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上海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引发全社会热议的同时也让大众更直观地意识到简单粗暴的传统垃圾处理方式造成的无穷危害,而垃圾填埋作为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不仅挤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废弃物中的有害元素还会破坏土壤结构,带来作物减产、水质污染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对人类产生严重危害,正如华为视频和滔客说APP最新上线的DIGIX TALK演讲主题:土壤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土壤与人 共存共生
中西方流传的神话传说都不约而同地相信泥土是人类的起源,例如上帝用泥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人类、女娲以泥土仿造自己抟土造人。“土壤造人”看似远古时期的无稽之谈,却也从侧面证实了土壤的存在时间之长以及自古以来与人类活动的紧密关联。形成一厘米厚的土壤需要至少一万年的时间,在大自然漫长的变迁过程中,土壤形成了复杂的养分供给生态系统,成为各种能源的供应基地。
“我们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魅力,却很少有人想起一切物品的源头都来自于脚下的土壤。“姜义亮在DIGIX TALK演讲中指出。然而,认识土壤是人类对土地获取利用以及同环境和谐相处的关键,随着土壤结构失衡给生产、生活带来的种种问题逐渐暴露,人类日渐强烈地意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并为恢复土壤健康“诊病开方”。
把脉土壤,诊病开方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出现了一种名为“痛痛病”的怪病,患者往往会出现骨骼软化和身体萎缩的症状。这一怪病在当地流行20多年,造成超过200人死亡,引起全世界关注。最终经调查发现,含镉元素工厂废水造成的土壤污染是“痛痛病”的源头,而这也直接促成了日本农用地污染防治法的出台。
环境公害的出现敲响了人类的警钟。然而土壤治理面临周期长、成本高等诸多难题,例如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治理1立方米的土壤,需要花费5000至10000元不等,且如此多人力、财力、精力的投入都难以使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原状。针对这一困境,姜义亮在现场分享了所在团队总结出的“植物吸附重金属””技术方法,同时他也强调,未来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将比以往更甚、对土壤的依赖必定会越来越大,从根本上防止土壤污染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作为从根源上杜绝土壤污染的重要方式垃圾分类这一“风向标”已经从单点推广进入全国实施阶段,多地陆续进入垃圾分类时代:深圳市以及浙江省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在11月份相继出台,郑州的垃圾分类办法也将自12月1日起正式实施……不管是土壤治理还是垃圾分类,大众正在越来越广泛地探索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在对自然生态认知的不断深入中挖掘并守护更多自然之美,而这也正是DIGIX TALK希望与更多人共同认识、发现、传递的美好价值。
DIGIX TALK作为华为终端云服务拥抱新知和多元观点的分享平台,为探索更多美好发声,广邀各行各业对美好有见解、有主张的嘉宾进行话题演讲,与观众一同探索科技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消费者可通过华为视频或滔客说APP观看视频内容并参与互动,每周五会持续上线新的内容,让更多人来认识美好、发现美好和传递美好。
来源:北国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手机之家无关。凡来源非手机之家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手机之家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