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领域的发展带来了跨世代的改变,回望过去的3G以及当下的4G时代,都会发现,在运营商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之后,都会在移动终端领域掀起一场应用场景革命性的更新。从2G网络的接听电话,到3G网络的移动上网,再到如今4G的随时在线视频,以及即将到来的5G万物互联,一次次的变化都引发了移动终端领域的地震。流量资费的逐步下降,手机性能和操作系统的飞速进化,让消费者的移动体验感受成几何级上升。
举例来说,曾经在2G/3G时代独步天下的诺基亚,在全球范围内都难以找到与之匹敌的对手,可由于在智能终端新时代的固步自封,一条“不跟随”的政策,彻底葬送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而史蒂夫.乔布斯则用一颗“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待到诺基亚如梦初醒,为时已晚。由此可见,移动终端业内的竞争是极其残酷的。看似一家独大,护城河无比深厚的企业,也会因与时代的脱节,朝夕之间被颠覆。
而作为更上游的移动IC芯片设计企业来说,是否能够对新世代技术进行前瞻,并及时将其转换为新兴技术,适时推出更优质的方案来赢得移动终端企业的认可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的高整合度方案,联发科杀入手机领域
早在2004年之前,手机厂商都过着比较艰难的日子,例如当时的巨头德州仪器、英飞凌等国际大厂虽然可以对外提供芯片平台给手机厂商,但从芯片平台到手机成品这个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丢需要手机厂商自行解决,例如系统整合、UI设计、应用软件集成、后期调试等一系列工程,不仅周期长而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过高的技术门槛导致整个手机行业生产成本提高,周期拉长,其产品创新力也大为不足。
早期的功能型手机比较单一,实际上衍射的是芯片厂商的创新力不足(图/网络)
联发科的出现,可谓是给予手机行业投下重弹。凭借此前在多媒体领域的技术积累,联发科在手机芯片设计上大胆的进行多功能部件整合,集成了硬件、软件、多媒体方案等,一站式的交钥匙解决方案为当时体量还很小的诸多国内手机厂商提供了进入这个产业的能力,也为国内手机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与优质服务方案整合相辅相成的是联发科直接打破了国外巨头当时订立的的价格体系,加上高集成度的整合方案,联发科芯片立即受到了手机厂商的追捧,敲开了大中华市场之门,也开创了芯片企业赋能终端产业的首例。不仅启蒙了大中华区整个手机产业链市场,对于日后碾压国际手机大厂来说可谓是居功至伟。
联发科一站式的交钥匙解决方案推动了国内功能型手机的第一轮普及。(图/网络)
智能手机曙光:联发科抓住机遇转型,大杀四方
到了2008年,手机芯片部门的收入在联发科整体营收中所占比例已经突破50%,联发科也仅次于德州仪器和高通,一举成长成为世界前三大IC设计厂商,而此时恰逢iPhone发布,Android手机初登场,再加上3G时代手机换机潮市场疯狂成长的节点,联发科看到了这样的曙光。
在对形式进行综合判断之后,联发科决定开启转向3G智能手机领域,而此时谷歌为了自家的Android系统提出了“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联发科借此机会加入了安卓阵营,正式进军智能手机芯片市场。
联发科在2011年推出的支持Android系统的解决方案MT6573芯片。(图/网络)
在加入安卓生态圈之后,联发科的技术迭代速度陡然上升。先后推出了MT6573、MT6575、MT6577等单核及双核处理器,这些产品继承了联发科的优良传统,凭借交钥匙方案整合与更加亲民的定价,深得一众厂商的青睐,联发科也开启了对智能手机市场的又一轮普及。当然在这跟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联发科技在步入智能机时代后迅速积累设计经验,与同为探索智能手机市场的德州仪器和高通进行正面交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联发科的技术创新迎来了回报,其在2012年底推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处理器MT6589,当时这款采用台积电28纳米工艺制作的处理器,使用ARM Cortex-A7性能架构。并且继续发扬联发科对于处理器高整合度的优势,成为世界上第一款集成了AP+BB(基带)的四核SOC,一时间轰动业界。由于其整合了多模UMTS Rel. 8/HSPA+/TD-SCDMA调制解调器(基带),也使其成为全球首款支持HSPA+双卡双待功能的芯片方案,加之辅以日后为苹果专供GPU方案的IMG Tech PVR Series 5XT图像处理器,使得该SOC在当时的综合性能完全压倒了英伟达Tegra3、海思K3V2以及高通的200系处理器,成为了国内最主流的四核平台方案。
图为搭载联发科MT6589的索尼Xperia C手机。(图/索尼移动)
联发科的整合方案和性能体验受到了各大品牌的高度认可,联发科因此也助力了小米、华为、酷派、TCL等智能手机业务的发展,并完成了联发科品牌的自我转型。例如2011年联发科在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仅为1000万,而在2012年底这个数据就变成了1.1亿,甚至在2012年的夏季还因为大量的客户订单,一度造成供不应求的局势。
凭借4G时代智能手机芯片的创新,联发科成功进行品牌转型。(图/网络)
销量激增的结果对于竞品企业来说却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恰巧同年知名手机芯片制造商德州仪器因为通信基带方面的弱势,业务逐渐萎靡,宣布正式退出手机CPU市场。联发科更像是接力者的角色,不负众望的接过了芯片巨头德仪的大旗。多年的技术深耕,联发科也从坊间传说的“山寨”芯片企业正式转型为国际知名芯片设计企业,开启全球市场的竞技。
看准市场机遇,联发科及时调整节奏迎来另外增长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变迁,我国在2014年大规模的迈入4G移动网络时代,随之而来的也是移动终端产业内部进行大规模调整的时期,各家厂商纷纷推出支持4G频段的手机,而这也都需要上游IC芯片企业的鼎力支持。
在4G时期,联发科技打破格局开始发力高端SoC,2014年初,全球首款支持4G LTE网络的八核处理器MT6595登场,采用四核Cortex-A17以及四核Cortex-A7的大小核方案,这款处理器定位高端,实际表现与同时期三星Exynos 5430和高通骁龙800正面较量也不落下风,随即受到了主流厂商的一致采用。
图为搭载联发科MT6595的经典机型HTC D820ws(图片来源于网络)
联发科对4G智能手机的推进除了带来MT6595这样的明星产品以外,还大力打破产业的垄断。面对高通凭借CDMA专利大行其道的攻势,各大企业虽苦不堪言却也无可奈何。联发科看到这样的趋势和机遇,于是通过了VIA(威睿)的授权并成功解决了CDMA基带问题,在该领域推出了全网通平台MT6753,一举打破高通在CDMA领域的垄断,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而在此时,联发科也意识到,中端市场有着极大量的用户需求,远比高端市场更具增长力,而事实也证明联发科走对了这步棋。
联发科开启策略调整,转型主攻中端市场,这几年先后在移动SoC市场连续推出了Helio P10、P20以及P60芯片组等明星产品,主要锁定在对新兴技术的推广上,例如面对当下手机用户日益多元化的场景使用需求以及旗舰机型所具备的AI、全面屏、多摄像头、等新技术,联发科都将这些新颖的,看似本该属于高端旗舰机型的特质一一带入到了全新Helio P系列中端SoC上,不仅助力手机制造商能不用受限于高昂的芯片价格而降低其他组件的质量, 同时更让广大的中间用户群能体验到最先进的移动终端技术。
在这里特别要提的是5G部分,联发科不仅很早就参与3GPP各种5G标准讨论,而且也在大幅增加资源到设计芯片阶段。目前联发科的5G基带Helio M70已经多次曝光和展出,而联发科也表态将在2019年上半年正式推出这款5G基带芯片,明年底再推出5G系统芯片,考虑到联发科此前对功能机、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即将到来的5G手机领域,联发科势必会带来同样的优势。
帮助国产客户顺利出海,联发科提供新希望
随着去年开始国内移动终端销量的逐渐触顶,各大移动终端厂商纷纷选择出海开拓新兴市场来补充增量用户。尤其在印度和东南亚区域,这里的潜在人口总数远多于我们的需求用户人群。再加之当地地区经济水平和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差异,大量的用户甚至才刚刚触网,他们急需的是价格合理且能够带他们进行新技术普及的移动终端产品,于是这成就了联发科在海外的业绩。
搭载联发科P60处理器的RealMe1手机,其在印度销量接近百万。(图/网络)
联发科凭借着早期让国产手机品牌崛起的成功经验顺利杀入海外,目前以小米、OPPO、vivo、联想等为主的厂商都同联发科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而联发科也以长续航低功耗的优质产品帮助品牌实现出海,例如红米、RealMe、vivo等特定的终端机型,在在新兴市场取得了极大的销量。
以开放姿态赢得合作伙伴并通过打破价格垄断的作法打开区域市场的作法使得联发科在新兴市场获得了超越其他友商的地位,尤其是在面对全球头号移动终端企业苹果,其上半年在印度区的销量只有区区百万部,而联发科的战略盟友们形成的庞大生态网络已经覆盖新兴市场,规模效应远超苹果,成为了中国“手机军团”名扬四海的功臣。
联发科开启多元化布局,前景更进一步
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到巅峰,必然会迎来触顶的局势,而这在国内市场已经有所迹象。在2017年初,随着4G智能手机的市场逐渐饱和,移动芯片的竞争态势已经趋于稳定,不会有太大的起伏,但接下来面对“泛智能终端”这些即将将成为科技行业新兴未来的焦点,联发科很早也看到机遇积极开启领域拓展,放眼到更广阔的数字化市场。
目前联发科已经在被公认为是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的物联网行业找到了切入机会,悄然在竞争对手并未察觉关注的领域构筑起了一座坚实的壁垒。
根据《2016-2017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报告中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为9300亿元,2020年则有望超过1.5万亿元。报告肯定了中国在国际物联网行业标准制定方面成为主导力量。
联发科技凭借早期在3G/4G、Wi-Fi、蓝牙等无线连结芯片解决方案就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基于多媒体技术,再加上与众多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及可穿戴式设备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优势,在国内发起了物联网场景抢占的大浪潮。
图为联发科首款NB-IoT系统单芯片MT2625,兼具低功耗及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从人们日常使用的共享单车定位芯片,再到智能电视的核心处理器,或者是和亚马逊、阿里这样巨头合作推出的智能音箱,甚至到智能门锁、智能开关等产品中,处处都存在着联发科技的定制芯片。而这些看似不同应用的各类芯片组,其实都是联发科“万物互联”的布局之一,而更关键的是,它们都已经连入了联发科自研的NeuroPilot人工智能平台。
联发科技NeuroPilot平台在研发之初,定位就不同于市面上其他厂商的任何方案,它不仅是一个可以跨平台和产品线的方案,包括智能手机及各类物联网产品都能提供统一的终端解决方案,更是第一个相容于安卓神经网路API的AI开发平台,形成一整套连贯的生态体系。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包括5G以及更为智能的泛终端产品,它都能提供技术上的支撑,联发科对于整个数字化市场的布局实际上已经远胜于竞争对手。
对于未来物联网和新形态的数字产品时代,联发科所做的持续布局在目前看来是一件极有远见的事。从功能型手机的大力推广,到智能手机的市场普及,以及未来物联网、大数据、AI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互联互通,联发科其实是持续在推动产业的发展,不仅帮助了品牌共享科技红利,而且打破了国外企业试图垄断的意图,成为华人企业中在国际舞台上至关重要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