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云手机”:拨开“云”雾见“手机”

解析“云手机”:拨开“云”雾见“手机”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1/0929/97228.shtml report 19796
 
  现在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是“云”概念的天下:微软推出Windows Azure的云服务平台,苹果在WWDC2011上发布了iCloud云服务,阿里联手Nvidia和天语手机推出了“阿里云”移动终端系统,华为也高调展示了自己的云手机,连雷军的小米手机也号称将以“云服务”为卖点……一时间,各个厂商的“云”战略层出不穷,无论是业内专家还是普通的消费者,都感到无所是从,“晕”声一遍。

点击查看大图
苹果推iCloud云服务

  那么,究竟什么是“云”服务,基于这种服务上的“云”手机又能比普通智能手机高明到哪里去了?则看下文。

  用户犯“晕”:云服务窜红成全球热点 

  “云服务”是在谷歌和IBM提出的“云计算”概念基础之上衍生而出的。所谓“云服务”,就是将最基本的IT硬件资源和软件设施等从单机上剥离出来,由一个强大的公共服务器来提供服务。打个形象的比喻,云服务就像开发商投资建了一个游乐场,里面有很多娱乐设施。而账号密码就是门票,云手机就是大门,当你拥有这些的时候,你就可以进去享受所有娱乐设施,可能这些东西还会单独收费,也可能有套票。

点击查看大图
搜索是一次轻量级云服务

  从狭义上讲,我们使用搜索引擎就算是一次云服务的过程,用户把需求提交上去,搜索结果反馈回来,这就是一次轻量级基于云计算的云服务过程。

  在“云服务”模式下,用户可随时随地调用云端服务器的资源和存储空间,不再需要大容量内存、硬盘及软件,就像使用水、电、气那样简单,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取用。例如用户可以通过云服务中的云存储功能与PC、平板电脑与手机之间实现无缝的文档存储共享与编辑等等。

  从07年Google和IBM在美国几所大学推广“云计算”计划算起到现在,接近四年的时间,“云”的应用已经从企业级实施部署逐步向大众市场在延展,例如中网搞起了域名安全“云服务”、CC视频和UT斯达康将发力视频“云服务”,并且微软目前大力发展的Windows Live在线服务,也是可以算是“云服务”的一部分。目前,微软已经向38个国家和地区(暂不包括中国)提供了高达5G的免费存储空间,同时,Windows Live在线服务也包括了邮件、Spaces、照片库等各种服务,这也是“云服务”模式的实际体现。

  当前的IT行业,“云服务”迅速窜红,成为了全球IT服务的一大热点。



  手机“云”服务:网络存储信息备份是常规

  各种云服务在各种平台上迅速窜红,甚至有可能像微软上世纪90年代在Web上的发展一样,虽是后起之秀却迅速占领大量市场,特别是在移动终端市场上的延伸,更是重中之重,使用这样服务的终端产品也被称为云手机。

  “云服务”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手机上的“云服务”需要具备强大的服务器、高速的无线网络、强大移动终端,三者缺一不可。 目前提供的云手机服务一般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电话寻找功能

点击查看大图
iPhone具备电话查找功能

  苹果iPhone4和HTC都提供这样的功能,比如忘记了手机放置的位置,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手机响铃,就是在震动模式下也会发出很大的铃声提示自己的位置。另一种方式是进行地图定位寻找,比如自己将手机遗失在咖啡馆中,就可以通过云服务远程锁定手机禁止一切通话,也可以在屏幕上显示自定义的文字信息,以帮助找回手机。最坏的情况下,也能提供锁死和清除所有数据功能。

  短信及通讯录备份功能

  可以将手机上存储的短息和通讯录备份至服务器,这样在更换新手机之后就可以将不舍得删除的短信和通讯录恢复到自己的新手机中。在家中或者办公室中使用电脑时,也可以远程控制自己的手机收发短信息。

  轨迹功能

  这项服务可以借助手机的定位功能跟踪记录自己的足迹,将会配个Google Maps看到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查找自己喜欢的咖啡厅、酒吧等地点,然后传输至手机上的足迹应用。

  分享社交功能

  共享大容量存储空间是当前云服务所提供的主要功能,除此之外,云服务还允许用户将测试和审核的好玩应用推荐给朋友及其它手机用户,建议他们进行尝试。 其它像壁纸、音乐、主题和有用的桌面插件,用户也可以进行远程更新下载,只要在网站中进行操作,即可完成手机上的更新。



  解析“云手机”:拨开“云”雾见“手机”

  云手机为何而诞生?中研博峰咨询顾问寇星表示:“当人们使用固定电话时,便对移动通话产生了需求;当人们能够收发短信时,便对更直观的视频通话产生了渴求……在这样一个旧需求不断被满足、新需求不断被提出的过程中,用户开始希望手机可以承载个人电脑的所有应用,但这对手机的存储、计算、传输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性能提出了挑战,于是,之前已成功应用于企业市场的云计算技术又被应用于公众市场,‘云手机’由此诞生。”归根到底,是用户的需求造求了这一技术平台的诞生,反之这个技术平台又逐步通过满足用户的需求来逐渐改变用户的习惯。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款云手机面市,比如有代表性的如阿里巴巴集团联手天语手机推出的产品——阿里云W700。这款阿里云手机采用Nvidia Tegra2平台CPU,内置两个ARM Cortex-A9核心处理器,同时搭配Geforce专业图形芯片,3.8英寸的电容触控,整体的性能非常的出色。但是,它的出彩之处却是集中在其内置的阿里云操作系统上。

点击查看大图
阿里云手机

  与其它手机操作系统不同的是,阿里云OS采用Cloud App方式,使用户不需要在手机端下载应用,而只在网络环境下,登陆统一的云账号后,只要手机流量足够,即可运行OS平台上的各种应用。

  在应用方面,阿里云OS不仅集成了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通讯录、短信、输入法、搜索、邮件等基础应用,也携带有阿里巴巴集团自有开发的消费级应用,如淘宝聚划算、淘宝比价、淘女郎等;此外,Android Market的手机应用也能在该平台中使用。

点击查看大图
华为Vision云手机

  而华为首款“云手机”Vision(远见),主打是云存储的卖点,为了匹配其手机的全备份功能, DBank网盘免费为华为“云手机”用户提供了业界容量最大的160GB网盘,这也是目前单用户最大的云存储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当业界其他终端商其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云”仍多以资源云(应用商店)为主,华为Cloud+则率先实现了从资源云向包含了备份、存储等能力的计算/管理云的延伸,这说明“云”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应用,而将会在其它行业应用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不是简单将网页转为APP——对“云应用”的误解

  关于“云”,各大厂商现在推得是不亦乐乎;关于“云”的报道,各媒体也是热火朝天、层出不穷。但是,我们发现,在不同媒体的报道中,对“云应用”的认知也是千奇百怪的,甚至还有一些可笑的言论对用户产生错误的引导,例如““云”其实就是简单的将网页服务转化为APP的形式”这样的说法。其实,在“云计算”进入消费级市场的初期,大家有着不同认识也属正常,必竟目前就算在企业级市场对“云”的认知也处在一个摸索前进的阶段。那真实的云应用是什么了?

点击查看大图
阿里云手机云服务演示

  就以“云应用”的鼻祖——阿里云OS为例,它实际上是采用了独立开发的TianyunVM虚拟机,并采用HTML5技术构建自身的云应用(Cloud App)生态链。特别是HTML5技术的应用,这是目前跨平台最完美的一种解决方案,通过此项技术,能够将同一应用平稳移植到诸如Android、iOS、塞班、WP7等多种平台上,实现成本最小化的推广策略。

  因为要涉及到各个平台使用者的体验感受,所以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SHELL做得与原有平台一样的风格,这样用户也能很快上手。但是云服务的本质在于其“云平台”的计算能力上,它的应用都是在后端平台上实现的,这就造成了它的运行模式必须是要通过网络访问云平台实施应用的功能,而非像是iOS及Android一样本地的操作。而为了用户体验它又是装着一张大家熟悉的操作系统的“脸”,就像当年装着汽油发动机的马车一样,你还把它当马车喂它草是不行的,但为了让普通用户能快速接受它,它只能还是马车的样子而本质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前面错误结论的来由。

  目前用户所提出来云应用的诸多不便之处,更多的还是在操作体验的不适应上,这随着“云应用”的普及及用户使用感受的熟悉,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实际上,“云应用”更多的优势是体现在大量需要计算的应用环境上,例如你需要对你的3D照片进行渲染,加入更多的特效,如果是在本地手机上进行处理例如需要20秒,而你调用云平台进行处理再下发到手机上,可能不到10秒,而且这个数值是跟你的网速相关,对于云平台而言,处理速度只是瞬间的事。所以,我们只能说明的是,目前能充分体现出云平台优势的服务应用还是太少,所以云平台的好处没有完全被大众所知晓,反而是它在用户体验上的一些习惯问题被放大了数倍造成了用户的误解,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云服务的普及,普通的大众也会逐渐接受云平台的运行方式,那时候才是云计算真正发挥威力的时候。



  抢占电子商务入口:云手机对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影响

  接着前一个小节的话题说,云手机与传统手机最大的区别在于:云手机提供了端到端的在线服务,云手机提供商提供的不再是单纯的终端产品,而是一整套移动互联网服务,其中包含终端以及云服务,因此,当提及真正的云手机时,其根本特质在于其商业模式——一个终端+服务的组合,而阿里云手机也正是以这样的模式来实现其对集团下属众多电子商务平台的支持。

  举个例子,国内用户常接触的智能手机,以苹果公司的iOS系统和谷歌公司的Android系统为代表,其特色是平台需要安装大量的第三方开发的本地应用程序才能实施电子商务的诸多功能,这两种操作系统需要下载和不断更新手机上相关客户端软件,访问WEB也有诸多限制,这样的用户体验对于熟悉电子商务而不熟悉移动互联网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桎梏。

  而云手机,特别是针对电子商务平台而优化的云手机,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它们在应用方面集成了阿里集团的全部电子商务平台应用,而且所有的一切电子商务的应用都将在云端进行服务,用户将不再考虑自己安哪款电子商务软件,去哪里安装,而只是考虑哪款电子商务软件更适合我,这将让热衷手机网购的人,享受更为便捷的移动互联网生活。

  可能有朋友会说,电子商务又不是只有阿里巴巴集团一家,用户的需求也不只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业务能全部覆盖,这个需求怎么办了?其实这个问题不必深究,因为任何一个云端平台都是以开放为主线的,例如阿里云OS就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并将引入在云端的大量第三方应用,服务开发商可以在终端设备上开发自己的“云应用”而继续维护自己成熟的服务器,也可以选择使用阿里云低廉的云端基础设施,实施新业务的创新,而且这些新业务的开发也可以利用阿里已经提供的基础互联网服务,从而加快新业务开发速度,此外,Android Market的手机应用也能在该平台中使用,这样就给用户提供充分的选择余地。

  无论是面向终端用户的电子商务终端,还是面向买家与采购方的采购应用平台、或者是面向卖家的进销存软件平台、面向中小企业的移动办公软件等等,都能在云端平台上实施部署,并向下游的云手机提供服务。甚至在积累足够多的用户之后,它还能聚拢起自己的开发者生态圈,形成另一块庞大的市场规模。



  神马是不是“浮云”——“云手机”的潜在隐患

  “云”的概念,就现在来说还有些过于前卫,尤其是在国内没有一个成型的行业标准下,对于用户来说,其安全性方面(信息联系的安全性、国内网络现状的制约等)都值得慎重考虑。特别是当手机替代电脑,例如让淘宝的卖家通过手机管理店铺,安全问题势必将成为重中之重。

  目前云服务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关于隐私的安全,这块在中国是比较薄弱的,而相比于以信息安全著称的美国,它们有一些相关的立法进行保护,例如美国《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案》规定金融机构要共享其客户个人信息,必须有第三方签署协议,以确保第三方能够安全的存储这些数据。而专门针对云服务信息隐私安全的法律目前还是一片空白,这是制约云服务大规模推广的一个瓶颈,没有法律保护,光靠企业的自我约束是很难完全得到用户的信任。

  第二个方面就是跨国家的司法管辖区,因为云端平台讲究的是跨区域,这势必会形成跨国家的事实,进而就引发出不同国家对同一事件的司法处理手段是不一样的。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云服务全球IT委员会曾对此发表声明说:“云用户有权知道提供商运营活动所在的司法管辖区内的法律规定。否则,如果云服务提供商将客户的数据存储或转移至国外,那么用户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要被迫遵守一些法律规定。”比如,欧盟有着全球最严格的隐私法规,在云计算中遵守这些法规将会更为复杂。

  第三个问题就是数据安全。在云计算环境中保护数据安全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加密。现在流行的做法不是将记录存储在一处,而是将存储的数据拆分成比特级,然后再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数据中心。如果数据泄露了,黑客也仅能得到一部分组件,这只能算得上是庞大拼图中的一片而已。

  综述:

点击查看大图
未来是云服务时代

  现今的移动互联网兴起了一股“云”高潮,外有微软、苹果,内有阿里、华为、中兴,更多的诸如联想等公司的“云战略”也是呼之欲出,站在“云”端成为了每个企业近期的目标。但是, 我们分析当前“云服务”在消费级市场上的现状,发现更多的还是在于吆喝,实际的“干货”并不是很多,特别是从前期某些媒体的“误读”事件而言,云服务要想被广大普通消费者所熟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科普、普及,再科普、再普及,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作为行业发展的方向,云服务终究将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云”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查看更多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