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拍:微视倒下后 短视频行业如何抉择

趣拍:微视倒下后 短视频行业如何抉择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5/0522/154494.shtml report 10041 随着微视的陨落,短视频行业里的巨头们看起来有些踯躅不前,在初始阶段的大张旗鼓之后有些已经开始战略撤退,相反倒是一些小步快跑、义无反顾的创业公司却纷纷开始了这场勇敢者的冒险。

随着微视的陨落,短视频行业里的巨头们看起来有些踯躅不前,在初始阶段的大张旗鼓之后有些已经开始战略撤退,相反倒是一些小步快跑、义无反顾的创业公司却纷纷开始了这场勇敢者的冒险。

1

网络媒体曾在《短视频应用:做媒体还是做社交,这是个问题》一文里,鲜明地指出了短视频应用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字路口抉择——做媒体还是做社交?简单的说,做媒体必然更倾向于优质内容,必然导致平台对PGC内容的依赖,以明星这些具有强吸引力或具备生产故事性短视频专业能力的“达人用户”进驻平台就成为了必须;而做社交就必须依赖社交链来产生社群小圈子,但如何让用户的朋友都进入这个平台,并持续分享有意思的视频内容使社交保持活跃则存在相当难度,这是一个相当不易的事情。

有没有可能既做媒体又做社交呢?

这是几乎不可调和的。微视的失败与早期对于PGC内容的重度依赖关系很大,与PGC的精致相比,UGC的粗糙被凸显,当然也就抑制了普通用户对视频的分享,降低了草根用户的活跃度,令社交的属性黯淡。反观微信的小视频,则是极简(最简单)的制作,从而能够在社交平台上形成平等的、最普罗大众化的用户吸引力,令用户可以无门槛的保持持续的使用频度;另一个值得观察的标本就是美拍,它导入的是微博的社交链,并以工具化的傻瓜模板来降低视频的制作门槛(这是在美图上已被成功验证的模式),从而形成了一个颇具气候的社交平台。

某媒体近期采访了趣拍的创始人兼CEO王强宇,在短视频行业的十字路口,已近2岁的趣拍坚决选择了社交而非媒体。

去中心化地打造90后社交平台

趣拍创立于2013年7月,比微视更早介入短视频行业,经过2年多的发展,趣拍的用户数量已超过500万,日活用户数过10万。目前他们正在准备B轮的融资,王强宇透露此轮融资或将达到千万美元级。

王强宇介绍说,趣拍刚开始也是请了大量达人来生产PGC内容去拉动社区的活跃度,效果明显,但整个社区的注意力因此就围绕着达人而令社交属性逐渐暗淡,相对的是媒体的特征则愈发明显,这当然与王强宇的初衷是相悖的。另外,随着微视以及越来越多短视频应用的陆续出现,这些达人用户也被一一“复制”到了其他平台,一方面各家的差异化减少,另一方面这些达人的价格也在行业竞争中不断被推高。王强宇和他的团队很快意识到对PGC依赖的“毒瘾”危害巨大。

2014年2月,趣拍开始了去达人(去中心化)的迭代。尽管团队内部对此反对的声音很大,但是王强宇还是决定必须“壮士断腕”。尽管短期内有明显的流量下降,但是草根用户的UGC活跃度逐渐有了提高。另一方面,为了与微信朋友圈的社区有所区别,王强宇还引入了“二度朋友”(朋友的朋友)以延展真实社交链条,增加陌生人社交的玩法,从而给社区增加了“广场”的新鲜感。

与美拍相比,趣拍一方面“人有我有”地给短视频(最长8秒)制作配置滤镜和MV的工具套件,另一方面也“人无我有”地配置了动图的功能。王强宇将趣拍定位于90后、95后的一个视频社交平台,动图的功能接近于韩版综艺节目里那些丰富大量的字幕效果,可以令视频更活泼、萌化,这一点很符合90后、95后二次元的表达习惯和审美趣味,并能够因此给趣拍烙下90后、95后的标签。这是在微信朋友圈之外生存的必要条件,就像陌陌能够在微信之外茁壮成长正是依靠垂直瞄准了某一垂直人群的战术一样。

2

“竞争对手”:与微视、美拍和微拍

微视、美拍和微拍其实并不能算是趣拍严格意义上的竞争对手。

微视迁移的是微信的社交链,在初期势头迅猛,但在制作的工具配置上与美拍类似,有特效和滤镜两种模板型工具,另外可以添加水印及配乐——事实上,微视与美拍的相似度非常高,两款应用的首屏打开都是广场,“精选”的达人视频使得整个平台就像一个视频网站一样——媒体属性不言而喻。但大量用户更倾向于将其当作是工具性质的应用,为自己录制视频所用,在这一点上,美拍有美图珠玉在前,用户对美拍的工具属性认同感自然更强,微视在产品重合度如此之高的情况下逐渐陨落也就不难理解了。

微视和美拍绝对堪称是短视频行业的巨头,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量是趣拍短期内所无法企及的。不过趣拍在90后社交平台方向上的定位至少可以避开与巨头的正面交锋,同时在垂直领域里开拓自己的蓝海。巨头的用户量有时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必须在最小公约数上力求避免因为制作的门槛而牺牲用户规模。

微拍——虎嗅君必须带有强烈个人情感地指出,这是一款很low的产品,但或许用户量极大。在微拍的广场上随处可见穿着暴露的女子,录制界面也直接指向的是自拍镜头,这款应用的定位、目标受众、应用场景显然与趣拍、微视、美拍大相径庭。

视频直播正当红,但仍须慎入

王强宇和他的团队的下一个版本更新将会引入评论的弹幕功能(附着在视频上)以及“附近的人”功能,前者是面向90后、95后二次元玩法的升级,后者是对“朋友的朋友”社交链的进一步外延扩张。除此之外,他们还在研究视频直播的新玩法,或许是受到近期Meerkat在海外大红大紫的影响,但是否在短期内上线该功能,王强宇还是比较谨慎的。

身处杭州的趣拍,其技术团队很多出身阿里,且有阿里云在技术方面的合作,王强宇自信视频直播的“技术问题不大”,但其他难题并不少。

第一个问题是普通用户为什么需要看一个普通用户的直播?

直播强调即时性和公共性,没有公共注意力价值的即时事件完全可以通过视频来发布和观看,何须直播?一个普通用户又如何能经常地产生具备直播价值的内容呢?显然,除了具有媒体特征的达人、明星或媒介记者会持续接近那些具备直播价值的内容之外,普通人是很难产生UGC的直播内容的。因此,一旦引入直播功能,为了令直播产生持续的活跃,恐怕又会转回到依靠达人驱动的老路,平台又会被融合进媒体属性——社交与媒体属性不可调和的矛盾会再度出现。

第二个问题是4G的资费下降与视频压缩技术真的已经可以令用户轻松使用直播功能了吗?

这里不止是一个客观的事实问题,还有一个主观的心理问题,直播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一个不可控的流量消费,尤其是4G刚开始时候舆论对资费一边倒的恐慌更令用户的心理阴影很难散去——对用户的教育成本很高,巨头们的音乐APP在推广在线听歌时采取的策略是通过类似包月收费的方式来免除流量费的恐慌,那么创业公司的视频直播做得到用这种方式教育市场吗?

显然,目前上线视频直播功能于一个主打社交功能的应用而言,既不符合定位,也不具备能力。

盈利路径:唯有收费特效包看起来靠谱,黏住90后还须更好玩

创业公司通常比较关注前期如何尽快积累用户规模,对于未来盈利路径的设计比较滞后——目前创业者们的习惯性思维就是有了用户,商业模式自然会有。趣拍也与大部分创业者相似,其实并未完全想清楚如何盈利,尽管向虎嗅君介绍了三条盈利路径,但看上去合理可行且不会伤害趣拍本身的只有一条——特效包的商业化。类似于Line的表情包,由知名形象授权,如阿狸、暴走漫画等,另外既可以宣传当下热映的电影,也可以为一些商品进行广告、推广方面的商业合作。

王强宇介绍,他们已经与10多家授权方签署了独家合作协议,未来很快会有这些知名形象的特效包。这种盈利方式并不新鲜,就像是手游里的道具购买一样,必须找到那些愿意花钱令自己与众不同的用户,在这方面瞄准90后、95后的趣拍应当说还是契合的——这是一群在二次元世界里追求鲜明身份特征和独特表达的人群,他们在二次元世界里的购买力和消费倾向无法小觑。

方向看起来是对的,那么就要更加一往无前地向前摸索。90后正是最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纪,趣拍提供的短视频社交平台需要把自己当成一款面向90后的游戏,不断地注入新鲜的玩法,令90后就像游戏打怪一样不断探索、不断发掘新的乐趣,但又不可以让“游戏”变复杂从而令用户明显分出层次而失去社交平台整体的活跃度。

短视频行业仍然处在迷雾中,没有巨头独大的行业缺乏方向的指引,与趣拍一样的很多创业者仍在摸着石头过河。在犯错中重新定位方向——好在是创业者,试错的成本低,调整的代价小,也就更乐于冒险尝新。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