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一个梦想,就是不管什么消费用一个手机就可以完成,比如购物、交水电费、乘坐地铁、公交、飞机等交通工具,买车买房,旅游、看病等等,想要实现这些的难度在于把各个不同类型的行业消费整合到一个大平台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近期有条“北京市7月坐公交地铁可“刷手机””的新闻得到了非常高的关注,人们都在期待这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可以改变他们的消费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感,但是实际是如此吗?
手机支付遇难题
目前手机支付有两种形式:手机一卡通和NFC(近场支付)。
手机一卡通是需在手机上要安装一个手机壳或是手机挂坠,再下载一个客户端软件,便可直接用手机在普通公交一卡通使用范围内完成电子支付。
这种方式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质疑,手机挂坠?手机壳?加上了这些附属的功能,让手机变得更有局限性,本质上刷的不是手机,是壳或是卡,既不美观也不实用。
而NFC(近场支付)则更人性化一些,手机钱包通过在SIM卡中加载了符合PBOC2.0标准的银行卡实现支付功能。用户只需持有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近10家银行的银行卡,使用符合中国移动规范的NFC手机(如三星9308、三星9508、HTC802T等)在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指定营业厅更换NFC-SIM卡。
但是目前支持NFC的手机并不多,连苹果手机由于没有内置NFC功能,因此iPhone并不具备手机支付功能,这对于庞大的手机粉来说无疑是一件尴尬的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早期的手机近场支付发展不顺利,主要是因为标准不明朗,手机近场支付一般只是在运营商集团网用户内部实现门禁、饭卡等简单功能。如今,发展基于银联标准、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技术的手机近场支付已经成为三大运营商的共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首先,相对于传统解决方案,NFC技术本身有诸多优势。NFC解决方案有更多的交互功能,用户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对近场支付进行灵活设置。在NFC解决方案下,一张SIM卡上可以集成公交卡、购物卡等多种卡,绑定多个银行卡账户,使用范围更广。
其次,使用NFC手机近场支付,首先要有具备NFC模块的智能手机。截至2012年底,我国智能手机用户达到3.8亿人,预计到今年底将突破5亿人。随着技术的进步,NFC模块将成为未来智能手机的标配,预计2013年兼容NFC的手机出货量将达2.85亿部。
据悉,发展较早的日本已拥有5000万“手机钱包”用户,按照他们的比例,我国有数以亿计的潜在用户。面对广阔的市场,自去年以来,三大运营商均在NFC手机近场支付方面动作频频,“支付大战”一触即发。
发展基于NFC技术的手机近场支付,既需要打通上游的手机终端制造商,推动手机厂商生产具备NFC模块的定制机,又需要在应用里集成更多元的服务,这需要运营商与手机厂商、银行、公交公司、地铁公司、加油站、超市、商场等建立合理的合作及分成模式,而这将极大地考验运营商的产业链整合能力。
结语:这种额外加壳和装吊饰形式的一卡通 以及换SIM卡其本质并无差别 , 因此不看好这所谓"新技术"。在未来,手机支付的发展空间很广阔,将来还会在更多领域有所建树,早日提供自动充值功能和增加商户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