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为EMUI 11带来了“因人而宜”的焕新交互体验,其中“一镜到底”的流畅动效与律动铃音的声振协同,使用户可以真正体验到“手眼心合一”的舒适操作。这背后自然离不开华为人因研究团队的彻夜努力,这支“梦之队”由清华、浙大、中科院等院校心理学、人因工程专业博士与硕士组成,他们用科学的人因研究成果量化用户体验,让EMUI 11迎来了视、听、触的多维升级。
用户体验是门大学问,但也能被科学量化
9月11日,华为EMUI官微放出的一则视频,向用户揭开了EMUI 11基于人因研究成果的一镜到底动效背后的秘密。从广义来说,“一镜到底”是指电影工业中运用高级技巧将作品一次性拍摄完成的手法,比如希区柯克的《夺魂索》就是“一镜到底”的先驱。而在EMUI 11“一镜到底”动效中,华为人因研究团队和UX设计团队利用前后两个界面共享的内容、或者是共享的区域编排过渡效果,从而确保了视觉焦点的连贯,简单来说就是“视觉效果不cut”。
在实现EMUI 11“一镜到底”流畅动效的过程中,华为人因研究团队邀请了大量志愿者参与人眼追踪数据采集,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精密的桌面式眼动仪来协助抓取了。通过眼动仪,可以观察、获取和研究受测试志愿者观看手机界面变化时的眼动数据,如果注视点更集中,注视轨迹不杂乱,就说明视觉感受更加流畅。
上面这张图,其实就是桌面眼动仪分析用户眼动数据后的科学量化过程,绿色的圆点表示了注视点。根据人因研究团队的实验证明,一镜到底转场动效比普通转场动效拥有更加快速的搜索效率;在信息量较为密集的日历界面中,能让用户浏览时注视点更加集中。
此外,人因研究团队在更多交互体验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测试,比如全局手势导航的返回手势、侧边栏手势、返回桌面手势、多任务手势、快切手势……每一种手势都在志愿者配合下进行了高达2592次的真实操作,最终共计测试了15552次滑动,从而更加精准的识别用户触发全局手势的意图。华为人因研究团队就是通过这种“笨方法”,获得了来自参与测试志愿者的海量有效数据,用于改善用户操作交互体验,最终实现了更流畅、更舒适的动效交互,可谓是“比丝滑更丝滑”。
律动铃音,听觉与触觉的完美协同
如果说一镜到底动效是视觉与触觉的完美交融,那么EMUI 11基于人因研究成果的律动铃音,就实现了声音与振动的协同共振。举个例子,当天上有一道闪电划过,由于光速和声速的快慢不同,你肯定先看到闪电的样子,再听到打雷的声音,因此会有一种不真实的割裂感。而EMUI 11通过大量人因研究的科学实验,确定了一组关键数据,那就是以响铃发生时间点为分界线,振动如果出现在铃声节拍的-46ms~23ms区间内,用户就会感到声音与振动是舒适同步的,而不是割裂的。
因此EMUI 11将基于人因研究的声振感知同步结果,分别注入了来电、消息与闹钟三种铃声场景中,实现了完美同步的专属振动,为用户带来了极具沉浸感、协同感与愉悦感的声振协同体验,而且取了“律动铃音”这样的名字,看来华为人因研究团队不仅有理科生的缜密思维,还有文科生的细腻浪漫。
“一镜到底”让你的视觉更聚焦,基于人因研究的全局手势导航让系统交互变得更懂你,而律动铃音则让你在听觉与触觉上拥有更一致的体验。华为EMUI 11将人因研究成果进一步运用于实际的用户场景,持续为用户打造“因人而宜”的视、听、触交互体验,展现出了科技在理性之外的感性一面!
来源:新浪VR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手机之家无关。凡来源非手机之家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手机之家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