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电子消费品展(CES)传递出一些信号。人工智能已经可触碰,从机器人、阿尔法狗等技术概念到可落地的汽车、电视、音箱、手机等产品,在这股即将到来的大风口上,科技企业从不同的角度布局:如百度推出对话式人工智能交互平台DuerOS,适用汽车、家居、手机等不同产品,寻求交互方式的进一步变革;荣耀发布智能手机V10,强调基于环境感知的主动反馈;三星、LG等涉足多领域消费电子品的巨头,着眼人工智能的同时,基于场景推进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
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正在发生新一轮变革,我们正在走入“新交互时代”,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初步对其进行描绘:场景互联、人工智能、感官操控。
取代触控?生物识别技术成为交互入口变革的关键要素
从旗舰概念到产业落地,全面屏正在从智能手机竞争要素转变为基础配置,2018年将进一步普及。全面屏带来更好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交互入口技术变革。
苹果的FaceID成为率先落地并引领第一股潮流的方案。在苹果手机iPhone X发布之前,小米及国美手机都推出了人脸识别功能。vivo将推出首款屏下指纹手机的消息也引发业内广泛关注,能够带来新体验的交互方式探索越来越多。而三星则主打虹膜识别,兼顾体验和安全。
这背后可以看到的趋势是,不同维度的生物识别技术正在融入到交互变革当中。2007年iPhone的发布,让智能手机从键控时代走进触控时代,智能机开始取代功能机;十年后的2017年,感官操控出现取代触控的苗头,正从交互入口开始,或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手机的主要交互方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手机红海阶段入局的国美手机,选择以感控和生物识别为核心技术抓手进行探索。新上市不久的国美手机U7,拥有虹膜、人脸、指纹三重生物识别,在开屏、支付、应用锁、通讯隐身、钥匙串等功能和场景上充分应用,比如首创的基于虹膜识别的钥匙串功能,可以更安全的保管QQ密码、微信密码、邮箱密码、支付软件密码等机密信息。
一边是技术创新,一边是以手机为载体选择合适的功能落地,国美手机选好了姿势,在交互入口变革上,目前来看,可以与巨头们同日而语。
基于场景的互联,生态化布局
基于国美的大战略背景,国美手机还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作为索尼在CES上带来全新的家庭智能解决方案“sony's smart home”,希望针对自身品牌以及更多品牌进行智能联动。LG推出人工智能品牌ThinQ AI,并展示了全套人工智能家居产品,包括衣柜、冰箱、洗衣机、电视等。谷歌、微软、亚马逊、BAT等智能音箱之争背后,试图寻找智能家居新的入口。
智能家居控制中枢之争在电视、音箱、手机、路由器等不同产品之间争斗已久,实际上很多是源于营销概念,对于用户来说,手机是不离身的智能设备,无论是在办公场所还是在家里,也是最好的控制节点,以家电起家的海尔、格力等都推出自己的手机,除了直接面向消费市场,拥有成为家庭控制中枢的诉求。
国美在家电领域深耕30余年,更加了解消费者诉求。因此,国美手机的战略意义还在于是国美集团新零售战略和智能家居物联的产品体验及场景化交互的流量平台,国美智能制造战略与国美家生活战略的超级入口和移动智慧中枢。
当然,以上都是国美手机的战略性布局,这一切都基于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国美手机能否被市场和用户认可、接受?这就要回到产品。
性价比+差异化智慧操作体验
最新推出的国美U7主打性价比和亲民黑科技,1399元起。从设计、配置、性能上来说,是一款综合力较强的产品。但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在步入前所未有的红海竞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4.91亿部,同比下降12.3%,下滑趋势在2018年并不会有所缓解。尤其头部品牌占据了更多市场份额,这对一个新晋品牌来说,并不乐观。
在品牌集中化的大势下,需要看准技术趋势,走得更远,同时要洞悉消费者诉求,以差异化创新和场景化应用打破同质化僵局,带给消费者新选择,从而快速形成规模。
国美手机显然也在这点上有清晰认识,所以在操作体验上做出了亮点和差异化。自主开发的GOME OS 2.0对人脸识别和红膜识别技术的深度优化,开发出的种种细节场景化功能都戳中的当下用户的痛点而且,内置了智慧AI 3.1模块功能,可以根据用户习惯、服务数据和云端大数据,智能规划用户日程安排和行程,提供主动信息服务,并且可以通过算法把不需要的后台进程关闭,提高手机操作流畅性和续航时间,都赶在了人工智能的风口。从目前的市场反馈看,用户认可度也比较高。
细分市场的好消息是,罗永浩依靠坚果Pro实现了锤子单款手机销量突破100万台的销量门槛;美图预计2017年出货超过200万台,实现翻番;而一加手机则在印度、欧洲和美国等海外中高端电商市场的取得明显增长。
国美手机的野心是进入一线阵营,虽然任重道远,但是它长远的战略布局,以及对市场和用户的敏锐把握,使之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