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Q3增长最快 售后合作伙伴丰修助力内外兼修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8/1226/192567.shtml report 8069

近日,著名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发表了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售统计数据。其中,华为同比增长43%至5221万台,小米同比增长20%至3321万台,成为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作为中国手机行业的领军企业,二者的成功除了产品硬实力,同样离不开品牌软实力的相持,如售后服务与体验,持续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Gartner发布2018年Q3手机销量数据(图片来源于网络)

手机厂商的中场战事 深陷寒冬还是春天将至?

当下,笼罩在手机厂商头上的是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陷入饱和、发展遭遇瓶颈的阴云。

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56亿部,同比下降15.3%。结合工信部旗下通信院公布的报告,今年前11个月,排名前十的厂商合计出货量份额达到92.8%,较上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不期而至的手机寒冬,比想象中来的更早一些。

历经功能机换智能机、2G/3G用户转4G、智能机消费升级的三大波红利,手机市场可谓进入了更加残酷的“存量市场”争夺。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头部手机厂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技术之战率先拉响,诸如屏下指纹、3D结构光、AI、折叠屏等层出不穷。

必须指出的是,行业入冬对品牌企业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困境,对于有实力的玩家而言同样也饱含着机遇。随着绝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已经拥有了十分先进的电子设备,消费者需求开始升级变化,转向愈发注重品质与个性化,这也将推动整个行业竞争步入技术创新、差异化产品与服务、不断优化用户体验的较量阶段,鱼目混珠的劣币会被消费者用脚投票驱逐出场。

作为华为、小米售后服务合作伙伴的顺丰丰修,在手机市场看起来增长乏力的当口,助力厂商打造精细化、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上门修+寄修”两张服务网络相辅相成,顺丰丰修以双向物流体系、全程可视化、服务标准化核心优势,在消费者对手机服务要求提高的背景下,打造出一套更适应手机服务的一站式售后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打造极致、品质售后服务体验。

全程可视化操作

应对存量和变量 丰修打出售后“组合拳”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渗透率可谓极强,因此竞争激烈,这也将会倒逼企业全副身心地创新投入到下一个风口中,在存量中挖掘变量。值得关注的是,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带来的则是智能终端设备用户教育,初步完成。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下滑,新兴的物联网市场空间庞大,手机又是IoT非常重要的一个入口。拥抱IoT这个新的春天,成了手机厂商的必然选择。

钢铁侠里的贾维斯在十年前向人们展示了物联网时代生活方式的一种可能,成为十年之后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家电厂商和创业者们争相卡位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根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消费级物联网设备的终端数量将达到153亿个业界普遍认为,将于2020年大规模商用的5G,以及正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都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发展的井喷。如今,走在国产手机企业前列的华为、小米正在通过“家庭”这一场景进行物联网布局,从智能电视、智能门锁等智能设备入手,为消费者提供全场景无缝的智能生活体验。

而迎合万物互联的趋势,顺丰丰修也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品类如3C手机的售后服务。“我们最早是从手机维修切入,但是近几年智能手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门锁、机器人这些新品类增长很快,摩尔定律在加速科技进步的脚步,未来某些品类就可能取代手机,早一些踏入新品类的维修,就有机会着赢得先机。”丰修战略规划负责人涂自明表示。

毋庸置疑,华为、小米等厂商纷纷以手机为入口,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服务生态。而从手机售后阶段就与之建立起深厚合作伙伴关系的丰修,可谓占得先机。发挥顺丰逆向物流的能力,为手机厂商构筑的售后体系经验复制于智能硬件、智能家居领域,以全自营七大售后服务工厂+顺丰覆盖全国98.5%地级市、3万以上乡镇的物流网点与专业素养极高的30万顺丰小哥,搭建起寄修售后服务网络,让消费者真正享受极智生活。同时,适应快速的消费者服务体验需求,顺丰丰修打造平台式的“多品服务”,实现“一次上门,多项服务”,更好地服务用户群体,即“让人找服务更便捷,服务找人更精准”,实现更自然地交互和更智慧地触达。

丰修售后合作伙伴

纵观手机市场,从空前繁荣到空前变化,市场在向寡头集中。如今,各个产业的竞争边界先是被打破,然后被无限扩大。顺丰丰修以一个低频业务为起点切入了AIoT的高频市场,纵横捭阖构筑起服务的平台根基,未来将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起更大的售后版图。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00380067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