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专业摄影师之间,除了10000次快门还差了什么?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9/0814/198605.shtml report 21922

安迪沃霍尔说过:每个人都有成名的15分钟。对摄影来说更是如此,只要人手一部相机,甚至是手机,就能用一张影像完成自我创作。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全民摄影,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

但同时,我们现在也迎来满屏靠Ins风和街拍网红短视频霸屏的流量为王的时代。是时候我们该冷静审视一下了:这些影像,不就像泡沫一样转瞬即逝吗?

 杭州街头,一位模特正在“街拍”。图/图虫创意

真正直击人心的作品,并非一定来自专业摄影师或者大家之作。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影像艺术,看似高高在上,却在每个日常生活的碎片里呈现。

高手在民间,真正的大家隐隐于世,他们通常是城市猎人,懂得穿梭街头巷尾,捕捉生活中细微到容易被忽略掉的生命力。

比如被誉为“野生街头摄影大师”的刘涛,就是合肥供水集团一名抄水表工出身。六年来每天挨家挨户走街串巷的街拍,让他留下了看似通俗平凡的小人物作品,却能在不经意中被他捡拾到了真正的人间烟火气。

同为《纽约时报》和CNN等众多媒体的宠儿,是一个来自香港的菲佣Xyza。她尤其擅长拍摄繁华闹市的香港下的寂寞人群。她的作品中有一种疏离感,好像隔着一块反光镜和玻璃一样去观望这个社会。

很多人说她是现代版的Vivian Maier,终身以保姆为主业,却能冷静用影像去诉说一座城市,你可以视而不见的故事。

虽然作品风格各异,但他们共通的一点,都是用影像来连接这个世界,用作品去表达人事物背后的故事情绪,平凡而动人地让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存在。

这才是我理解的博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从不哗众取宠,内核是坚守自我创作。影像艺术家最擅长的,是将瞬间,变成一种永恒。这也正是致力于用有温度的科技赋能艺术,打破艺术家与普通人边界的华为P30系列一直在探索的地方。

在这个全民皆可拍的时代,做几分钟分钟成名的导演,其实并不难。华为P30系列发布的首个线上“未来影像馆”,携手影像艺术家,与全民共享华为P30系列“未来影像艺术共创”中专业导演作品的拍摄教程。每个人只需要一部华为P30 Pro,就能随心所欲创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影像革命。

我们拍摄

为了感知“视而不见”

人类最开始选择拍摄纪录,不是为了表达,更多的是为了发现与被发现。

这就是菲佣摄影师Xyza所说的:“当你将镜头指向你爱的人,你会被迫看到一些平时你视而不见的东西。”

2011年美国纪录片《浮生一日》的呈现,就是来自于190个国家和地区将近4500小时的视频,无非就是拍一些看似平淡不出彩的日常。并没有什么非拍不可的,但拍摄背后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动力,当世界在我们眼前发生变化,每个瞬间,都有拍摄的欲望。

拍摄这个动作,就是看见我们看不见的,是我们在五感之外的延伸。

为了感知的延伸,影像艺术一直在做技术上的革新。从“默片”到“杜比3D”,从胶片电影到数位化特效,无论是3D、巨幕,还是新近兴起的虚拟现实技术VR,观影体验乃至产业格局都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这些技术革命,说白了都是为了我们的感知力。我们渴望用一轮轮新的影像技术变革,来呈现让我们感官更有冲击力的影像。

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电影,用120帧的超清晰电影取代原先的24帧电影标配视觉,就是为了让人类透过主角比利·林恩的眼神,清晰地沉浸到他的主观世界。“在高帧率下,人们可以看到所有的东西,看到人物的所思所想,看到每个动作。”

 

同样的,诺兰的《敦刻尔克》其中大量的近景和特写镜头,并且要求在用IMAX70毫米胶片2D理想影院里,用主角视角去成就了一种影像与观众之间手触手似的私密亲近感。

看似硬邦邦的影像技术革命,其实背后都是为了影像的“感知革命”。打破一个个传统的技术框架,让人类对影像艺术背后的故事同理共情。

科技赋能艺术 会有多少种可能?

现如今,手机的摄影摄像功能已经强大到开始撼动影像技术,在影像革新时代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创作可能。

也许你以为如今人手一部手机,就能拍拍搞笑短视频的行为称不上影像艺术。但其实,胶片电影刚发明那会,也就拍拍园丁浇花、两人摔跤之类的。谁能想到这新玩意还能创造什么样的艺术?

立陶宛艺术家乔纳斯·梅卡斯(Jonas Mekas)的家庭录像,看似虚无粗糙的影像。却很温情诗意

同理,在全民都能用手机拍摄的时代,更好的科技是能够不断突破艺术创作的边界,让艺术更自由的表达。当科技赋能艺术,不再束缚艺术时,会有多少种可能?

“未来影像”不单单是用视觉展现超现实的元素,“未来”是一种超然的格局,领先的角度,打破事物的既定印象,通过与众不同,更具有个人创作的色彩,去用艺术化的方式去看世界。

华为P30系列 “未来影像艺术共创”,携手众多新锐影像人,凭着对“未来影像”的概念构想,《悟空》、《未来之眼》、《大象》、《一张图 一座城》四部用华为P30 Pro创作的影像艺术短片,加起来可能才不过16分钟,却拍出了大片的既视感。

导演蔡成杰的《悟空》,讲述的就是关于继承传统,敬畏经典和坚守的故事。用竖屏形式,凸显一种复古怀旧的高级感呈现。

很多日常生活中不太常见的拍摄视角,例如微距拍摄小动物的镜头,扔进水里、放在树杈上、把手机丢出去,在旋转过程中将手机化身“主角”去捕捉主人公视角等。

华为P30系列不仅能拍出复古怀旧的感觉,还能拍出未来科技感。导演彭宥纶的《未来之眼》,就是在挑战CG制作的赛博朋克式科幻美感。

影片中“猫之眼”、“蜂之手”、“虫之耳”、“鱼之念”等很多镜头超越人类视觉所见,让普通大众透过作品看到了华为P30 Pro超感光暗拍、50倍数码变焦、超大广角等摄影力优势。当科技成为人的延伸,手机就是我们探索世界的触角,通过手机镜头,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是何等模样。每一个华为P30 Pro的拥有者都将拥有这样自由的体验。

而在电脑动画早已成熟的今天,导演麦子用2500多张照片,合成了一部定格动画《大象》,用古朴纯真的画面,回望中国动画片的黄金时代。

当然如果你只是想着用写实的方式记录一座城市,那导演白波的《一张图 一座城》又是新的样本。

美轮美奂的城市宣传大片画风,不一定要依赖多强大的影像设备,你看一部华为P30 Pro裸机就能搞定。

这就是手机摄影的魅力,不受传统拍摄设备和技术的限制,让创作者更自由发挥心中所想。正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技术支撑,给予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作空间的可能性太多了。

未来影像 人人都是艺术家

当科技不再是一种冰冷繁复的工具,当我们不再受技术的条条框框所限制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导演。

这就是华为P30系列影像科技的价值,打破普通人和艺术家之间的界限,最大可能性地消弥影像创作的技术门槛,以科技赋能艺术,通过华为P30系列的强大摄影力优势和“未来影像艺术共创”,实现专业电影的制作,为电影工业创造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华为P30系列上线的首个“未来影像馆”,也是“人人都是艺术家”概念的有效落地。在 “未来影像馆”中,“影像学堂”版块将“未来影像艺术共创”中专业导演视频作品的精彩镜头画面进行还原、解析,制作成普通大众都能看懂、学会的拍摄教程,教授大众拍摄自己心中的“未来影像”。

要想拍摄作品《大象》那种定格动画?首先只要在拍照中添加参考线,网格线持续存在,可辅助后续拍摄每张照片的主题均在画幅同一位置对齐;

然后轻触画面即可对焦,长按实现锁焦,拖动可以调整测光点,这样就能固定好画面,在保持画面数据一致的情况下,按照剧本开始拍摄。然后就能将拍摄到的照片素材,按顺序以25帧每秒的帧数编辑成视频。

要想拍摄《未来之眼》那样的未来科幻感画风,可以在拍摄前购买眩光纸,将眩光纸放在华为P30 Pro超感光摄像头前,长按屏幕对焦被拍摄物体就可以完成拍摄。

《未来之眼》中非常出彩的画面就是透过动物的视角,甚至在暗光环境下,还能捕捉到的一只猫的瞳孔。这都得益于华为P30 Pro强大的超感光暗拍能力,在暗光环境下,不仅能够点亮暗处细节,还能通过多帧合成的方式做到亮处不过曝,令夜景画质更清晰明锐。

在《悟空》这种作品的拍摄过程当中,不仅主角要经受悟空取经似的的磨难,连手机都要跟着经受扔在水中、滚下山崖等等的拍摄磨炼。如今,华为P30系列在“未来影像馆”中将这些拍摄技巧加以还原,以简单、易操作的形式手把手式的交给大众。比如,水下拍摄的画面,当拍摄时,只要将P30 Pro装入华为P30系列专用防水壳,进入相机模式选择水下相机,就能进行取景拍摄录像,还原《悟空》中的精彩画面。

另外一个特别巧妙的细节设计,就是《悟空》短片里,用第一人称视角拍摄眼泪模糊的画面。

只要在华为P30系列手机镜头上滴一滴粘性透明液体,就能模拟泪眼模糊的画面,镜头前面的演员擦拭镜头,即可实现擦眼泪的画面。

其实设备不在多贵,更多创作来源于我们的心思。很多我们以为要靠非常昂贵高级的摄影摄像器材设备才能达到的效果,其实华为P30系列都在精细的科技探索中达成了,真正意义上解放了技术门槛,开创了一个新的全民摄影时代。

“未来影像”概念下,我们人人都可以是影像艺术家。华为P30系列用影像科技的不断进步,给予更多创作者随心创作的空间。

就像《未来之眼》短片里面呈现的“猫之眼”、“虫之耳”、“蜂之手”、“鱼之念”那样,华为P30系列就是我们五感的延伸,用更细腻、更前卫、更灵动的触角,带着我们感知身边的世界。

所以何必拘泥什么设备技术,只要还原心中所想,遇见“未来影像”,无弗远届。每个人都可以做生活中的导演。

作者:易生舟

来源:新周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手机之家无关。凡来源非手机之家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手机之家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601436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