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到无线耳机,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因为在中高端手机不再配备实体音频接口后,无线耳机迎来了市场大爆发,各家音频甚至手机品牌们推出了大量不同价位段的产品,从低端到高端都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但如果限定为无线降噪耳机,且对降噪的效果还有着较高要求的话,那么Sony一定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用户脑海中的品牌之一,尤其是经过了接连几代降噪豆/颈挂/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的迭代之后,无论是音质还是降噪效果,Sony都已成了消费级无线降噪耳机中的标杆。
小编本身一直是降噪耳机的忠实用户,也先后购买了索大法颈挂式WI-1000X和头戴式WH-1000XM3两款降噪耳机,其中即使是更新一些的WH-1000XM3,使用时间也在一年以上了,正好趁这个机会谈谈这款产品的长期使用体验。这里顺便一提,购买WH-1000XM3等Sony耳机后建议都在官网注册一下,不少产品都可以免费获得一年延保。
外观及操控
WH-1000XM3有「黑色」和「铂金银」两种配色,银色与WI-1000X的香槟金色基本一致,整体是偏银色的磨砂灰调质感,看起来内敛典雅,摸起来也很顺滑,SONY字母logo和外侧出音孔的亮色则成了增添活力的细节点缀。
耳机本身是可折叠设计,折叠后可方便地收纳在附赠的耳机包之中,半硬质的耳机包既可以保护耳机免受挤压,预留孔位也可以将附赠的双孔飞机转换头、充电线和耳机线同时收纳其中,方便出行。
WH-1000XM3为大耳包耳设计,更大更深的软质聚氨酯泡沫耳垫可以直接罩住你的耳朵,将压力均匀分散在四周,内压的力度适中,既不会太紧也能保证佩戴稳牢,配合比上代减重20g的机身重量和优化后的头梁曲线及更舒适的垫材,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有夹头、压耳、压顶等不适感,小编基本是高强度戴了一年,现在依旧很舒适,除了夏天太热以外基本可以说完美。
两边耳罩罩体的功能各不相同,其中右耳底部是「电源键」和「NC/AMBIENT」按钮,后者可以控制耳机在「环境声」(通过部分环境噪声,可按用户需求在APP设定)、「环境声音控制关闭」(降噪完全关闭)、「降噪」(降噪全力开启)三种模式切换,用户也可以在APP中将其设定为腾讯云小微语音助手的唤醒按钮(需安装腾讯云小微APP)。
耳罩外侧有NFC标志,手机可以通过触碰NFC直接与WH-1000XM3完成配对,用户有多部手机时,通过这个方式也可以快速切换连接设备。
左耳底部是Type-C接口,利于实现线材统一,这点需要好评,而耳罩外侧则是触摸面板,耳机端的大部分操作都是通过触控实现,实际使用中操作反馈灵敏,相当顺手,不过冬天温度过低时偶尔有出现触控异常的情况,比如会突然自动切歌或者音量自动增减。
具体操作可以直接看上面的官方图,常规的音乐调节类就不多说了,简单说下几个特殊操作。手掌捂住右耳罩,耳机会自动降低音乐声(基本无延迟)并开启环境声(稍有延迟),官方说法是让你不用摘耳机也可以快速与人沟通,使用中我通常是先捂耳罩听清楚对方的话语,短沟通内容就继续捂耳罩交流,如果明显是个长沟通,那么就摘下耳机。
长按触摸面板约2秒可以呼出手机的语音助手,兼容性不错,我实际使用中唤醒小米的小爱同学和OPPO的Breeno都没有问题,配合现在功能越来越强大的语音助手,还是很方便的。
续航与降噪
降噪无疑是WH-1000XM3的重点功能,而作为一款无线耳机,续航同样是影响其体验的重要因素。主动降噪因为实时运算的原因,通常对耳机的续航影响都比较大,但官方数据显示WH-1000XM3即使在开启降噪状态下,续航也能达到30小时。
而在这一年的使用中,我自己确实也没有遇到过WH-1000XM3把我撂半道上的情况,续航绝对持久,不仅满足日常通勤没有问题,短期的出差也没有产生过什么电量焦虑。退一步说,真的低电量了,WH-1000XM3还支持耳机快充,充电10分钟就能满足连续播放5小时,可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其续航表现都比我的手机还要令我放心。
至于降噪,因为配备了自家的32位「HD降噪芯片QN1」,WH-1000XM3同样是开启索尼降噪大跨步式提升的一款产品。首先是对低频噪声的最大降噪能力提升了不少,直观感受就是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噪声、办公室的空调声等环境噪音消得比以往更干净,这对我这样喜欢在地铁上听歌听小说,在办公室喜欢安静码字的人来说感受非常明显。
高频部分说实话,WH-1000XM3对于键盘敲击声和人声这样的短波长噪声主要还是消减,不能真正做到近乎消除,但实际表现相比我自己的WI-1000X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这类噪声虽然不能全消除但音量会低不少,显得也就没那么嘈杂了,如果再加上耳机本身播放音乐的话,体验同样很棒。
相比WI-1000X来说,WH-1000XM3还有一个不小的提升就是面对风噪时表现更好了,基本不会出现“反向降噪”反而令风噪更明显的情况,这可能与二者耳罩与入耳的不同形态有关。此外WH-1000XM3降噪在佩戴中基本不会有太明显的耳压,这对一戴降噪耳机就觉得耳朵鼓涨难受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凭借QN1芯片的大突破,Sony的降噪体验已经非常棒了,这一点从后来同样广受好评的二代降噪豆WF-1000XM3(配备24bit QN1e)上也能得到证明,相比颇有一些不思进取的老冤家Bose来说,WH-1000XM3的降噪已不再是短板,“降噪选Bose,音质选Sony”这样简单粗暴的选购建议也显得不是那么准确了。
音质
作为一款耳机,音质当然还是WH-1000XM3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特性,凭借着Sony丰富的音频产品打造和调音经验,配合数据传输量3倍于普通SBC连接的LDAC编码技术(最高传输速率990kbps),音质一直是Sony无线耳机的长项。
实际一年的使用过程中发现WH-1000XM3的包容性还是比较强的,杂食向的听音用户也能得到满足,当然,低频上的强化令其还是更适合节奏与低音更强一些的音乐。
《鼓诗》之中,开头短促有力的鼓声得到了很好的展现,鼓声的下潜和弹性表现都很好,量感非常足,不会软弱无力,节奏变化间无拖沓,而鼓的数量加上来之后,大小不同的鼓之间层次不会显得乱,鼓槌撞击声也清晰可辨不会被遮盖,整体氛围感良好。
至于虽迟但到的《渡口》,低频的表现依旧充沛,气氛渲染良好,高频部分乐器的细节也很清晰,人声较为贴耳,但相对没那么“润”,追求女毒的同学可能需要自己尝试在EQ上找补一下,也因为这个原因,听V家这样的合成音乐时,虚拟歌姬的声音可能也不如大家印象中那么透亮。
整体来看,WH-1000XM3在听偏流行和EDM电音类音乐时都能有不错的表现,强节奏和氛围感是其优势,然后需要注意的是,WH-1000XM3在各种状态下的声音表现略有一些小不同,以上描述基于无线+降噪关状态,开启降噪后声音会显得稍微闷一点点。而开机状态下使用有线连接可以获得更均衡的声音,对低频的加强会往回收一些。无线连接下较强的低频增强可能是出于偏流行调音和增强音乐辅助降噪体验两个方面的共同考虑。
总结
出色的音质、强劲的降噪、可靠的续航,再加上良好的佩戴体验,除了夏天实在有点热以外,一年多的使用中WH-1000XM3似乎总是能够让我满意,总的来看,WH-1000XM3的表现已经非常完善了,可以说即使在一年之后的今天,在下一代XM4面市之前,WH-1000XM3依然是我最推荐的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