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身为理工男的我从大学走入社会。虽然在毕业时,师长和家人都鼓励我“努力找个好工作,好好干”,但空白如纸的我依然对未来茫然失措。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的面试,我也有幸进入华为服务体系成为一名服务中心维修工程师。两年下来,我几乎经历了华为售后服务历次变革的全过程,也体会了一路走来努力的艰辛和感动的点点滴滴。
记得刚入职时,我只能算到上一位 “菜鸟级“服务工程师,我以公司 “以客户为中心”作为自己工作的行为准则,虽只有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其实做起来真的不容易。2013年适逢公司提出要建设行业“NO.1”的服务目标,我所在的售后服务网点被改造成集“服务、体验、零售、咨询、花粉活动”五位一体的客户服务中心,公司也对所有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以往维修工程师的维修间一版都在前台后面的小隔间里,在新的服务中心,维修改造成了玻璃隔间,维修区一下子从后台作业变成了前台作业,用户可以清楚的看到维修的全过程。这样的安排,也让我们开始接触顾客,也开始了接受来自用户的温暖和微笑,这是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透明,表现的不仅仅是维修室的一堵玻璃墙,还包括了华为服务价格的公开、透明,我深刻体会“透明”,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前提。
(透明的维修工作间,用户可以清楚的看到维修的全过程)
随着服务体系的不断进化,公司要求我们这些理工男注重仪表。过去,我们都在后台,仪表上其实并没有特别要求,干净整洁,自己舒服就可以。自华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精品服务建设工作以来,从店长、工程师、前台受理、服务人员都进行了上岗认证培训和礼仪规范,我们的着装也从不修边幅变成了干净统一的防静电服。刚开始还有一些不自在,后来慢慢习惯之后,我们发现规范仪表,其实也是我们呈现给顾客专业感受的一部分。此外,防电服的工装,也是维修环境的需要。“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做好。
而华为服务体系对我们这些工程师最核心的要求是对维修技术的提升: 所有机型必须在规定的在5天内完成维修,如需换机,则换机周期不能超过2天。如果对方是金卡VIP客户,必须在1小时内维修完成,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则提供免费回寄的服务。要达到规定的时间标准,这就要求维修工程师要做到既快又好。以前没有压力的时候也意味着没有动力,时间长了难免会越来越拖沓,如今有了标准又直面用户,也会对他们的焦急感同身受,手脚也跟着勤快了起来。在平日的聊天中,同事们变得更热衷于讨论维修时碰到的各种问题,想尽办法让自己的技艺再精湛一些,自发的学习交流会和技艺“切磋”会的频率也多了起来。随着对知识逐渐深入了解,现在接到了需要维修的机器,好像以前手中冷冰冰的机器变得鲜活了。服务的顾客满意度越来越高,领导对我们也越来越认可,这可能就是自己在工作上的真正成长吧。
通过上面几个细节,很多人可能觉得我们的工作不点都不“酷”。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可是作为身在其中的一员,却有着另外的看法。首先作为华为的一员,看到华为手机在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我知道我在其中也贡献了一份力量。和公司一起成长,踏踏实实的努力,做好每一件简单或者不简单的事情。我想这样简单的想法,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更加丰厚的收获。
其实在日常中更为重要的收获,是来自用户的感动。今年5月有一名P7的用户上门维修,手机里存着重要的法庭录音证据却无法读取SD卡,涉及近百万元的损失,刚一进店就向我们的工作人员慌忙求助,说多少钱都愿意给。最后我们发现原来是用户误操导致卡针错位,随后矫正了卡槽,当店长将手机转交给客户并告知其原因,那位女士非常激动,连说了十几声谢谢然后从包里掏出两千元现金想给店长,店长婉拒了客户的好意并告知其这是我们华为服务人员应该做的。事隔一周之后,这名用户还是带着一面旌旗回来对全体工作人员表达了谢意。
(用户送来感谢的锦旗)
还有一次,外面下着中雨,一位之前来修手机的大妈居然给我们送来一大箱水果,还有点心和土特产,原因不为别的,只是她在家里不慎打翻了水杯把手机淋湿了。但其实那部手机并没有造成太大受损,拿到店之后我们也只是做了应该做的:把主板进水的部分烘干之后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测。对于我们,这只是一次简单的工作,而对于那位大妈,那部手机是她和远方儿子唯一的联络方式……这些小事都是我们与用户真诚交流中结下的情谊,相比物质的奖励,这份感动更加值得珍惜。
(和我的同事在一起)
“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是照亮前进路的明灯。以这个理念为中心,不断提高我们的技术和服务能力,注重各方面的细节,就能获得客户的认可和市场的认可。当我们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将专营店塑造成为当地消费者近距离感知品牌的体验性服务中心,就是这个理念的真正威力。由此,我也在华为学到了怎么才是“好好干”,一份踏踏实实的心,对客户或者他人保持真诚和热情,了解真的核心是技术的提升等等,简简单单,可能这就是成功的真正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