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千年以来,国产手机几经沉浮,从功能机时代昙花一现的波导,到后来被外企压制,集体陷入“无声”时代,国产手机被打入冷宫,一度被人抛弃。然而新的时代孕育新的机会,以运营商为主导的3G普及时代的到来,为国产打开了一扇窗,大量国产品牌手机涌入,纷纷占地为王,国产手机再次走进百花齐放的时代。
但是市场告诉我们,只有那些掌握核心技术,了解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能存活。中兴便是其中一家,在数据卡时代风光无限的中兴,随着3G的普及逐渐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从最开始的海外投石问路,到现在国内市场的全面开花,中兴短短几年,一越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中兴能迅速崛起?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兴副总裁兼手机移动经营部总经理王勇先生,对方的答案只有简短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
抓住3G普及的脉搏
在功能机时代,手机厂商能做的只是手机表层的改动,制造门槛低,大量山寨涌现。而在智能机时代,手机不再只是一个通讯工具,而是应用终端,设计理念的改变,让许多国产厂商无所适从。运营商这边同样不好过,从2G转向3G必须历经一个阵痛期,3G的大量投入迟迟无法得到回报,却又不得不主推3G,已有的智能手机不仅价格高,使用人性化上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准。运营商们一直在期待有合适的终端来承载3G普及的重任。
然而千元智能手机的到来,让两者找到了一个契合点,中兴则是千元智能机的忠实捍卫者。
“中兴是最早推出千元智能手机的厂商,我们在3G普及大潮到来的时刻将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占据了先发优势,这是我们千元智能机成功的一大条件。”王勇在面对记者时侃侃而谈。作为移动经营部的负责人,中兴在移动TD-SCDMA网络下做出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
据王勇介绍,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兴在TD-SCDMA制式的智能手机销量中占据30%左右的份额,位居第一,这几乎和诺基亚在2G时代的水平相当。
搭载3G这股旋风,中兴在全球市场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知名手机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2011年第四季度全球手机厂商销售情况报告显示,中兴通讯在销量榜上超越LG,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其中千元智能手机方面,单Blade 880一款就已经卖出800多万台,创造国产的一个奇迹。
中兴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自去年以来,已经陆续联合三大运营商发布了多款智能手机终端。中兴的野心也不仅仅是在低端市场,在中高端也有涉及,王勇拿出身边一款即将上市的TD-SCDMA制式手机U970向我们介绍,这是中兴最新的一款旗舰产品,搭载双核处理器和Android 4.0系统,售价仅为两千出头,这是中兴对移动市场的又一重拳,而王勇也透露,四核的TD-SCDMA手机将会在下半年推出。
手机市场有尊严的不过三家
手机行业竞争激烈,企业起起伏伏现象频繁,上一个十年,国产大批死去,不禁让人扼腕痛惜。而中兴却凭借扎实的技术而稳固的步伐存活下来,如今成为世界知名厂商。面对昔日手机厂商的困局,王勇指出,根本原因就是企业自身的能力无法支撑可持续发展,而自身的能力则直观表现在核心技术上。
为了核心技术,中兴在北京投入了近5000人的研发队伍,专攻技术研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1年在专利数量上,中兴的智能手机专利数位居全球第四,国内第一。庞大的专利储备,让中兴在未来的手机战中游刃有余。
但光凭技术不足以取胜。比如早年的西门子手机,质量再好,无法贴近消费者,也只能是空中阁楼。智能手机时代,更是体验为王。为了贴近消费者需求,王勇介绍到,中兴的研发部门按照维度在发展,比如设立了欧洲经营部、美国经营部等,为当地的用户带来契合本土化的产品。
在智能手机时代,由于条件的成熟,各大厂商开始主推自己的“云”,市场竞争可谓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但“云”端虽好,却犹如雾里看花,消费者太难理解,最后只能是望“云”兴叹。为此王勇提出了“小云”的概念。
“小云”是利用DLNA等协议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通俗的讲,只需要你的设备支持DLNA,可以让其他设备访问该设备的文件,这时候,你的设备就相当于一朵“云”,这也就是“小云”通俗的理解。“小云”概念的提出,让消费者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概念、繁琐的操作,即可实现跨平台设备的无缝融合,真正贴近消费者的需求。
拥有了核心技术,加上贴近消费者需求即抓住了智能手机的命门。纵观当下手机市场,iPhone依旧傲视群雄,Android异军突起,Windows Phone虎视眈眈,智能手机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形态,但真正懂得手机内涵的厂商却寥寥无几。王勇指出,在中国市场,能活下来并有规模、有尊严的公司,应该只有三家,而中兴正在努力成为其中之一。中兴不希望成为他人的炮灰,而是希望稳打稳扎,占山为王。
虽与狼共舞 凭稳扎稳打制胜
中国市场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艾瑞咨询预测,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1.13亿部,市场规模可达数千亿元。今年以来,中国单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面对如此大的一个蛋糕,传统手机厂商早已按捺不住进入战场。而不少互联网公司也无法抵制诱惑,纷纷加入战局,市场一度陷入混乱,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人说互联网公司进入手机市场将对传统厂商造成重大冲击,对此王勇却有不同的看法。
“我相信郎咸平的‘本质论’,即什么样的公司做什么样的事情,互联网公司做手机改变不了它只做互联网服务的本质,对我们造成不了冲击。”王勇如是说道。
王勇认为,手机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普通厂商不经过3、5年的积累,根本无法达到传统厂商的标准,所以他们往往倾向于找人代工,贴牌,手机的售后也是无法逃避的难题。互联网公司做手机,主要是为了推自己的服务,只会对同行造成威胁,并不会对传统硬件厂商造成很大的冲击。
另一边,近几年有两家新生代的手机厂商脱颖而出,那就是小米和魅族,他们的产品总是能成为焦点,为人津津乐道,大有盖过传统厂商,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王勇认为,一个厂商能否存活在于能否顺势而为,即结合天时地利人和。低价高配能否成功,只能靠时间去衡量。中兴从1998年涉足移动终端以来,2G时代与诺基亚比拼、3G时代与苹果比拼,一直处于与狼共舞的状态,所以不怕多一家友商。
中兴的淡然或许能用他那句“顺势而为”来解释,在数据卡时代,由于运营商主推3G却无法找到合适的终端,数据卡便成为过渡期最好的选择,中兴抓住了市场机遇,一度占据了全球数据类产品30%的份额,个别地区更是高达40%。数据卡的热销为3G智能终端的到来,夯实了技术基础。
而在智能手机时代,中兴率先推出的千元智能机同样蕴含的这个道理。但是低端市场有先天的劣行,低端带来的低品质,拼成本,注定让企业活在市场的边缘,时刻感受市场起伏的冷暖,无法享受金字塔顶端的高额利润,推出高端产品势在必行。
和很多企业剑走偏锋不一样,中兴走了最踏实的一条路:先低端后高端。王勇表示这就像和打造高楼大厦一样,低端市场则是基石,只有基石打牢了,才有能力往上冲。一味的攀高,只会让自己心虚。
在王勇看来,中兴更愿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所有的路子走完,而不是投机取巧,盲人摸象。中兴一直都以稳扎稳打的风格,赢得市场青睐。无论是百花齐放的功能机时代,还是英雄辈出的智能机时代,中兴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默默的耕耘。
“每天进步一小步,某一天回头一看你会发现,原来已经进步这么多。”王勇如是说道,这大概就是中兴的取胜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