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副总裁杨颜:手机的灵魂铸造师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6/0526/168051.shtml report 9356 “要做手机。”十年前,创始人黄章的一句话改变了魅族的轨迹。20岁出头的杨颜初出茅庐,成了当时随魅族命运改变的人之一。
1

魅族公司副总裁杨颜

“要做手机。”十年前,创始人黄章的一句话改变了魅族的轨迹。20岁出头的杨颜初出茅庐,成了当时随魅族命运改变的人之一。

从无到有,他与公司10多名软件人员“每天打几十甚至上百通电话”讨论设计细节,在一次次“推倒重来”中打磨出全新的Flyme系统。敢于“革命”,他毅然放弃了由自己团队亲手设计并推广了两年的smartbar,重新研发出mBack交互设计,推动魅族手机体验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他在每天玩手机、睡觉“两点一线”的极简生活中不断“挑自己手机的刺”,并聚集更多的用户一起测试反馈,优化系统。

如今,Flyme已从1.0升级迭代至5.0,真正成为魅族“产品灵魂所在”。而杨颜也成长为公司副总裁、Flyme总设计师。

南方日报记者 陈晓

A.700个日夜摸索 上市“Flyme”软件系统

尽管比苹果、三星迟了一年多,但2009年魅族第一代手机M8面世时,仍然开创了国内智能手机先河。

但在魅族内部看来,M8所采用的Mymobile系统却不尽如人意。“我们决定研发基于Android深度定制的软件系统。”杨颜说。

但是,当时摆在这位年轻设计师面前是“一无所有”的局面:在外,全世界仅有苹果、三星等少数厂商生产智能手机,可研究借鉴的设计很少;在内,全公司仅有10多个软件技术人员,其中最为重要的交互设计师仅2名,没有视觉设计师、产品经理、运营人员。

困境之下,如何突围?

缺少交互设计师,杨颜就亲自上阵。他收集齐市面上能买到的手机,针对每一个操作界面、每一个模块、每一种颜色,逐一对比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设计方案。计算器的图标和操作界面怎么设置、符号摆在哪里更符合使用习惯、钢笔画如何更具视觉美感……近700个日夜里,杨颜和黄章每天都在“纠结”着无数类似的细节,尽管这套系统仅有不到20个模块。

没有视觉人员,就靠自己手绘。“一张效果图一天改几次,全部都是自己徒手画,确定好才交给设计师去延展界面。”杨颜说。

即将大功告成之时,黄章的一个念头却推翻了所有:“换分辨率,要换成与iPhone一样的。”

“大家都快疯了,距离产品上市只剩两个月。”杨颜回忆,该系统当时确定了500个界面、300多张效果图、1000多个控件,是整个团队加班加点探索了一年多的成果,一旦要换分辨率,意味着全部工作要重新来过。

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但很快就平息。魅族的视觉体验要接近甚至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必须换分辨率。于是,新一轮奋斗的日子又开始了。

经过2年磨砺,采用全新系统的魅族M9手机在2011年上市。次年,该系统正式命名为“Flyme”。杨颜解释说,这个名称意为“放飞自我”,一方面寓意在系统研发创新上不断自我突破,另一方面寓意用户在使用系统时获得放飞自我的体验。

B.“敢于革自己的命” 吸引600多家合作伙伴

四年过去,Flyme已从1.0升级迭代至5.0,真正成为魅族“产品灵魂的所在”。杨颜介绍,截至2015年底,Flyme注册用户数突破3000万,应用商店拥有超过100万款应用,总下载量超过100亿次,营收能力同比增长12倍。

“我们敢于革自己的命。”谈及Flyme亮眼业绩背后的原因,杨颜以一句话总结。

应用于Flyme 5.0系统的“mBack”就是这样一次“革命”。在mBack诞生之前,杨颜和他的团队一直大力推广smartbar的交互设计,即在手机界面上设置一条可隐藏的底栏,同时将安卓系统原有的返回键、菜单键等多个虚拟按键放到底栏。“我的想法是,用一种讨巧的方式解决安卓系统虚拟键过多的问题,在保证功能性的基础上增加屏幕展现效果的美观性。”杨颜说。

但这项曾让魅族引以为豪的创新推广并不顺利。有分析指出,smartbar太过小众,更多互联网公司和APP开发团队并不愿意花费精力单独为这一款设计作出修改和适配,由此进一步影响用户体验。

从魅族的发展来看,2014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魅族启动对外战略合作、内部股权激励、扩大人才团队等系列改革,公司的产量、营收、用户、市场规模等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身为Flyme团队首领的杨颜,经历两年的挣扎,最终推翻了原有的设计,追求下一个创新。

一年后,Flyme 5实现了“革命性迭代”。如今在魅族手机上,mBack彻底取代了smartbar,仅凭底部的一个“腰圆”键即可实现多种功能,克服了安卓系统虚拟键过多、使用不便利的弱点。

敢于革命、勇于开放的态度,让魅族吸引了更多合作伙伴。目前在音乐、视频、图书、游戏、生活服务等领域,600多家互联网公司与Flyme建立了深度合作。

C.半年收集51万条用户反馈 系统性创新“变慢”

杨颜过着与很多IT人相似的“极简”生活。“每天的工作就是玩手机。”杨颜笑称,哪个瞬间发现了bug,甚至仅仅是看某个设计不顺眼,就打电话给设计师商量如何改动。

这样的电话每天都有几十次,最多时,设计师们一天内接到了一百多通电话,所涉改动大多是非常琐碎细微的部分,让人直呼“崩溃”。“你首先要把自己当成最吹毛求疵的用户,不断挑剔自己的产品,才能提高质量,最终让更多消费者满意。”杨颜说。

不仅是自己,杨颜还不断拓宽渠道,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挑刺”。在他的推动下,魅族每天会向较为活跃的“魅友”开放一项新固件测试,每周向5万名Flyme注册用户开放一项相对稳定的固件,收集更广泛、更大众的意见。短短半年时间,团队已收集了51万条用户反馈,回复率达到100%。

这种近乎严苛的做法让创新逐渐“变慢”。“你可能每天修改很多的bug,调整很多的设计,从这点来看,创新速度好像越来越快。但也因为这种精益求精,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性创新正在‘变慢’,并且变得更能经受考验。”杨颜说。

创新“变慢”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司软硬件研发时间线的“剥离”。过去在智能手机行业,软件要为硬件服务,不仅研发设计的速度要赶上硬件更新的速度,还要不断为硬件更新作出适配调整,软件自身的系统性创新却因此被割裂。“硬件更新周期是12-18个月,但软件创新所需时间很难跟上硬件的节奏。”

杨颜说,从去年开始,两大研发部门开始独立运作,Flyme团队拥有了更多专注的空间,除了为硬件做适配,还有专门团队负责软件自身的更新迭代。

如今,杨颜已带着Flyme团队离开魅族原来的办公楼,搬到附近一栋新租用的大楼。一楼正门处,“Flyme”的招牌与魅族一样醒目。“2年前我们只有200多人,现在已经超过1000人了,真正成为一支有生命力的、独立的团队。”

■对话

工匠应该只关心产品不考虑商业目的

南方日报:如何理解工匠精神?

杨颜:工匠是做产品的人,而产品与商品又是一组意思相近但本质不同的概念。因此,专注做产品的工匠,应该是不考虑商业目的、只关心产品做得好不好的一群人。工匠所追求的是要使产品满足最大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而不是最强的市场推广力。这与魅族多年来的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不管是过去的“小而美”“宅寂”,还是现在的策略调整,最终都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体验。

南方日报:魅族在培育工匠精神上有何经验?

杨颜:工匠的形成不能仅仅靠氛围、靠精神,根本还是要靠制度,尤其是现在更需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工匠。2014年魅族在发展战略上有了很大变化,从小众迈向大众,这其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当你做小众产品时,用户群更少、更集中,包容度和认同度也更高;但做大众产品时,用户群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而且需求量也会爆发增长,这时你的一点小瑕疵也会被放大,出错的几率也更高。因此过去满足小作坊式生产的“职能型工匠”已经落伍了,公司通过制度化、现代化管理,引导员工向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淘汰了以前单兵作战、界限分明的方式,从去年底开始组建起多个业务团队和项目团队,每个团队中均有各种不同职能的员工,互相配合,互相学习,把每一个项目都当做一个新的产品、新的创新去做好。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