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联想投资成立,25岁的俞永福以创业员工的身份加盟了联想投资。因为业绩突出,他在6年的时间内迅速从投资经理擢升为副总裁。在很多人看来,处在联想投资副总裁的位置上,可以说俞永福已经是功成名就了。可就在2006年底,他却辞去了联想投资副总裁的职务,并应UC的两位创始人梁捷和何小鹏之邀,火速加盟优视科技。
那一年,30岁的俞永福正式踏上了“创业”之路;那一年,一个手机浏览器的帝国即将破茧而出。
近6年的投资人生涯,让俞永福练就了一双“慧眼”。早在2006年,俞永福就已十分看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在为UC争取投资失败后,俞永福竟放弃了联想投资百万年薪的优厚待遇,毅然“入伙”UC做起了CEO。这种举动让很多人不解,其实俞永福就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创业梦。
俞永福是个独特的人,喜欢大家叫他永福,更喜欢把UC比喻成自己的“孩子”,他认为,每个企业都像个孩子,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成长周期。在挑起UC大梁后没多久,俞永福就先后为UC拉来了知名投资人和投资公司的多笔风投,缓解了UC的资金危机,并将其业务带入正轨。
如今,历经7年发展,UC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架设了独立服务器,并发布了多种国际语言版本的产品,服务于全球15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UC浏览器全球用户超过2亿,月使用量超过600亿。在被问及有何成功秘诀时,俞永福坦言:秘诀没有,想成功就要过三关。
基于投资人的经历,俞永福对互联网经济有着更理性和敏锐的判断。他认为,所有互联网的创业企业都需要过三关,第一关是产品关、第二关是市场关、第三关是管理关,这三关是随着企业规模变化而逐步经历的。“UC之所以成长得快,就是因为这三关解决的不错。”
这三关在俞永福的脑海里已然形成了一个数字模式,“在互联网企业中,产品永远是1,市场和管理是0,1如果立不住,后面10个0都等于0,如果1立住了,之后就可以去比拼你的市场和管理能力,就可以把它变为100、100万、100亿”,俞永福边打手势边为记者讲解着。
几年来,UC一直遵循着这个数字模式。刚刚成立时的UC只有16个人,15个工程师加1个前台,没有市场营销,没有企业管理,只专注做产品。“直到用户达到第一个1000万的时候,UC没有在市场营销上花一分钱,因为我觉得互联网产品价格为0,你一定要相信在早期用户是有办法找到你的。”俞永福是自信的,他信任自己的产品,在他的眼中,一个真正的互联网产品是不能打价格战的,能不能形成口碑相传,能不能保持产品粘性才是最重要的,这正是企业要经历的第一关。
在谈到市场的时候,俞永福认为那是“锦上添花”。“市场就是少花钱多办事,花钱谁都会,但是要有诀窍,要学会借力。大家都不是雷锋,需要互惠互利、统一战线。”俞永福认识到市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现在常说的生态链,去靠合作和结盟来完善这条生态链,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个企业要想生存下去仅凭单打独斗是肯定不能取胜的,要靠一批企业间的合作,我觉得市场最重要的就是这个。”
“PC互联网时代,企业是没有什么管理的。”究其原因,俞永福觉得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企业都还很新,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没有时间去考虑管理的问题;但随着整个产业趋向成熟,企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相对的平稳期后,对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果你想要保持高速发展,同时还要讲求效率,这个就要靠管理来抓。”
俞永福认为,这三关UC解决的还算平衡,但交了很多学费、也撞了墙。“但都是小磕小碰,至少没把自己撞晕,这就能保证UC有一个比较快的速度去发展。”
在2009年之前,手机浏览器行业还“无人识金”,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很多人认为第三方厂商机会很少、前景渺茫。这一点投资人出身的俞永福非常清楚,当年也正是因为行业不被看好,UC才以一票之差与联想的投资失之交臂。“大家都认为这个行业没有发展前途,就更不要提赚钱了”,俞永福笑言道。但是在那之后不久,一个拐点出现了。
2009年中,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升温,大量企业涌入手机浏览器行业,掘金队伍日益壮大。“这说明大家对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有了充分的认可。”俞永福意识到行业拐点出现了,于是在那一年的7月,UC开了一次全员誓师大会,用意很明显:全力应对竞争挑战!
竞争是一种常态,是市场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一个市场没有竞争、没有“高手”间的较量,那这就不是一个严谨的市场,市场空间也就不大。俞永福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国际和本土的知名企业都来抢市场,说明这个市场的现在和未来的价值都是非常大的,我们在2004年创业的时候就已经对市场做出了这个判断。”
“竞争能为用户带来更多的好处,当然UC也是受益方。但是发展到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担心。”长久以来,作为一个行业的领先者,UC都具备一种忧患意识,担心自己的发展速度慢下来。“如果你被第二、第三名超越了,那一定不是它们‘跑’得快了,而是你自己的脚步变慢了”,俞永福如是说。
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先观望、后仿效,但如果无人先行,自己就会陷入迷茫。“‘专有’和‘专注’是最重要的。”俞永福深刻地认识到,UC必须成为先行者,掌握更多创新的技术,提供更多新鲜的服务,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在俞永福看来,用户使用浏览器就好比是在“坐车”,浏览器就是一辆在移动互联网内行驶的快车,帮助用户驶向目的地。这是个形象的比喻。一辆好车除了要有出色的外观、优秀的性能外,还要具备核心能力,这个核心指的就是“发动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商都有自己出众的发动机技术,这一评判标准在浏览器行业同样适用。
回顾国内的浏览器行业发展史,不难看出在PC互联网时代,中国浏览器企业发展势头一直强劲,抢占了很多的市场份额。但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中国的企业却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就是在全球产业排位的时候竟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究其原因,还是由于那时候的国内浏览器产品基本上都是基于ie内核开发的,由于没有核心技术,这种浏览器被业内戏称为“壳”浏览器。而在世界级企业排位的时候,是不会把所谓的“壳”公司划入浏览器企业的。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后,许多浏览器厂商选择延用了PC上的技术架构,依然要套着“壳”子走下去,而UC则选择了“核”路线。2004年,刚刚成立的UC首创了一个特殊的技术架构,叫“服务器客户端混合计算技术”,后台有近万台服务器在支撑前台用户的访问。“名字很长,其实就是云,不过当时也没有云计算这种词”,俞永福解释道。
这种技术保证了用户在使用不同的终端时操作的“一致性”。在中国,用户使用的手机操作系统很多,“比如说你刚开始用iPhone,你需要学习一遍,后来又换了个Android手机,又要从头学习,费时费力。所以我们给用户提供了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指的是“键盘机型”和“触摸机型”。所谓“键盘机型”版本,就是不论用户使用何种品牌的键盘手机,都可以带给用户同样的使用感受;所谓“触摸机型”版本,就是不论用户使用尺寸多大的触摸屏手机,都可以带给用户同样的使用体验。
这“浓缩”的两个版本除了能带给用户“一致性”的体验,更大大的降低了学习成本。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了用户在更新终端后所产生的成本,用户可将使用记录上传至UC的服务器,再下载到自己的最新终端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纵观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这10个年头,不难发现一个奇怪的格局,叫做“中国企业的中国市场,美国企业的全球市场”。中国的企业走不出去,国外的企业想要进来也是难于登天。当然,形成这种格局是有其深刻和复杂的原因的。
对此俞永福认为,这种格局将会被打破,未来的10年,互联网会形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格局,叫做“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共同的全球市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努力地“走出去”,这种情况在PC互联网时代是没有的,这取决于移动互联网“国际化”的特性。
UC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走出去”了。目前,UC的海外用户已经突破了3000万大关;在印度市场,UC的份额已经超过了20%,排名第二位;并且,UC在近日宣布很快就将进军美国市场。面对一连串令人惊喜的数字,俞永福显得很谦虚、很理性,他明白,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内“比大”,UC是肯定比不过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无论是比市值、还是比规模,都与人家相去甚远,“但是如果说跟他们比国际化水平,那我们敢说我们是No.1!因为我们的品牌在海外推广得最成功。”
俞永福将中国和美国定义为全球IT产业的两个极点、两个中心,中国是市场中心,美国是技术中心。他认为,一家IT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只有把自己的总部搬到这两个中心来,只有进入到这两个中心后,才能够正确地判断产业变化的方向。
俞永福尊重对手,但却不看好Opera的发展,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是一家欧洲企业,它不在这两个极点上。欧洲企业在整个IT领域里都在被边缘化,通讯系统、移动终端、PC、互联网,等等。在很多领域中你会发现基本没有欧洲企业了。就连诺基亚也是一个想从欧洲企业变成美国企业的实例,变成了,它能活,变不成,就只有死。”
不过,作为IT技术中心的美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却还不尽如人意,俞永福表示,这与文化差异有关。美国在“手上”的业务一直算不上发达,因为美国人的生活是以“Drive”为中心的,手是要长时间放在方向盘上的;相比之下,亚洲人的手则基本是解放状态的。所以,对于这些“手上”的产品,亚洲人明显比美国人接受得快、使用得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美国从2009年才开始兴起短信,这在当时的中国都是玩剩下的东西了。”
俞永福认为,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美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发展过慢,所以在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市场的中心就开始向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地区转移。“10年之后我们再做总结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将形成‘中国和美国企业共同的全球市场’,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方向上也将形成大量的国际化企业。”
“免费”一直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UC也一直贯彻着这一点。俞永福曾经说过:只要做UC的CEO一天,就会将免费模式进行到底。“但企业毕竟是需要盈利的,这个基础上谁也不是‘活雷锋’,所以说互联网在挣钱方面是最没有秘密的。”
谈到盈利问题,俞永福说他有一个深刻的感受,他曾经被一个词误导了多年,这个词就是“商业模式”,俞永福真正领悟到这个词的含义也是在从事投资工作之后。“其实商业模式就等于俩词,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如果你搞不清楚业务模式是什么,就等着‘关门’吧,不过你可以不清楚你的盈利模式。”俞永福认为,目前的互联网盈利模式只有三种,分别是:广告、移动增值服务和电子商务。
2000年前后,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先后赴美上市,当时的它们盈利模式单一,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如今,10年过去了,网易90%的收入来自于游戏,搜狐则是广告、游戏各占50%,只有新浪还坚持在媒体广告领域中。“盈利方式是随着商业化进程而发生变化的。”俞永福把这三种方式排了顺序,他认为这种发展顺序是固定的,即从“广告”到“增值服务”再到“电子商务”。
俞永福坦言,盈利与否对UC来讲并不是最重要的。他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预计到明年下半年,移动互联网的广告、增值服务和电子商务都将进行到一个快速的增长阶段。”
在谈话中,俞永福对电子商务显得格外重视,他笑称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原来在今年年初,好友陈年(凡客诚品CEO)找到俞永福,说想在UC上试水电子商务,俞永福以“电子商务尚不成熟”为借口回绝了陈年,但执著的陈年执意要求俞永福给他一个位置去尝试一下。俞永福同意了,给了陈年位置之后,就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
可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俞永福的预料,凡客每天竟然在UC上成交几千单生意。“这就是平台开放的重要性。”俞永福把开放的UC平台比喻成一块“地”,UC把“地”提供给大家,大家都可以来盖自己的“楼”。“但我们只提供入口,永远不做内容。” 俞永福认为“做内容”会使自己变成客户端,UC所做的就是帮用户聚合信息,但自身绝对不会成为“最后一站”。
“凡客事件”后,电子商务在俞永福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今年上半年,UC与支付宝一起发布了移动支付安全解决方案。说到合作的初衷,俞永福表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瓶颈就是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成熟。“3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要买东西,面对的是190万个电子商务网站,它们之间无法形成安全对接,障碍出在了移动支付上。”
与支付宝合作推出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是国内首个实现应用内支付的浏览器移动安全支付解决方案,这次合作也显示了俞永福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移动支付障碍被解决之后,我相信在移动电子商务创造的价值和空间会远大于在PC电子商务上所创造的。”
一年以前,国人对手机社交的理解还仅仅局限于即时通讯等客户端软件,而现在,在微博、LBS等新应用的带动下,移动社交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最流行的一种方式,是移动互联网内最充满机遇的板块。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领军企业,UC当然也看到了这个机遇。“UC的核心战略就是移动社交平台,因为我们看到了移动和社交是天生的一对。”有人问俞永福:为什么选移动社交服务作核心战略?俞永福表示这是经过反复甄选的,并且,这个甄选过程是有三个标准作为依据的。
第一,一定要是普遍性的服务,“UC这么大的客户群体,如果选一个专业服务价值就不大了”;第二,一定要是有能力做好的服务,“比如新浪的微博服务,人人都需要,但UC确实没有能力做好”;第三,一定不会对产业链产生破坏。综合评定下,移动社交平台是最符合标准的,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和研发,UC乐园问世了。
说到UC乐园的开发初衷,俞永福表示,这是由于UC看到了移动社交服务高速崛起的态势。在对行业深入分析后,俞永福发现,中国的移动社交服务缺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架构”——基于Flash的手机游戏技术平台,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手机网游业务一直处于低速发展的状态。UC是国内率先在手机上支持Flash技术的厂商,这一技术优势填补了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空白。当然,对于目前大热的html 5技术,UC也十分看重,“所以我们就想要去建一个技术平台,基础是flash+html 5,两个都可以,我们自己不会站队伍,由市场、用户进行选择。”
俞永福很明智,不做移动社区,只做移动社交平台,因为他清楚UC的优势在哪里。UC是非常典型的网络技术型企业,在软件研发方面的实力雄厚,但对于社区却没有经验积累,所以UC选择做移动社交平台,而不是SNS网站,“为的是要让那些在社交应用方面有更深理解的合作伙伴,利用UC乐园这个平台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应用。”
目前,UC乐园有两个基本目标:今年内用户突破1000万;两年内给合作伙伴分成1亿元。“第一条我们已经实现了,今年6月就已经突破1000万了”,UC能超额完成目标,俞永福显得非常高兴。谈到分成的问题,俞永福表示,UC乐园是完全开放给合作伙伴的,UC希望通过开放来拉动自身的增长,“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能长100米,这100是我跟所有的合作伙伴来分享的,而不是说我长到80米才开放,后面的20米才跟合作伙伴分享。”
UC把价值的分享看做是一种共赢的文化,是UC理念的体现。衡量一个企业是不是真的开放,标准在于产业链是否共赢,一个平台上如果没有企业能长大,那么它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开放平台。可以说,UC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