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禁令下的压强测试:华为手机中国市场成为反弹变量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9/0531/196394.shtml report 15373

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列入“实体名单”之后,谷歌、ARM等公司宣布暂停华为业务,以及随后一些国际标准组织近期的“移除会员名单”声明,引发了外界对华为未来的担忧。

华为近期发表声明称:“这不会影响华为的正常业务运作及对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任正非近期在接受国内外媒体专访时强调称:“华为肯定能继续为客户服务,并没有因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受到多少影响,我们在全球的竞标还是在前进”,“华为不会出现极端断供的情况,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华为也能做美国芯片一样的芯片”,清晰地表达了华为对困境的认识和充分应对的决心。

实际上,“断供”新闻更像是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压强测试”。比如宣布将华为列为“实体名单”之后,又随即主动宣布给出为期90天的“临时通用许可”,主动推迟交易禁令的实施时间。但华为显然并没有屈服,任正非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笑称:“90天对我们没有多大意义,华为已经准备好了”,“如果他(特朗普)打电话给我,我可能也不会接”。

华为的底气和决心,一方面来自长期坚持重技术投入,在核心领域打造的“备胎能力”。早在2012年华为手机业务崛起初期,任正非就要求力推自主终端操作系统与高端芯片,目标在“别人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之时,不能被对方“卡脖子”,“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另一方面,则是立足庞大的中国市场以及独特的生态体系,比如谷歌暂停的GMS服务本来在国内市场就没有服务,华为之前已经买断了ARM v8架构永久授权,台积电也表示经过美国顶级律师事务所的严格审查,并没有达到“源自美国技术达到25%的门槛”,所以继续保持对华为的出货,意味着华为核心的海思麒麟处理器依旧继续稳固生产并保持稳步迭代。

任正非和华为七年前坚持的“备份”研发投入,在之前曾被一些业界人士评论为“不划算”,但时至今日都已经开花结果,并成为华为在外部压强环境下的坚强支柱:比如EMUI从2015年开始就对安卓系统底层大改的“手术刀”式创新、P30系列上已经支持方舟编译器、华为已经与国际一流芯片企业对标的海思麒麟处理器,以及超过高通同类5G基带产品的巴龙5000处理器等等。

可以说,美国政府对华为以“断供”进行的压强测试,激发了18万华为员工强大的战斗意志,成为华为加快“备胎”技术在中国市场转正、带领合作伙伴共同产业转型升级与打造新生态,以及加强中国市场产品与服务创新的重要契机。

要知道,压强越大,反弹的力量就会越大。对于一向有超强“韧性”的华为来说,更是如此。

华为“备胎”技术中国市场加速“转正”

华为是忧患意识极强的中国科技企业。

比如在2000年华为业绩一路高歌猛进,位居中国电子企业百强榜首之时,任正非就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文章中并没有提及任何成就,而是追问华为该如何“过冬”。中国人信守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华为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支撑华为在跨越技术变革周期中的重要保障。

据业内人士消息,早在2006年任正非就在内部讲话中,谈及“华为发展到一定技术程度,必然带来国际对手的制裁风险”。从华为如今核心技术部门的成立时间也印证了任正非的超前判断:华为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10月,其前身是1991年创立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在市场研究机构DIGITIMES Research发布的2018年全球前10大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排名中,海思位居第五位,超过了美国AMD公司。华为如今在操作系统的底层核心能力之一 :方舟编译器,其前身是2009年成立的华为编译组,从2013年开始就推出了自己的编译器HCC,用在基站领域。

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博士今年4月在与《壹观察》对话时曾透露称:华为从2012年就开始推动EMUI对安卓系统的革新,2015年开始“花大力气”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底层研发能力,最终完成了安卓系统超过1亿行代码的“解构”,将系统底层、中间层,以及应用层之间的分割更为清晰,也就是被业界广为所知的安卓系统底层“换心手术”式优化。仅此一项的人员投入就超过了很多国产手机企业的全部软件研发人员,“就连Google都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挑战”的工作,并在之后的Android系统版本升级中借鉴了华为EMUI的经验”。

在华为P30系列中国市场的机型中,由于不需要谷歌GMS服务,华为得以首先在EMUI 9.1上搭载了华为方舟编译器,以及EROFS超级文件系统。前者相当于“重构安卓底层”,比如使用业界首个多语言联合优化编译器,干掉了谷歌认为安卓最关键、也长期被诟病的“虚拟机”;后者则替代了谷歌之前在安卓上使用的Ext4双向读写文件系统,不仅节省了大量ROM空间(2GB左右)、提升了20%左右的随机读性能,还大大提升了安卓系统的安全性。

这种几乎是“抽筋换血”式的操作系统能力,几乎就是华为在用自身的“备胎”技术方案,拿来改造安卓的短板。而对于操作系统中另一个直观重要的“应用生态”问题。根据王成录之前透露的信息:“方舟编译器从多年前决定做的那一刻起,就立下了上层业务代码不需要改动,开发者只通过华为方舟编译器就可以重新编译的目标,并且应用性能明显增强

同时,华为在中国市场超过三成的市场份额,也让华为生态能力对所有开发者来说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今年4月在与《壹观察》对话中曾透露称:“2018年华为终端全球注册开发者数量已经超过56万,合作伙伴收益同比增长超过150%。”

对于海思来说也同样如此。今年5月17日,在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名单”之后的第一时间,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就发布了一封内部员工邮件,在谈及美国的制裁时,何庭波称华为早已料及这一天,并提前多年准备好了“备胎”方案。何庭波称,是历史的选择,让华为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我们不仅要保持开放创新,更要实现科技自立”。

据业内消息,海思下一代旗舰终端芯片,预计将于今年秋天发布。而海思另一个核心产品—— 5G基带巴龙5000,从技术标准、兼容性、5G成熟度上都优于其他手机厂商采用的高通产品。因此在核心处理器上,华为手机本来就拥有不依赖高通的独立核心优势,美国的对华为的压强测试,反而会加速华为对麒麟处理器的投入,以及旗舰处理器技术的下放,加速华为手机在5G时代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华为全场景智慧化战略加速中国落地

面向5G与万物互联网时代,全球科技企业都在争夺新的“船票”。

在近期的一次媒体专访中,余承东宣布:“未来五到十年,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核心战略就是全场景智慧化生活体验升级,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具体来说,华为全场景智慧化战略可以分解为“1+8+N”。其中,手机是“1”,四个大屏入口(平板、PC、HD、车机)与四个非大屏入口(AI音箱、耳机、VR、穿戴)组成“8”,N则是泛IoT硬件构成的华为HiLink生态。

在中国市场,华为拥有超过三成的智能手机份额、覆盖全国的深度渠道与服务体系,以及全球最完善的家电企业、智能家居企业、互联网合作伙伴,数量庞大的开发者与创新企业。这也是华为全场景智慧化战略首先在中国市场落地的重要原因。

美国政府的“压强”测试,必将全面加速华为在中国市场全场景智慧化战略的落地速度与生态打造。这也就意味着,华为在核心处理器、消费者云服务、HiAI等核心能力与技术优势,加速对核心伙伴的释放与赋能。带来的长期影响则是,中国企业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整体竞争力提升,合作更加紧密,生态更加成熟,进而从中国市场集体走向海外市场竞争与生态落地。中国科技企业也有望从PC互联网时代对美国的“模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并肩”,联手完成在万物互联时代真正的领先优势。

华为的最佳状态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科技企业高度协作的今天,企业间的商业与技术合作早就超出了传统地域上的物理疆界。

美国政府的“压强”测试,也在全球包括美国企业本身产生了“反弹”。

任正非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透露:“一直到今天,美国公司还在试图说服美国政府给我们更多的支持。”任正非说,他要感谢美国合作伙伴。三十年来,美国公司陪伴华为成长,尤其是IBM这样的公司,它曾教会华为怎么走路。此外,美国大量的供应链合作商业也在关键时刻给予华为支持”。比如“谷歌是一个好公司,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谷歌和华为仍在讨论合理的过渡方案。”任正非称,“需要被谴责的是美国的一些政客,而不是美国公司。

Wi-Fi联盟、SD卡协会、蓝牙技术联盟等国际标准组织也在5月29日前后恢复了华为的会员资格和相关席位,在上述组织的官网也再次出现了华为的名字。表明华为可以继续参与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为未来技术发展继续产生积极影响。

《壹观察》认为,困难和机遇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当下的困境从对外来看是华为的困难,但压强之下,华为员工的斗志被充分激发,也是华为推动内外部整合的最好机遇。而在中国市场,外部的压强则一定会让华为全面加强中国市场的投入与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去推动全球市场的创新与覆盖。就像任正非所说:即使没有美国市场,华为也能做到世界第一。对于华为来说,“这不是最危险时刻 华为处于最佳状态”。

对于所有中国科技企业来说,作为中国“科技力”代表的华为,最终在美国政府压强之下走上了科技史上的长征之路,其中带来的经验与思考就是一笔财富。就如华为员工所言:“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一个有超级凝聚力的华为,才是压不弯打不垮击不败的华为。

文丨壹观察 宿艺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601436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