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个小秘密 从应用锁看各家隐私保护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8/0226/184484.shtml report 6405

手机作为现在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接触的用户隐私是越来越广泛,从简单的浏览习惯,到我们的银行卡和各类支付信息,甚至还包括了一部分同学那些不能为外人所知的小秘密。那为了保护好他们,自然也就需要我们手中的手机能够对他们足够重视,今天正好就拿手里现有的几台机器,来看一看各家厂商在隐私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吧。

先介绍手机,分别是红蓝大厂的作品,vivo X20 Plus UD和R11s,加上一台之前刚好评测剩下的魅族PRO 7,以及小编自己的主力机小米6。说到隐私加密的话,大功能当然是家家都不敢不做,但做得是否用心,就要看各处的细节带来的体验了,咱们今天就按照正常加密一个应用的流程来看看厂家们到底是否上了心。

应用加密应该算是最基础的隐私保护要求了,不想让人进去看的应用,就直接简单锁起来,是一个简单却扎实有效的保护隐私方式。我们直接开始,先看看各家的应用加密功能界面。


小米6:设置—应用锁
X20:设置—指纹、面部与密码—隐私与应用加密

PRO 7:设置—指纹和安全—应用加密

R11s:设置—安全—应用加密

以上是四款手机,或者说四家系统的应用加密界面。除了小米而外,其余三家的系统都是将应用加密放到了三级菜单,基本是归类于安全之类的二级选项之下。一部分同学可能会觉得放到二级菜单更方便,也有一部分同学会觉得应用加密并不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功能,收纳起来可以让设置页面更简洁一些,这里因为四家厂商的系统都可以直接搜索相关关键字进入该功能,放置位置也就成了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咱们不多做评判。

说回到功能本身,可以看到大家可以加密的应用都比较全面了,基本函盖了从系统应用到第三方应用的所有内容,这里批评一下OV两家,因为他们已经加密和未加密的应用是混在一块的,这样并不利于管理。像小米和魅族,已经加密的应用都会提出来在最前端单独排列,两大板块泾渭分明。同时还要重点表扬一下小米同学,因为只有MIUI在加密界面提供了搜索选项,可以看到,虽然其余几部手机上的应用都不多,即使不使用搜索也可以快速地找到需要加密的应用,但作为主力机的小米上可以选择的应用一共有140多个,如果没有搜索的选项,单个去找不仅翻起来费事,还很容易一不小心就错过了。这个细节小米还是做得很不错的。

加密完成之后就是试一试进入加密的应用了,在验证的阶段,几款手机也是表现各不相同。其中OPPO R11s的加密方式最多,可以使用面部识别、指纹识别和密码三种方式来进行验证,其次是可以使用指纹+密码双重识别的小米6和vivo X20,最弱的是魅族PRO 7只能够使用密码解锁一种方式。少了面部识别这个安全性有一定缺陷的验证算是无可厚非,但是少了指纹识别验证就真的是有点不太方便了。

此外就是四者的多次验证策略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小米6、X20和PRO 7都是经过验证后,只要不锁屏,第二次进入的时候并不需要再次进行验证,而R11s则是不管锁没有锁屏,跳出之后再次进入都是要重复进行验证的。至于这个是更安全一些还是更麻烦一些,我们也不过多评价。

需要顺便一提的是,就像上面的截图一样,在验证界面,PRO 7、R11s和X20都是可以截图的,从图上也可以看到各家的验证方式(为了便于截图,R11s没有开启面部识别验证),而小米则更为谨慎一些,任何需要输入密码的界面,系统都是禁止截图的,这里也只能放上照片给大家看一看了。

就这一方面来说,感觉小米的安全隐私保护还是上了心的,这些细节的地方都做得比较到位。那按照正常顺序的加密和验证都已经了解过后,我们接下来又尝试了一下能否通过一些侧面手段来窥探隐私,就比解锁后进入多任务页面,看能否在任务列表的预览中看到部分的信息。

从截图中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尝试是完全失败了,四款手机在进入多任务列表之后,都会对加密应用的隐私内容进行遮挡,其中小米6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只显示一个一开启应用锁的白底提示,其余三家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了模糊这一法宝,其中又以X20的模糊效果最好,是一种如毛玻璃一般兼具了美观和隐私保障的处理方法。

这里只是以应用加密为例,实际这几款手机同样也能单独的对某个文件进行加密,不过其加密的过程和使用的体验与应用加密是大同小异的,这里咱们就只举这个例子了。通过简单的对比其实可以发现,四款手机无论是哪一款在加密保护隐私方面都做得不错,基本的功能并没有缺失,更多的是一些体验和细节上的差异,至于这些差异造成大家的不同偏爱,小编认为这正是有意思的地方,要是都一样,不就反而变得不好玩了么。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00380067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