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淘宝,行业顽疾几时休呢?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8/0614/187632.shtml report 5401

前些日子,拼多多平台上现多款涉黄、涉暴力等商品引发关注。而后在“扫黄打非”办公室的介入下,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淘宝、天猫也相继沦陷,一时间,大型电商平台成为涉黄重灾区。

正当上述相关电商平台公开表示已采取“紧急排查并关闭涉事店铺““下架违规商品”时,有消费者发现,淘宝天猫店采用软色情视频广告等方式贩售情趣商品,大打擦边球。

在淘宝首页输入“干爹”等相关词后,随即出现大量情趣内衣的相关页面,数家天猫店铺排名靠前。记者注意到,商家在引入广告时,大多采用软色情、性暗示的语言和图片进行包装,十分吸人眼球。

进入店铺,产品营销视频可谓“辣眼睛”,面对镜头,打扮精致的真人模特身穿情趣内衣,向观众现场演示如何穿戴以及服装的各路“机关”,附在画面上的“直通私密”“上下任你开”等文字解说也极具挑逗意味。该店铺粉丝的销售情况良好,粉丝近4万,月销售量达数百件。

除了商家的广告营销涉黄,商品讨论区内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更有甚者,疑似衍生出线下涉黄交易的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我国法律对传播淫秽色情声讯的行为亦有明确规定:定性为淫秽的声讯,依法可追究平台的行政责任;问题严重者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早在2015年,杭州打黄扫非办公室就店铺违规涉黄的问题,还专门进驻过阿里巴巴。然而时隔3年,问题重现电商平台并且还愈演愈烈,各种软色情层出不穷。淘宝对此虽进行了检测技术升级,筛掉了一大批涉黄电商,但其成果与星火燎原式增长的违规商品投诉量相比,却显得不值得一提,总之,“打黄”形势越发严峻。究其原因我们不禁要问,电商平台在“打黄”的自我筛查行为中到对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客观上看,法律法规对涉黄声讯有明确规定,但对低俗、软色情的信息标准却缺乏界定。同时,由于缺少覆盖全国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数据库,排查起来困难不小。

而站在电商平台自身角度,其亦缺乏持续打击的源动力,换言之,平台虽负监管之责,但一定程度上又是“乙方”,需要靠入驻商家“吃饭”。淘宝以天猫加第三方电商共同入驻为卖点,其定位本就意味着平台需具备“兼容性”,商家们的准入门槛必然层次不齐。如同鱼和熊掌一般,平台要完全屏蔽全平台违禁商品,又要不伤及无辜,以免影响了入驻商家的销售量,两者如何兼得确实是一大考验。

面对消费者一股脑的涉黄投诉,电商平台以“第三方违禁品溯源难”为由,经常是连声“喊冤”。然而电商平台真的“冤”吗?不少媒体调查后发现,除去第三方自身商品的涉黄行为,平台自身亦耍起了不少“花招”。

此前因受到消费者投诉,淘宝已将“迷春”、“迷药”、“催情”、“听话液”等敏感词汇进行了屏蔽,输入相关词都会显示“根据相关规则,搜索结果不予显示”的提示。尽管如此,系统仍会在搜索框内自动提示搜索“催qing迷qing”“迷要”等关键词,整个应用首页也会同步出现软色情类的图片商品和营销词汇,不少画面甚至赤裸露骨,不堪入目。

此外,一些淘宝天猫平台还穿起了第三方商家的“马甲”,利用第三方店铺将客户最终导流至天猫店,以此逃避监管。比如,在未被屏蔽的“幼女”一词进行搜索,进入排名第四的某商家后,客服另一个商品链接,跳转到了另一家销售着同款商品的天猫店铺。

黄色及暴力信息危及公共利益、挑战社会底线,淘宝作为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电商平台,有必要深刻认识此类事件害人害己的本质,提高治理力度,严守底线,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00380067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