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手机厂商面前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创新。随着统计机构2016全年行业报告的出炉,大家看到了全球手机增速连续第三年放缓。在众说纷纭的讨论中,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日趋饱和的市场与科技成果的减少。“Winter is coming”,即使你不是嗅觉灵敏的圈内人恐怕也能感到,智能机市场竞争已经过了增量竞争的时代,进入了拼“质”为主的下半场。
市场饱和催生激烈竞争和巨头
随着2016年智能机市场的数据统计公布,以IDC为例,全球前三大智能机品牌中苹果和三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华为则增长了30%,虽然多家数据公司的数值有所偏差,但是全球TOP 3的座次依旧没有发生变化。
不过,即便竞争激烈,手机市场的竞争毕竟属于实体竞争,还谈不上像互联网公司那样惨烈的竞争。互联网公司一旦确定了市场地位,头部效应会被进一步放大。但手机行业中,即便是诺基亚最多也只拿到了43.7%后便开始无以为继。所以,智能机市场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2016手机市场的格局已尘埃落定,2017则被很多人视为中小厂商的大限之年。
中国、欧洲、北美这三个智能机市场高地上,当前的状态是一片红海。2016年,新晋的品牌总体来说已经没有机会,而一些小的品牌则纷纷开始解体,曾经超过300瑜个品牌的中国市场,去年已经消失了一半以上。
而“下半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寡头竞争的加剧。科技行业中,某一领域在激烈的竞争过后往往只能剩下少数几家巨头,这样的例子在美国已经发生过不少。谷歌代替了雅虎,英特尔代替了仙童,大家熟知的PC市场则是Mac取代IBM后被惠普代表的Wintel联盟取代,但毫无例外的是,他们都成为了寡头甚至巨头。根据“70-20-10定律”,华为自然清楚当前所处的地位和环境,这是乱战中突围的最好机会,或许也是最后的机会。
持续创新补给最为关键
智能机市场放缓的另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因是,随着手机屏幕、指纹、处理器的迭代升级越来越慢,说明行业上一代积累的科技果实已经消耗殆尽。
越是成熟的产业中,持久创新力的比较强的一方往往能够笑到最后,智能手机问世至今,产业日趋成熟,如今华为目标已经瞄准了全球市值第一的苹果,靠的就是源源不断的创新力。
今天的智能机市场颇有些当年的PC行业的影子,吴军在《浪潮之巅》中曾写到,抛开操作系统和处理器,现在做一款智能手机就像当年攒一台PC一样容易,谁都能办到。而正是因为谁都能搬到,所以在手机制造上挣钱是很难的事。
一方面说明了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容易引发价格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操作系统和处理器是手机制造能够盈利的关键。放在当前的行业前景中,除了CPU和系统,华为想要超越苹果,在拍照、续航两个方面也还有机会。
但是,创新意味着需要不断地自我革命。回顾更早的功能机时代,代工思路下的华为手机不仅不能贴上自家的Logo,而且被放在运营商营业厅最不显眼的地方,显眼的专柜上都是国外的品牌。被称为“精品战略”的战略转型则让华为在脱离了低端机的同时,也通过P系列、Mate系列带动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突破。
就拿大家最熟知的处理器来说,手机处理器如果真有这么好做,当初英特尔、LG、德州仪器,包括很多国内外大企业就不会放弃开发了。开发处理器不仅研发时间长,研发周期更要稳定,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大量的相关专利,最重要的是要有顶尖技术人员,没有这一些全是痴人说梦。2016年里,华为给智能机市场的两大贡献被认为是麒麟960处理器和EMUI 5.0。从硬件和软件同时下手,让安卓产品的流畅度能够首次赶超iPhone。
在与徕卡相机和保时捷设计欧洲知名品牌合作,把新一代旗舰机推向了高端,直接与苹果和三星竞争。在与iPhone 7 Plus的双摄王者之争上,不少外媒投了Mate 9一票。这些都是华为在核心技术上厚积薄发得成果。
与此同时,2016年华为还一手组建了绿色安卓联盟,从生态下手改善安卓乱象,也让华为在安卓领域的地位不可轻易被撼动。
说到对研发的重视,对于华为而言则已经有些老生常谈了。常年占据全球企业研发前十强,也是华为能够和苹果掰手腕的重要筹码,在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中,华为排名第八,苹果则未能进入前十。
华为在智能机上的创新越来越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美国知名科技媒体ZDNet发文感叹,华为将成为下一个苹果,掌握移动设备的话语权。华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上已经超过了苹果,在超过3000元的高端机市场上,P9的销量超过1000万,刚刚Mate 9则在全球一机难求。下一步华为将在高端机型上积极拓展全球其他市场,以欧洲跳板,拿下美国市场。而伴随着华为“创新补给线”的不断增强,智能手机下半场的阵地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