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随着iPhone6s的发布,iPhone6s上搭载的3D Touch触控技术又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所谓的3D Touch实际上就是手机上的压力触控技术,屏幕可感应不同的感压力度进行各种更新鲜的交互。
虽说iPhone6s发布之后压力触控技术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压力触控技术早在国产手机上就已经得到了应用。第一款安卓压力触控手机来自于中兴,今年7月,中兴发布的AXON天机mini上就已经支持压力触控技术,而且随后在Mate S上,压力触控技术也得到了应用。直到9月iPhone6s发布,苹果的压力触控技术才得到了应用。
这一现象其实非常值得注意,因为这是国产手机首次抢先推出在iPhone上得到运用的核心创新功能,背后的意义值得深挖。
同样是压力触控:国产手机有啥不同
苹果和中兴、华为的压力触控技术其实大同小异,从原理来讲,都是手指透过感应压力的产生和改变,从而实现电学资料的变化,再透过电学资料而产生指令,最后达到压力而间接实现指令的过程。
但从具体功能的实现来看,国产手机与苹果的iPhone6s还是有所不同。
苹果的3D Touch更多充当“右键功能”,轻按“应用”出现快速导航,轻按“邮件”“信息”就能预览内容,而且新浪微博、Facebook、Instagram等知名应用也将在iPhone6S正式发售之后适配3D Touch。
Mate S更像是细小应用的优化,依靠轻压屏幕可以实现图片局部放大,按压屏幕边缘快速启动指定应用,以及充当电子秤等功能。
而中兴的AXON天机mini提供给数字和压力相结合的二维密码,增加了轻重压力的密码设置,四位数的简单密码的安全性瞬间提升至16倍,即使旁人在旁边看到了密码数字,也无法知晓具体的压力层级。在交互方面,AXON天机mini重按快捷菜单是从桌面直达app内部,重按通知栏则是能从任意界面直接回到桌面第一屏。
虽然原理大致相同,但相比而言,AXON天机mini的压力触控技术更加具有功能创新的意义,在UI交互上做出了更多不同的探索。
功能性只是起步:生态才是关键重点
中兴抢先在苹果面前使用了压力触控技术,而新技术的运用还是要靠生态整合才能全面推进。
以指纹识别技术为例,安卓阵营的摩托罗拉其实早在2011年就已经在自己的旗舰机上使用了指纹解锁,但2015年年初,安卓阵营的老大哥三星S5才搭载上划擦式的指纹识别技术,而且相比于iPhone5S按压式,在体验上相差甚远。直至今年,安卓阵营才在指纹识别技术上逐渐与iPhone追平了差距。但是,在支付宝支付和应用解锁等关键功能上,安卓阵营依旧缺乏相关的成熟解决方案。
所以说,技术固然重要,生态更要跟上。按照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面对IT时报采访时的说法,“虽然都采用了压力触控技术,但因生态的不同,终端体验的差异会很明显。”
中兴方面其实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已经流露出构建生态链的意愿,按照中兴的产品规划,未来或将压力触控核心技术厂商纳入到中兴序列,并将与第三方软件厂商建立战略级合作。
2015年中兴分析师大会上,曾学忠提出智能手机将连接一切,与互联网汽车、智能家居等建立紧密的功能连接,而压力触控技术或将借助中兴的力量拓展到智能家居等产业中。这种宏大的布局相比苹果目前只在产品层面运用来,显得更加前瞻而且具有生态意义。可以说,中兴一步抢占先机,步步抢占先机。
中兴、苹果、华为等先后进入压力触控,证明该技术市场前景被看好,或许将因此改写智能产品触控产业的格局。
抢占先机的背后:技术革命才是王道
其实中兴在苹果之前推出压力触控技术,这是国产手机首次抢先推出在iPhone上得到运用的核心创新功能。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技术点,却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中兴已经抢先一步。因为在2013年苹果推出指纹识别之时,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厂商可以做到苹果指纹识别的体验。但今天在苹果推出压力触控之时,国产手机已经做到局部领先。这正是说明了一个问题:国产手机在核心技术上越来越呈现出强势的特点。
中兴抢占压力触控技术的先机,这说明中兴在创新科技方面具有前瞻性,借助其强大的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全球化布局、以及精于技术研发的雄厚实力,可以最快将“黑科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并迅速应用到其产品序列中。
这种强大的技术研发和运用能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非常重要。国产手机的竞争其实看的还是后劲。靠营销炒作在短时间内可以吸引眼球,但从长期来看,唯有技术革命才能真正在产品层面上征服消费者。
手机市场的竞争还在变得日益激烈,在这个市场中我们看多了各领风骚两三年的案例,但正是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苹果、三星这样的国际厂商却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国产手机缺乏正是这样的气魄。
今天中兴在压力触控技术上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手机在核心技术领域上同样具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不跟风,不炒作,这种专心做好手机的精神值得其他国产手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