-20fps,深度FOV Eeg60,安全性也达到了Class 1。

“目前小优采用的技术通过光学系统已经可以将能量均匀度达到82%的级别,包括国外市场,目前的能量均匀度最高能达到78%,所以小优智能的3D编码结构光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未来的核心是成熟的3D算法,而3D算法依赖于精准的海量3D人脸模型的提取,人脸模型的提取就会依赖于高精度的3D核心模组。我们小优会专注于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包括业界的模组和软件的算法,也希望会后业界专家和大佬们共同合作,为AI生态链贡献自己的力量。”周印伟在会上说到说到。

圆桌论坛

在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芯智讯创始人杨健提出三大问题,嘉宾给出了相关的见解。

芯智讯杨健:去年苹果iPhoneX推出了3D人脸识别,同时也把指纹去掉了,很多厂商纷纷跟进3D人脸识别,另外一些厂商也在推屏指纹技术,三星之前也一直有在推虹膜。那么在各位嘉宾看来,未来哪种生物识别方式将会成为主流?

迈瑞微罗治忠:我认为在手机上,指纹还是会继续存在的。3D人脸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也很欣喜看到国内的3D人脸识别发展比较快。可以看到一点,只要是苹果推的,很多都会火起来。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指纹,包括国内的OPPO、vivo、华为等厂商都还在继续推屏下指纹,为什么大家还在努力?想办法仍指纹继续在手机上存在,这意味着什么?还是那句话,指纹更方便。

奥比中光陈挚:我觉得指纹肯定还是会往屏下转。不只是屏下指纹,未来摄像头可能也会转向屏下。在全面屏趋势之下,这可能是一个趋势。我认为指纹识别技术将会一直存在,但是随着3D人脸识份额的提升,再加上未来一些新的没办法离开的应用的时候,指纹可能真的会(在某些领域)被代替。

公安部三所丁润杰:我觉得主要还是一个使用习惯的问题。我的手机既支持人脸、虹膜,也有指纹,但是有了人脸,可能我不知道怎么,手机就解锁了,比如我只是想看下时间,并不是要解锁。而虹膜,必须要对着,感觉也有点怪怪的。所以,从目前来讲我更倾向于使用指纹。

小优智能周印伟:3D人脸识别未来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趋势,但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移动支付更强调安全性,还有应用习惯的问题,人们多年来已经习惯用指纹来解锁,当一个新技术来临之后,人们会存在不信任,打消不信任之后,人脸识别才会大爆发。

芯智讯杨健:人工智能有三大要素,算法、数据、芯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其实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很多做语音算法的厂家都有推出自己的语音芯片或模组,一些做人脸识别的算法厂商也开始来自己推芯片或摄像头模组,在这种趋势之下,未来算厂商是不是只有有做自己芯片的厂商才能活下来?这是大势所趋的事情,还是说算法领域最后还是会剩下一两家纯算法的厂商?

迈瑞微罗治忠:算法软件不要钱。这确实是很多国内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国内软件算法赚到钱的,可能主要就是BAT,因为他们是互联网厂商,他们本身可以不做硬件,即使做也不是通过硬件赚钱,而是通过互联网来赚钱。但是对于我们硬件厂商来说,特别是做纯算法的厂商来说,可能会比较尴尬,我确实提供的是软件,但是人家买的是载体(硬件),而不是软件,特别是在国内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相对匮乏的状态,我们的利益是得不到保证的。

很多软件算法的研发投入是很大的,所以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授权费可能会收的高一些,但是总是有更便宜的,有待甚至可以免费用。比如我们一开始在卖指纹芯片的时候,算法就是免费送。有些没有自己算法的,也可以打包其他第三方厂商的算法,这也是由芯片这个载体来承担。有一个要买软件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做支付的时候,要做TEE安全加密。刚开始,某国外某TEE算法厂商要收20万美金的授权,而国内的某家厂商说我2万就可以了,再到后面说一个收2毛钱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指纹行业发生的真实的故事,所以我认为人脸识别行业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第一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是提升算法的竞争力,这个很重要,特别是软件,怎么让采购的人愿意付这个钱,这才是最重要的。回到AI算法上,比如可以跟某个CPU厂商捆绑,还有摄像头厂商,或者自己做摄像头模组等方法提升自己的价值。终归一句,软件只有互联网赚钱的,我们做算法的都没有赚钱,因为我们也是受害者,虽然我们也是做生产,但就是说你不免费送,总有别人免费送。

奥比陈挚:首先奥比中光主要是卖硬件的,从我们的观察来看软件的芯片化,有一些算法公司可能往芯片化发展,这可能也是算力的提升,就是可以降低其他的手机APP计算功耗,其实在这个里面,我们也会跟一些算法公司合作,可能是打包的方案出,整个方案里面既有硬件成本,也有软件成本,都在里面了。

丁润杰:我们接触到的更多是安防,其实安防这一块的技术迭代可能比民用的慢很多,现在我们更关注的是采集端,对采集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比较新兴的技术就是大数据。至于算法是不是要芯片化,就我的观点来看,我之前做产品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芯片,如果是软件的话,对我的系统要求就不是那么灵活了,包括小型化,包括产品成本方面会很限制,从个人角度来讲,从应用角度来讲,更多是希望芯片化的。

周印伟:未来技术的软件化,硬件化是一个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便携设备,可穿戴设备将成为主流,包括手机,未来某一天可能会戴在我们的手上,无疑会对功耗有一个高的要求,如果把CPU功耗降下来,软件的硬件化是一个途径,所以核心算法硬件化是一个趋势。

芯智讯杨健:在国内AI快速发展等同时,虽然更加便捷了,但是在AI集采数据方面,比如一些厂商在公共区域有安装摄像头,还没经过对方的允许,随便抓拍人脸数据来训练,那么如何来保证用户的隐私呢?

迈瑞微罗治忠:其实我们应该呼吁行业里面建立机制,就是安全机制,目前在安全这一块没有真真正正的安全标准,其实我们是特别希望国家建立相关标准。

手机指纹算法是图像比对算法,公安部这边还没有一个确切落实的标准出来。我们很急切的希望国家针对这款的相关安全标准出来,比如你是图像比对算法的时候,你要达到什么级别,你是纹理算法,要达到什么级别。比如美国有FBI认证,印度也有类似的认证。我们也希望参与到公安部的安全标准制定,献计献策,推动行业发展。

奥比中光陈挚:从3D人脸识别来看,现在2D也已经开始再手机上被用做刷脸解锁了,因为危害性不是很大。现在我们跟几位嘉宾有一个相同的观点,感觉现在是用安全性交换便捷性。有一些厂商是支付这块的,可能有一些着急,希望快点推进,甚至想用非3D的方式进行验证。对国家标准来讲,还是需要尽快出台的,我们是比较支持分级制度,把各个等级的安全性,各等级做什么事情,什么场景下用什么等级都可以明确一下。我讲的是人脸,当然指纹也是一样的。

公安部三所丁润杰:我认为现在的标准是滞后于行业发展的,因为发展太快了,像虹膜,指纹,声纹等等,标准推进需要时间,所以后面我们也会和大家一起让行业变得更好。

周印伟:我认为隐私和安全性是两方面。隐私是要看你拿来干什么,如果你用于国家安全建设,那没大问题,美国的天网系统也在不停搜集民众信息,只是法制比较健全,不会轻易用到犯罪途径,中国相对走得晚一些,技术发展太快,法规政策的跟进是滞后的。有时候需要一个点的触发,一个事件的触发来推动。

作者:芯智讯-浪客剑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00380067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