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因,内忧外患的局面
首先小米在出世之初就将自己定义发烧产品,那么一群使用发烧产品的人便会直接被冠以“发烧友”的名号,这群发烧友在论坛中的活跃无形之中为小米提供了无限的创意,MIUI的百变锁屏就是从这样一群烧友的智囊中搜集而来,而这相对狭窄的定位与用户选择在时间的检验下逐渐暴露出了弊端,利润被压缩,产品线受到了限制。
在营销方面,小米采用了“口碑营销”、“饥饿营销”与“体验营销”相结合的方式,鉴于发烧友和营销方式给出的有力条件小米在第一批用户的选择上保证了质量,从而成功塑造了产品形象,合理的“饥饿营销”也刺激了用户的购买欲,但是“度”的把握并不轻松,产业链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问题,而售后也成了小米的软肋。
在放出的定价方面,众所周知的就是小米的“性价比”,但是“高配低价”无疑容易引发价格战,而且易于模仿。2014年春,国产手机的竞争再次陷入了机海的热浪,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战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手机产商而言,价格战背负的压力实在苦不堪言。在“高配低价”的机海和新老品牌的围剿中,小米陷入了自己亲手挖好的坑。
在小米最为突出的MIUI和硬件上,先是MIUI更新缓慢升级幅度较小,创新性受到了限制;在产品核心方面,小米与高通渐远而转投相对低价的英伟达和联发科,也是小米逐渐失去了硬件优势。这些小米曾经引以为傲的策略,也成为了小米战略转型的重要诱因,而在层层的压力中,招致万人恨的小米在神坛上的光环也渐渐被剥落。
转型,妥协还是坚持
众所周知,红米的诞生代表着小米对1000元内价格段的侵略,而占领客厅的智能家居则是小米扩展产业链的最明显表征。那么小米选择战略转型是一种坚持还是在内忧外患压力下的妥协呢?先是小米宣布搭载联发科真八核定价为799的红米打进千元市场,后是5月15日在小米的新品发布会上,万众期待的小米3S并未亮相,反而是小米电视这个客厅中的主角走进了众人视线。
是否是因为在曝光的小米3S失去了配置优势后,是最终妥协无奈将群众的视线引向客厅,还是为了争取时间为3S做更多的改造和创新。这些现象的确已经证明了答案,无论承认与否,799进入千元市场的混战、小米电视、小米路由等产业链的扩展无疑是小米走下神坛向市场做出的最终妥协,而这个答案,是带来了失望还是更多的期望,还是由受众检验。
质疑,赔了夫人又折兵
战略转型也好,走下神坛也罢,与高通的关系在这中间起到了必不可少的催化作用。小米与高通的渊源深远,曾相互影响引发的效应双方都功不可没。因为小米的带动作用,国内厂商抱团推出采用高通处理器的旗舰机争夺高端市场,将联发科等核心远抛在后,而小米也利用高通的国际影响力为自己加分不少。
现今,与高通渐远的小米受到了不少用户的质疑。虽然高通也有低端系列产品,但是毫无疑问小米在红米身上使用了听起来更为唬人的八核联发科,一个是高通技术成本高,价格也更高;而联发科八核不仅廉价,成本低,开发周期也更短。雷军在这样的时刻果断放弃了高通,而最早小米的坚持也一点点丧失。而对于小米3使用Tegra4,缺陷早已暴露,过于庞大的功耗、以及与MIUI的兼容性都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
4G牌照发放,小米选用Tegra4意味着放弃了LTE,这无疑是一个没有远见的决定。无论是小米4甚至是小米3S在当下而言LTE方面都必不可少。而高通不正式LET的王者吗?国际旗舰纷纷采用了高通的内核,甚至连iPhone的基带芯片也来自高通。在这样的情况下,雷军仍旧选择了英伟达,实在是令人费解。而至于英伟达开出了怎样不能拒绝的条件,我们就不能得知了。但是以目前高通的地位和性能而言,失去了如此强悍的核心支持,又要面对质疑,无疑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选择。对于小米当下的处境,优势渐失后只是走下神坛已经是最好的结果,转型是否能涅槃也有待时间的考验。
方向,1999高不成低不就
小米在战略转型方向上已经迈出了重大的一步——拓展产品线,但是手机定价和配置方面还是不免令人堪忧。1999的定价在目前的国内手机市场实在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价位,上有高端旗舰频频降价压制,下有千元内智能机层出不穷。1999的旗舰实在尴尬,小米在价格上的战略并不符合长远目标,重新考虑定价战略迫在眉睫。
无论是选择将基础夯实,继续以低价抢占市场;还是将外观和内置都做到最精,主打高端手机,实现差别定价,都是小米接下来不错的选择。但是至于小米的下一代手机产品是否还是1999,相信很快答案就会揭晓。
小米,互联网品牌的命运
小米发布路由、电视、平板引发了业内对于互联网品牌的新思考,产业转型和产业链拓展是互联网品牌的必由之路。而互联网品牌也的成败幻灭的速度相对于线下品牌也更为快速,涅槃还是灭亡这样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迫在眉睫。因此曾经完全靠手机类产品起家的互联网大牌——小米,并非绝对要开拓一条完整的智能家居产业链,而是在手机市场优势渐失的情况下为自己找一条可以补救的道路,从而摆脱互联网品牌瞬起即灭的宿命。
转型的路子并不像当年小米手机一般顺风顺水,受众对小米手机之外的关注度远没有手机那样高。而今通过转型来拖长小米旗舰机的生产、上市周期,受众必然会出现两个状况,1.等到不厌其烦,随后放弃;2.坚持等待,对小米手机的期待值增高。无论是哪种心态,对小米手机而言都不是良性现象。
售后的负面效益、众多手机厂商的觊觎、新品压力、转型之路的艰难,似乎令小米失去了往日的信心,曾经远不及小米火爆、甚至新兴互联网品牌纷纷向小米宣战。走下神坛之后的小米,显得倦意十足,而旁观者都在冷眼看着这个曾经神话般互联网品牌优势渐失之后还能继续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