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1-
12/10
作者 手机之家
相关文章 and 关键字:数字   人民币   
当前位置:手机之家  > 新锐手机 > 业界动态 > “数字人民币”成诈骗新渠道 个人安全意识急需升维

“数字人民币”成诈骗新渠道 个人安全意识急需升维

“数字人民币”已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自2019年年末,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已在部分地区推进,相继落地深圳、苏州、成都等地。然而,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利用数字人民币的低普及度和民众的认知不足,实施诈骗行为。


“经典”案例重现,“数字人民币”成诈骗行为新渠道


10月,曹先生通过交友网站认识了一位自称在交易所上班的女性“萍萍”,经过多次线上交流,逐渐对对方抱有“好感”。随着关系熟络,“萍萍”要求曹先生投资数字货币账户,而曹先生以对方擅长投资理财,并且可容易获取“内部消息”的理由,同意了“萍萍”的要求。当曹先生想要提现时则被告知需要缴纳20%的保证金,而“萍萍”则迟迟联系不上,曹先生才认识到自己已上当。


同月,浙江杭州某群众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对方以受害人涉嫌洗钱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银行卡、手机验证码、自拍视频等,并通过会议软件共享屏幕,引导受害人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受害人将银行资金兑换至数字钱包后,转出至诈骗分子数字钱包,最终被骗约8万元。


四川王某接到网贷客服电话,令其清除某网贷平台高利贷。王某按照要求将网贷平台的信用额度转至银行卡后,对方要求王某开通“数字人民币”APP,并将银行卡内资金全部转入指定账户内。最终,王某被诈骗十万余元。


从近期曝光的围绕“数字人民币”实施的诈骗行为来看,无论是“杀猪盘”套路、网贷诈骗,还是传统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等,诈骗手段并未发生本质变化,但诈骗分子都是利用了大众的共性——对“数字人民币”的认知程度不足——来实施犯罪行为。


认清“数字人民币”,数字文明绝非违法行为滋生的温床


什么是“数字人民币”?简单来说,数字人民币就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式,具有与纸币和硬币相同的法定效力和使用场景。它与市面上流行的“虚拟货币”不同,虚拟货币并非真实的货币,需要通过法定货币购买。此外,它与微信、支付宝的区别在于,微信、支付宝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钱包”,而“数字人民币”可以理解为大众认知的“钱”,其本质是为降低纸币、硬币的印制和发行成本,顺应数字化发展与数字文明的全面落成,为人民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数字化生活方式。

“‘数字人民币’目前仍处于小范围试点阶段,还没有完全达到交易全程链路的监控,从我们的角度看,也就是披着虚拟币外衣的第三方支付。”针对“数字人民币”的诈骗行为,360反诈专家解释到。


据360手机卫士数据调查发现,目前某些电商平台搜索关键词“数字人民币”,便可参加“数字人民币”领取活动。此外,网络上也出现一些自媒体讲述如何兑换“数字人民币”的攻略。由此可见,“数字人民币”已经悄无声息的进入大众生活,但大众对“数字人民币”的认知似乎仍出于待开发状态,以至于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众的“懵懂”心理实施诈骗行为。

针对近期“数字人民币”诈骗案件频发,360反诈专家提醒各位市民:“数字人民币”仍处于试点中,除“数字人民币”官方发布中签通知外,不可相信和下载任何来源的APP;“数字人民币”不会在央行和官方以外的渠道要求提供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以任何理由利用“数字人民币”获利、返现等行为都是实施诈骗的幌子;最重要的是,无论何种诈骗手段,不法分子都是利用受害人不了解、不知情的心理,所以个人安全意识的提升才是隔绝不法行为的根本。


不难想象,“数字人民币”的诞生象征着数字生活的全面来临,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文明时代,个人安全意识也要升维。国家、社会、企业有必要加强“数字人民币”的认知普及,完善各方制度,保障“数字人民币”在合理合法的环境下流通,才能减少人民利益遭受侵害,更好的为人民的数字生活造福。






来源:百家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手机之家无关。手机之家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