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观突破极难、配置又顶到头的大环境下,相机几乎成为手机发布会占比最重的一环。作为把“拍照手机”近乎以基因形式注入到品牌中的OPPO,在R系列旗舰机的拍照上自然不敢怠慢。
过去一周,OPPO R15与我一起辗转祖国大江南北,快门收下不少样张。本文让我们告别评测室枯燥的风格,以生活的视角去检验OPPO R15的拍照表现。
>>OPPO R15常规模式:颜色真实、虚化明显
这张照片是在长沙的街头拍摄的。“小黄车”在很多城市都有,大家对它一定很熟悉。自然光下的风景、静物照片中,OPPO R15的色彩还原强调真实风格,“小黄车”的颜色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是一张典型的微距照片,但事实上OPPO R15的拍照功能种并没有微距模式。早年手机镜头硬件上光圈不够大,在手动打到微距模式后,由系统算法增加北京虚化效果。如今大小光圈的双摄的引入(R15后置双摄光圈为F/1.7+F/2.2),微距选项就显得很鸡肋,直接对焦按快门就好了。
与“小黄车”照片传递的信息相同,OPPO R15在这张照片上同样颜色真实、焦点扎实、虚化到位。
不仅是黄色和绿色,在多个自然光的场景下,都能总结出上述结论。比如这张环京周边拍摄的某花(才疏学浅,请网友留言指教),本色就是淡粉色,R15的还原非常真实。
所谓风格真实,也可以理解成自然。
>>OPPO R15人像模式:更适当下、更懂国人
双摄的引入带来了人像模式,也让网上诞生不少捧腹大笑级样张,算是给枯燥的样片评测环节带来几分娱乐效果。时至今日,它进步多少呢?
既然是人像,得有人才有说服力,我和闺女上镜了。
人像模式的边缘过渡和成片速率,是决定用户体验和最终成片的两大要素。为了让边缘过渡不显得生硬,OPPO R15采用类似PS“液化”的处理,第二张头发边缘就是很好的证明。
反之的例子就是苹果。
iPhone的人像模式就是以明确边缘为特点、过渡立刻干脆。我们放大细节来看。
当然,我们并没有贬低苹果的意思,苹果的最终目的是对的。从长远来看,若干年后软硬件均大幅提升,终归能够实现边缘明确真实自然的过渡效果、甚至有前后景物的层次感,比如单反相机就是。
只是在目前尚且不能实现的情况下, OPPO的思路是给你一个更符合当下时宜的结果。而且仔细看不难发现,OPPO R15在人像模式上美颜效果同样在起作用,毕竟我的肤色不会变化那么快。
这大概就是中国人更懂中国人吧。
还有一点,人像模式也不止于拍人像,拍静物也可以,它只是拥有更强的虚化效果。甚至拍摄边缘明确的静物时,人像模式更适合。比如上图,它自然到就就像是单反拍摄的一样。
>>OPPO R15拍食物:颜色鲜艳,勾起食欲
和静态风景照强调的真实还原不同,在食物的成片上OPPO R15则强化了对比度,以达到让人看上去更有食欲的感觉。
之所以在不同场景下拥有不同的风格表现,大概是厂商口中的“AI智能拍照”吧。
>>OPPO R15“AI智能拍照”是什么?
坦率的讲,纯底层技术角度的东西,即使是评测人也没法考究,否则就去写代码当技术总监了,我们更多是从应用层面去检验厂商的话术。举个简单的例子,OPPO R15能自动识别不同的拍照场景,再根据场景进行成片的微调。
这是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几种自动识别场景,肯定会有更多。由此也间接说明,手机摄影的竞争多么残酷。不仅要好、也要让用户知道你好,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看财力。和外观设计、软件交互不同,拍照就显得简单很多。有钱能采购到最好的传感器(R15为索尼IMX519)、有钱能请到最好的算法团队进行优化。
请得起那么多明星代言的OPPO,加上多年来在拍照手机领域的经验积累。即使不看样片,单从逻辑的角度也能推测OPPO R15的拍照效果肯定是旗舰机该有的标准。由此可见本文成片推导出某种结论的意义并不大,更多是让目标用户看着过瘾,同时给徘徊在掏钱边缘的你临门一脚的决心。
文章结尾,再附上三张OPPO R15暗光与室内的样片,供君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