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在国内18个大中城市开展的“儿童与媒介”大型调研发现,10岁以上青少年儿童在社交类媒介的“粉丝”拥有量大都超过了家长,这些“数字时代原住民”的“刷屏”生活引起了父母们的关注。跟屁虫青少年健康保护专家表示,适当的社交可以辅助完善孩子性格,但家长若不控制,将会因此引发孩子一系列不良问题,甚至威胁到孩子的安全。
记者采访到几位00后学生家长,张女士说:“我女儿五年级,为了方便联系我在她二年级时就给她配了一部手机。自从有了手机以后,她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玩手机上,不仅痴迷手机游戏,还经常使用微信聊天。每天女儿匆忙写完作业后与同学视频聊天成了“必修课”。根本就忘了还要复习预习课本的事情。”
“我儿子今年15岁,酷爱玩手机,他每天玩游戏,刷朋友圈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但是一想,大人都容易患手机依赖症,每天手机不离身,更何况孩子自制力本就不强。”吴女士无奈地说。
图:青少年长时间沉迷手游、社交应用
正因如此,绝大多数家长已然把微信视为“心头大患”。没收了孩子手机的年轻家长林先生说:“沉迷于此影响学习,影响身体健康,还接触到不良信息,对孩子们的危害很大”。但继而又表示,孩子因为没收手机和他起了冲突,至今还在冷战。国内首家青少年健康保护应用“跟屁虫”的专家表示,微信、QQ等社交软件确实是十分便利的交友以及联系的工具,但对于青少年儿童沉迷社交应用,家长在规避其弊端时也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与需求。
现如今,手机已经取代了其他传播途径,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频率最高的媒介,但长时间利用手机社交的孩子不仅严重影响学习,在现实生活中还易患孤独症,产生沟通障碍。这也是让众多父母进退两难的另一个原因,跟屁虫专家在与国内外多名教育专家研究后终于将“让手机归于平静,让网瘾远离孩子”的理念运用到了产品中。
跟屁虫以“智能手机软件应用”的身份出现在各位家长的面前,其“视力保护”功能可让父母通过自己的手机来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准确时间以及时常,在设定的时间外,孩子的手机恢复到只能打接电话的原始状态,例如在校上课期间、以及回家做作业的时间,父母都可以关闭手机运行通讯软件功能。在孩子的休闲时刻,父母可适当放松管理,正确的引导孩子使用手机获取信息。不仅如此,父母还可以详细了解到孩子使用手机其他应用的状况,但跟屁虫并未对父母开放“窥探”的权限,对于孩子的隐私信息,父母则无法查看。业内人士表示,跟屁虫在孩子手机问题上是很巧妙的太极拳,化干戈为玉帛,既有效管理孩子使用手机,也不会伤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没人能够阻挡新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渗透,孩子们也无一例外”,跟屁虫专家认为,通过新技术了解和接触社会是孩子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来自亲情、友情的关爱十分关键,,新技术的出现只是改变承载这些内核的载体而已,身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将新技术的负面影响减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