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当人们开始谈论中国4G牌照何时发放时,业界还在担忧4G手机能不能跟上。时至今日,相信已经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了。
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国内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一系列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4GLTE智能手机,为中国4G商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据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最近透露,截止今年4月底,中国移动的4G终端用户已经超过了1000万,中国移动计划在2014年售出1亿部4G手机。有国产手机厂商做支撑,中国移动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难。
“瓶颈”已成历史
去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在国内多个城市陆续展开了4G用户测试。当时外界发现可供使用的终端只有数据卡,智能手机则不见踪影,于是引起了业界对手机会不会成为制约中国4G商用“瓶颈”的忧虑。
中国4G手机之忧主要源自“多模多频”能力的不足。中国移动采用的4G标准是TDD-LTE,不过同时还要兼顾多种2G、3G制式以及国内频谱资源划分的实际情况,难度较大。同时,4G牌照迟迟未发放,也让芯片和手机厂商在投入上顾虑重重。
去年9月初工信部发放了首批4G手机入网许可,只有中兴、华为等厂商的4款手机入围。这四款手机当时已经初具商用能力,基本满足了国内的4G网络发展需求。以中兴的GrandMemoLTE为例,可支持TD-LTE/FDDLTE/TDS/GSM四种制式,采用单卡双待机语音方案,能够实现高速数据和语音同时在线。
到了9月底,情况出现了转机。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国际通信展上明确表示,4G牌照将于年底前正式发放,国内手机厂商的热情被迅速激发了出来,很快就推出了一系列4G智能手机。几乎在一夜间,中国4G终端“瓶颈”成为了历史。
千元机带动4G规模化发展
如今中兴、华为、酷派、联想、OPPO、小米等国内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4G手机,极大的丰富了广大消费者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这些厂商响应中国移动的号召,及时地推出了千元级别的4G智能手机,使得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为中国4G迅速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做出了卓越贡献。比如中兴的红牛V5、华为的G620、酷派87系列千元机等。
总体上看,国内手机厂商在争跑4G时,非常讲究价格的层次分明,从中高端到普及型的千元机型,都进行了布局。比如中兴发布了“4G酷跑”战略,在4月份密集发布了3款4G手机,以“两弹一星”为名,抢跑4G手机市场。其中的第一弹是4月1日发布的中兴天机GRANDSII,定位中高端消费人群,有“全球最快手机”之称;4月9日发布的第二弹红牛V5,是一款配置主流、价格亲民的千元机,以“最青春”为着力点开展营销;4月16日在韩国发布的星星1号手机,就是“一星”,定位时尚人群。
国产手机厂商非常清楚自身的优势,因此基本上都采取了高配低价的方式,以性价比争夺各个层次的用户。这种策略在客观上拉低了4G手机的整体价格水平,让中国手机市场迅速进入了4G时代。
品牌崛起还需抓住机遇
近年来,中国手机厂商一直在尝试挑战苹果、三星。从营销模式、产品配置、市场份额到利润等等,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在4G市场上,尤其是在中国4G市场上,中国厂商与苹果和三星基本上是同时起跑,谁赢谁输还远未分出结果。中国厂商正在努力抓住机遇,不但寻求市场份额崛起,还要追求品牌崛起。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于5月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794亿部,三星、苹果继续分列第一、二名,同时前十名中有五家是中国厂商,中兴、华为、联想、酷派等在列。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占了全球总出货量的35%,所以在国内市场上份额突出的厂商纷纷进入全球排行榜。由于中国厂商在国内4G手机市场的宣传、销售等方面具有天然的本土优势,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内厂商将在本土4G手机市场上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不过份额上升还要利润率也上升,这需要向品牌影响力借力。中兴、华为等正在为此而努力。
过去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一批国内手机厂商,份额虽高但并不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多通过国内外运营商捆绑销售的形式出货。不过高份额、低利润总不是长久之计,在智能手机崛起的大背景下,国内厂商纷纷转变了观念,开始着力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去年中兴宣布投入数亿元与NBA火箭队达成战略合作,成为中兴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体育营销活动。在上个月举行的“天道酬勤,行者无疆”中兴手机15周年庆典上,中兴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何士友宣布将把品牌投入相比去年增加50%,目标是三年内进入全球前三位,品牌进入全球前五位。
国产4G手机的兴起为中国4G商用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内4G大规模商用也为本土手机厂商提供了绝好的赶超机会。业界人士预计,随着国内4G网络逐渐部署到位,4G手机井喷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现,届时4G手机市场将迎来真正的白刃战,且看国内手机厂商如何打好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