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跑分作弊谈起:性能为主的时代已逐步走向没落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8/0917/189501.shtml report 6424

近日华为某些型号手机会针对跑分软件包名开启白名单「作弊模式」的事件引发手机圈热议。事发于国外媒体Anandtech报导,华为部分型号的产品在测试 3D Mark 的 SlingShot Extreme 场景模式下,成绩会大幅度提升 47%,但这个「作弊模式」在用户日常使用中是不会启动的。随后为了公允起见, 3D Mark 将这些机型以「成绩作弊」名义除名。而事件发酵之后华为迅速和 3D Mark 母公司 UL 接触并达成共识,把在跑分情况下开启的「性能模式」开放给用户。自此,沸沸扬扬的跑分作弊事件暂告一段落。

图片22.png

虽然这件事告一段落,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却有另一层意义。为何手机厂商热衷于手机跑分?手机跑分的目的是什么?用户为什么又对跑分那么执着?

实际上手机上的跑分文化可以追溯到 2010 年甚至更早,当时 PC 端的跑分测试已经非常成熟,例如3DMark、CineBench、FireStrike等等,甚至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发烧友群体,当然这些群体大部分都是关注性能的爱好者。

在这些发烧友社群中,配置、性能、性价比是热门词汇,社群的整体氛围也偏向性能和性价比的讨论,为了买到更实惠的产品,产品的真实性能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数据,由此就衍生出了各种跑分测试。而随着移动端尤其是手机行业的迅猛发展,原先一部分 PC 领域的爱好者逐渐转向了移动端。

图片23.png

刚开始,为了满足这些小部分“跑分极客”的需求,软件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跑分软件。比如SunSpider之类的小型软件,整体来说测试面并不全。而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些数码极客从原先一些专业的小型社区,论坛中纷纷走了出来,慢慢地演变为了移动终端领域的KOL广为人知。

他们在各大讨论区中展示对各类机型严密的测试结果,与大量网友同好的互动,让手机测试跑分的概念慢慢的深入到了消费者心中。而在这波普及之后,市面上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诸如安兔兔,GeekBench等知名,且测试细节程度更高的跑分软件。这也为之后形成的商业化土壤奠定了基础。

图片24.png

随着国内知名厂商小米第一次喊出了:“不服跑个分”这句话之后,就彻底引爆了各大品牌机型之间由单纯的性能测试演变为争夺跑分软件排行榜榜首的火药桶。在这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上游终端厂商与跑分软件公司之间有着各类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在目前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但是,有细想过,这分是跑给谁看的?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跑分,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对行业的意义上说,公开透明的技术解析和性能测试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能带动我们更透彻的理解移动半导体行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比如在 GeekBench 的测试中,整数性能、浮点性能、内存性能都是单独分开有子项成绩,对此我们就能明白这款处理器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它的改进方向会是怎么样的,毕竟处理器也同样存在改善的空间。

另外跑分也能向我们反映手机在日常使用中的极限在哪里。比如在一款游戏中流畅度和稳定性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与其他机型的性能对比是怎样的,这些对于消费者购买设备都是非常优秀的参考资料。

图片25.png

而残酷的商业竞争却让这看似阳春白雪,属于理工宅男的测评也变得不那么单纯,屡屡爆出的白名单事件也让消费者在选购设备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加剧了选择难度,甚至被误导,而这背后实际上也是芯片厂商为了争夺更多的话语权。

实际上不只是使用自家麒麟芯片的华为手机热衷于跑分,在Android平台中,同样使用高通芯片的小米、OPPO、努比亚等品牌也同样如此,虽然大家的硬件差异化不大,且定位各有不同,但跑分仍旧是各家为了凸显硬实力的最直观方式。所以在各种发布会上,我们看到高通的跑分一次次被自我否定,成为厂商宣传的卖点,甚至导致部分用户误会高通只专注在跑分的印象。

当然也并非是所有品牌都热衷于跑分,以OPPO和vivo为例,二者在营销上并没有过多谈及到跑分,但销量却持续创新高。主打AI智能拍照的OPPO R15使用联发科P60处理器,性能上做到了主流水准,更多是锁定新科技方面,例如AI人工智能、双摄拍照、全面屏、闪充等新特性让受到了市场高度认可,而OPPO也以设计、自拍、时尚创造了品牌营销的新思路。

所以从这点上看,专注于中端市场的联发科面对跑分事件就淡定了很多,毕竟它的强项在于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而近些年主攻的方向也逐渐过渡到AI、5G等方向,且对于联发科来谈,跑分并非自家优势,转而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和普及显然来的更实际些。

图片26.png

当然不可置否的是,从行业角度上去谈及跑分,它确实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它能直观的反应产品性能,可以作为选购的参考,但以此来断定一款手机的优良显然是极其片面的。随着性能需求降低和移动半导体发展瓶颈的逐渐到来,未来智能手机的硬件差异化将越来越小,跑分时代也将一去不返,厂商更应该做的是寻求更多的设计、体验、功能上的差异,这才是消费者更看重的方向。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00380067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