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行业急速发展的现在,各家公司推陈出新的频率都在逐渐加快。三星在前,苹果在后,国内不少厂家也不例外,双旗舰策略,或者是在某一款手机发布后不久就接连推出增强版的事情已不在少数。而在这些增强版机型的命名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发生:“Pro”和“Plus”这样的表示方法开始出现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那么接下来,就由笔者为大家盘点一下近期出现的这些,Pro和Plus吧。
魅族MX4 Pro
一款能随时买到的魅族新机,这可以算是对MX4 Pro最好的注解了。新近推出的三款手机中,只有MX4 Pro目前可以开放购买,这对魅族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iPhone 6Plus
作为首个苹果生产的大屏手机,iPhone 6 Plus在发布之前可谓叫好与吐槽齐飞;正式发布后,虽然摄像头凸起,虽然碰上了“掰弯门”“染色门”等等事件,但总的来说,iPhone 6 Plus获得的褒扬还是要远远多于贬低。
迎合市场对大屏幕手机需求的苹果公司最终非常过分得违逆了当年乔帮主所支持的3.5英寸屏幕,1080p分辨率的5.5英寸屏幕让人们在更好的视觉体验还是单手操作上只能做单选。不过身为Plus怎么可能只有屏幕大小和分辨率上的提升,光学防抖的加入让本就以成像质量见长的iPhone 6Plus如虎添翼,虽然突起的镜组槽点满满,但总归是在有优秀的表现下做出的妥协。
喜欢iPhone 6Plus的人自然有他们的理由,iOS的流畅体验,5.5英寸大屏幕,绝佳的成像体验等;嫌弃它的理由也与上面有所对应:太过封闭的系统,块头太大的机身以及突起的摄像头等。不过说归说,购买iPhone 6Plus的用户还是一抓一大把,这大概就是苹果的魅力了。希望苹果能在之后的产品中提供更多的创新,保持这份魅力。
小米Note Pro(顶配版)
小米的“终极期货”小米Note顶配版的确是下了一手好棋,吸引到足够关注的同时也在此明确了小米“为发烧而生”的宗旨。对外称呼为Mi Note Pro的这款手机在国内的名称实际上是小米Note顶配版,倒是没有跟随潮流。
骁龙810,4GB RAM,2K屏幕,这三点就是小米Note顶配版的关键词了。遗憾的是810目前产量有限,直接导致小米Note顶配版到三月底才能正式开卖,开卖了以后究竟能出货多少也要画上个问号,买不买得着很可能依然要看人品。
其实笔者最好奇的是小米Note顶配版的续航表现究竟如何,骁龙810加上2K屏这两个耗电大户,足以让 mAh的电池容量捉襟见肘,如果能保证最普通的续航成绩,小米Note顶配版就已经赢了。
华为荣耀6 Plus
身为一款数字和字母代号与iPhone 6Plus完全一样的手机,荣耀6Plus的命名也被许多人吐槽过。华为官方声明其实他们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荣耀6的升级版嘛,加了一颗摄像头就是了。
虽然不是首次搭载后置双摄像头的手机,荣耀6Plus的所谓仿生平行双摄像头的表现确实要比先驱们要强不少先拍照后对焦且可以后期模拟光圈大小效果不俗,而且双摄像头带来的HDR表现确实是非常出众。
除了双摄像头为我们带来的独特体验,荣耀6Plus采用了华为自家研发的海思麒麟925芯片,这颗纯国产的芯片尽管比起高通或是三星家的高端芯片仍有差距,但在日常的使用中完全感觉不到这样的差距,荣耀6Plus不失为一部值得考虑的好手机。
摩托罗拉 Moto X Pro
摩托罗拉再次进入中国,带来了三款“新机”,其中配置最高的自然就是在国内被命名为Moto X Pro的那一款了。实际上它就是有摩托罗拉代工的Nexus 6,也就是坊间流传的谷歌六太子是也。
Moto X pro采用5.96英寸2K分辨率的屏幕,搭载骁龙805四核处理器,采用3GB RAM和16/32GB ROM,摄像头方面和Moto X一样,前置200万和后置1300万摄像头。另外,Moto X pro电池容量为3220mAh。在系统方面,Moto X pro会预装Android 5.0原生版系统。
难得“亲儿子”来一趟中国,如果下一代不是交由摩托代工的话,相信还是与国内用户无缘。不过这次倒是让Moto X “Pro”了一把,希望最终定价不要太坑爹就是了。
Galaxy Note 4增强版
根据此前的消息和曾经有过的案例证明,三星将会推出一款增强版的Galaxy Note 4,按照此前Galaxy S4 LTE-A这样的命名模式,这款增强版Note 4会用上Pro和Plus的可能性很小,可算本文的一个特例。
骁龙810处理器的使用将会是Note 4增强版的唯一变动,毕竟原本Note 4的其他配置就已经足够傲人,2K级的Super AMOLED,效果优异的光学防抖镜组,出色的续航等等都体现着它的实力。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大概和iPhone 6 Plus一样,偏贵。
三星用一部Note开辟了平板手机的大好河山,但到现在,延续到最新的这一部Note 4的表现却已经没那么优秀,竞争对手太自然是原因之一,三星对产品本身的创新不足或许才是最主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