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年没什么别的大事发生的话,滴滴收购Uber中国基本上可以称得的上是中国互联网圈的年度事件了。也诚然如滴滴通稿所言,这是一场“历史的对决”。
而历史并非是因两家的商业手腕和精彩的技战术,而是两家不算刷新烧钱、抢市场、创造价值(品牌市场价值)的代价记录。
据彭博社报道,目前Uber在中国的亏损已经超过20亿美元(约130亿元人民币)。而滴滴出行2015年的亏损额也超过了100亿元,据普华永道的一份财报显示其净亏损额也已经达到了收入的三倍还多。
这是在两家合并之前,消费者因方便与低价对网约车有了充分的接纳,其中低价的部分自然是来自于两家的竞争。那么现在两位市场份额占据绝大多数的第一和第二做得道“1+1”的数学题,用户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后打车会不会变贵?
答案是肯定的。
两家合并后,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已经是完全的滴滴一家独大,在缺少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价格自然会上浮。同时两家的合并本身就是两家投资人对于烧钱无尽头的排斥,滴滴愿意花70亿美元收购Uber中国,这起码说名滴滴认为70亿美元是不足以打败Uber中国的。
作为一个网约车的资深用户,小编自14年年底开始就使用网约车软件上下班,其中Uber使用了一年半左右,其余的用滴滴躲避一些Uber高溢价时间和长距离顺风车。我想对于近来两家涨价的影响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
首先是Uber。
Uber的计价程式在近半年基本上是没有变动的,Uber也没有滴滴那么多XX券,价格的浮动主要是源于折扣,
在年初几个月的时候Uber在北京还是7折的样子,
随后在七月份来到了7.9折/8.5折,
到了现在已经是9折。
小编每天都是从东南四环的一个小区前往百环大厦上班,对应上述几个阶段,小编的上班成本分别是:
10元左右;
13元左右;
15元左右。
也就是小编每天上班的成本从20元左右上涨到了现在30元出头的程度。
而另一边的滴滴。
滴滴的价格浮动相对于Uber就要负责一些,主要是计价程式和补贴力度的双重变化,最后抬升了价格。
在6/7月的时候,同样是上下班的路径,滴滴快车的价格基本上稳定在17元上下,不过到了8月份,滴滴的补贴就不再像此前那样稳定,时而17/18元,时而25左右,几率大概保持五五开的样子。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滴滴和Uber涨价和滴滴收购Uber的确是有着一定关系,但是转换到行业的角度,涨价与合并两者也基本上都是中国网约车市场发展所必然发生的事情。如果长期烧钱负债,行业是不能持久的,滴滴收购Uber中国正是如此,此后我们感觉到的涨价也是如此。
不可否认的是用户低价享受网约车的好时候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