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安全亮相安全周 护航全产业触网

腾讯安全亮相安全周 护航全产业触网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4/1127/147542.shtml report 7525


11月26日消息,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北京举行,本次安全周旨在提高全民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展示中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技术和成果。而腾讯安全携其积淀15年的安全能力,展示搭建安全开放平台护航全产业触网的成果和已经拥有的国际领先的技术。希望帮助广大民众提升防病毒、防诈骗、保支付安全的能力和意识,助力全产业链连接互联网,推动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腾讯搭建安全开放平台护航全产业触网

CNNIC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总数超过6亿,手机网民5.27亿。目前,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与电商、支付、工业、制造等各方面紧密融合,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也意味着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开始触网,腾讯也顺势提出“连接一切”战略,因此网络安全不再局限于单一的PC或者手机端,而是全产业链。

腾讯安全依托8亿用户和15年安全防护经验,强大的技术能力与资源、资金投入,率先联手银行、警方、运营商、手机厂商、电子市场、安全厂商等产业链上11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腾讯雷霆行动、反信息诈骗联盟、移动支付安全联合守护计划等五大安全联盟,共同护航全产业触网计划。

2014年1月发起的腾讯雷霆行动,旨在共同打击QQ木马盗号、钓鱼平台等黑色产业链;2013年12月26日,腾讯安全启动“天下无贼”计划,并联合警方、运营商、银监会等机构建立首个反信息诈骗联盟,打击电信诈骗黑色产业链。

2014年5月,腾讯安全联合浦发银行、大众点评、微信支付、滴滴打车、联想等多家移动支付服务中间商及产业链参与商,共同发起成立“移动支付安全联合守护计划”,实现纵横打通产业链,为支付企业、消费者的支付安全提供全方位闭环保护。2014年9月,腾讯安全宣布携手国内TOP10的顶尖商用WiFi服务提供商以及星巴克、万达广场、等商家成立的“腾讯安全WiFi联盟”,为WiFi服务商、餐饮、商业提供WiFi接入安全防护。

此外,腾讯安全还为豌豆荚、应用宝、应用汇等数十家移动电子市场一起建立“移动电子市场联盟”,为电子市场提供移动应用上架前的安全检测、正版认证,确保用户在应用下载环节的安全。

通过以上五大安全联盟,腾讯安全为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提供了安全能力,让这些企业可以不用过多投入安全研发成本即可享受贴身安全服务,在推动整个互联网融合产业发展方面贡献了力量,保护了产业链上所有用户的安全。

腾讯安全自主研发技术国际领先

“腾讯安全构建互联网全产业链安全防护计划,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一种能力,腾讯安全的安全开放平台是安全能力得以实现的坚强后盾。”腾讯副总裁丁珂表示。在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展台上,可以见到一些日常比较罕见的安全能力的展示,比如全球实时网络攻击数据监控系统,现场通过大屏幕方式进行实时展示病毒、APK、诈骗等数据,这就是由腾讯安全能力之一“全球最大安全云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支撑的。

腾讯安全云库拥有全球最权威的网址安全云库,承接腾讯内部微信、QQ等40多个业务,外部百度搜索等20多个业务的恶意网址拦截,日均拦截恶意网址8000万次,每年可为中国网民挽回800亿元被骗的经济损失。安全云库还开放APK检测能力,日均云查用户数1652万,次数4908万;日均电子市场送检apk数108万,日均云查用户数2200万,次数1.3亿,查询号码量6500万,拦截恶意电话号码91万个,拦截1030万次呼叫,保护940万用户免受影响。

而腾讯安全自主研发TAV杀毒引擎, 搭载该引擎的腾讯电脑管家多次在AV-C、VB100等全球权威评测中摘的桂冠,安全能力已跻身国际领先水平。第三个安全能力为QQ帐号安全的最新利器——腾讯电脑管家 “帐号宝”服务——为8亿QQ用户提供“三段式”全场景帐号保障。第四大安全能力为腾讯手机管家闭环支付保护,产业链纵横合作构建了完善的移动支付安全生态系统,被评为用户移动支付安全首选品牌。

此外,腾讯安全联合KEEN、知道创宇等国内顶尖安全团队建立了漏洞联合防御合作,过去共同挖掘300多主流软件及系统漏洞,并获得谷歌、微软等公司官方致谢;第六大安全能力为防DDOS攻击,自主研发安全解决方案:宙斯盾,广泛部署在国内、海外腾讯业务的各数据中心,15年防御DDoS攻击近10万次,抵御单IP最大攻击流量108G,全方位保障8亿用户及腾讯开放平台上的500万创业者。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腾讯提出要做“连接器”,成为产业融合的基础构件,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帮助传统企业触网,提高效率,同时也有责任和能力为整个产业链输出安全能力,构建新互联网经济安全生态系统。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