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手机你一定要了解的5大看点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7/0921/180508.shtml report 6162

每年的九月之后,智能机都会进入发布的高潮期,就在前不久,三星Note 8发布,一年一度的苹果新机iPhone 8系列和iPhone X也已经发布了,接下来最受关注的应该就是华为Mate 10了。其实在麒麟970处理器的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已经预告华为Mate 10将会在10月16日正式发布。那这款手机有什么亮点呢?

前几天发布的iPhone X最大的亮点在于其A11 Bionic搭载的人工智能处理器。而在这方面,华为的麒麟970更加的领先,内置独立的NPU内核,这是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的终端处理器,相比于苹果iPhone X主要还是传统的依靠软件和云服务来实现的人工智能,麒麟970的NPU在本地的运算性能方面更加强大,这个NPU相较于四核A73,处理相同AI任务,新的异构计算架构拥有约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优势,图像识别速度可达到约2000张/分钟,而最新的三星Note 8搭载的骁龙835才95张/分钟,这样一对比,你就会发现,这颗NPU的图形处理能力实在强悍。

麒麟970提供AI人工智能专业处理能力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器,NPU单元也成为麒麟970处理器最大的亮点之一,它在应对人工智能相关运算场景时速度和能效惊人。麒麟970提供双ISP图像处理单元和Image DSP 信号处理单元,得益于更加强大的算法优化和AI神经网络辅助,支持AI场景识别、人脸追焦、智能运动场景检测,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华为Mate 10对于场景的智能感知能力将会大大提升。

华为将AI集成到麒麟970芯片中,并非简单的追热点或是作“噱头”之举。据透露,华为内部做人工智能的研究时间,已经超过十年。最重要的是,华为意欲将其麒麟970芯片的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公开的技术平台,开放给所有的华为手机应用软件开发者,使得AI技术可以尽快地成为消费者改善体验的“好玩的”技术。

此外,麒麟970在物体识别方面是一整套嵌入式AI解决方案(从算法+Camera Tuning),可以说是开启了真正的端云协作的时代,华为Mate 10作为可能是目前最强大的拥有人工智能NPU的智慧型手机,端侧智能强大的感知能力是手机成为人的分身和助手的前提,甚至已经变成了万物感知的触角,未来可能超越我们的手、眼、鼻以及神经感觉器官,如今社会是网络连接万物,云是万物智能的源泉。与此对应的是全面协同的“端+云”架构,这也是华为重点投入的战略方向,端侧/嵌入式AI将面临并解决智能感知、精准认知、安全系统、动力系统四大挑战。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此前就指出:实时计算机视觉、低能耗AR和精确语言理解方面,是端侧AI创新的三个重要方向。在“端”侧处理完成的数据,最终分享出去就变成了“云”侧数据,而在这方面,华为今年系统地发布了“全面云化”战略,核心是从设备、网络、业务、运营四个方面全面升级云化,对于“云”侧的用户隐私保护,华为更是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而且把“云”侧和“端”侧更好的结合起来。

麒麟 970 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运算方面的优势,既可以满足实时性、随时性的人工智能应用要求,又可以有效保护用户隐私。云和端之间协同的关系并非只是计算依赖,更多是数据传递和更新。

此外,麒麟970集成有最新的i7协处理器,内建TEE和inSE安全引擎,拥有更高的安全性,此外,还创新地内置了银行U盾功能,拥有金融级安全防护,用起来更加安心。在本地终端上,可以安全的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和应用服务所产生的数据。

最后制程方面,麒麟970采用了台积电(TSMC)的10nm制程工艺,10nm制程是目前半导体最先进的制程工艺,高通骁龙835采用的是三星半导体的10nm制程工艺,工艺制程越先进,芯片的面积越小,也更加省电,麒麟970的10nm工艺相比麒麟960采的16nm制程工艺要更加省电,官方宣称麒麟970集成了55亿个晶体管,功耗降低了20%。此外由于NPU的加入,将麒麟970的能耗性能提升了50倍。

总的来说,麒麟970在性能上达到了目前顶级旗舰芯片的一流水平,尤其是GPU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基带也是业界的顶级水准,而且还有神经网络单元加持,10nm制程工艺也是目前最高规格,因为,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期待这款搭载麒麟970处理器的全新华为Mate 10旗舰机,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全新的Mobile AI时代已经来临。以麒麟970为支点,我们撬动了端侧AI性能的大幅跨越,通过端云协同实现由智能手机向智慧终端的重要进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00380067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