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0-
11/27
作者 王祎然
访问 0
相关文章 and 关键字:人工智能   科大讯飞   
当前位置:手机之家  > 新闻 > 智能生活

科大讯飞助力合肥城市大脑建设,人工智能让城市更聪慧

近日,在清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推出的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创新力城市榜单中,中国有32个城市上榜,其中合肥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上海市。人工智能正在焕新这座城市面貌。

在安徽合肥,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正在助力建设合肥“城市大脑”,让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现如今,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便民服务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构建起线上线下相融合、多渠道多路径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全覆盖;交通超脑示范应用完成1.0到2.0的迭代升级,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公共安全等群众最关切的痛点;智慧社区搭建起“社区一张图”“一屏管全城”的精细治理新场景,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合肥城市大脑围绕城市治理、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产业支撑等众多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应用场景生成落地,同向发力、交互赋能,唤醒越来越多的“沉睡”资源,让城市治理更精准、更高效!

[交通超脑:助力城市破解拥堵难题]

城市化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交通拥堵。

合肥交通超脑2.0示范应用于2019年10月正式建设,次年8月完成建设,科大讯飞通过建设统一数据接入平台、统一超脑A.I.中枢、七大运用子系统,针对功能应用进行升级,实现交通数据全量接入、交通状态精准感知、交通拥堵深度挖掘、交通信号实时优化、视频图片智能分析、智能指挥调度等功能。

“我们依托城市交通超脑平台,对路口渠化、视频、卡口流量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对全市路口信号控制分类管理、逐个施策,相继完成了2156个路口档案库建立、756个路口的信号配时优化,优化后的路口排队长度平均减少了11.3%。”合肥市交警支队科研所民警王飞介绍,随着合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开放程度日益扩大,合肥市奥体中心、高铁南站、合肥火车站、滨湖会展中心等热门区域形成新一轮阶段性堵点。

如何让数据学会思考,辅助决策用以解决堵点?王飞介绍,利用交通超脑中的特定场景交通管理功能,可对这些堵点区域外围道路及交通设施等元素进行建模,分析大型活动道路影响,制定相关路段、路口的设备控制方案,及时对周边交通进行疏导和管控,“如实时对信号方案进行优化,通过视频监控设备快速调取掌握现场视频,通过全市217处交通诱导屏,快速发布诱导方案。”

如今,交通大数据全量接入超脑监测平台,每天可对近2亿条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实现了全市所有路口、路段流量的精准感知,实现实时拥堵预警、常发堵点的挖掘,为交通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小数据成为大数据,数据孤岛成为数据共享,加速公共资源调配协同,交通出行综合治理更有效。根据高德地图携手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发布的《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城市交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合肥市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拥堵排名下降至28名;全国15个新一线城市中,合肥市的交通监控指数排名第4,交通健康指数同比增高0.5%,在同规模城市交通运营状况较好,从人工指挥到人工智能,从桌面路演到实时大数据分析,交通超脑建设让出行环境更智能,更畅通!

[智慧政务:“让办事大厅越建越小”]

智慧城市的浓缩能帮助政府提升公共服务效率,进一步改进惠民服务。科大讯飞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皖事通办平台,建构在合肥“城市大脑”之上的政务服务等项目,加快数据资源在服务民生领域的深度开发利用,解决民生领域中的痛难点,让城市越来越“聪明”。

工作时间与政务服务上班时间相冲突,一直是困扰办事群众的一大难题,但如今在肥西,人们在办事时间上则有了更多的选择。为了更好满足群众的办事需求,解决群众在下班时间以及节假日的办事问题,今年5月,合肥市肥西县在全市率先上线“7×24小时自助智慧政务e站”,以“互联网+政务服务+A.I.”为特色,创新试点“一站式、全天候”政务服务新模式,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的政务服务。

“我们要让办事大厅越建越小,群众在家门口甚至不出门就能办好事。”肥西县数据资源局党组书记任志刚说。走进7×24小时自助智慧政务e站,一些群众正在通过智能政务服务工作台自助办理事项,屏幕上,各类办理事项清晰明了,工作台上还配备了打印机、高拍仪、身份证读卡器等多种办事过程中所需的专业设备,群众只要点击屏幕就可以根据指引逐步操作,非常简单便捷。据介绍,目前智能政务服务工作台已上线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县市场监管局、县林园中心等单位共计150个事项。

肥西县作为林业发展大县,目前正是办理林业植物检疫证书核发事项的高峰期,一个月事项办理需求可高达上千次。“但是现在80%的林业植物检疫证书核发都在7×24小时自助智慧政务e站办理了,大家也不用赶早来排队等候人工窗口办理了。”

“我们还在自助服务区设置了智能文件柜,并将文件柜与智能政务服务工作台进行联动,需要提供纸质材料的群众可以在文件柜里通过关联办件编号进行存件和取件,实现不见面材料传递,这样也大大方便了群众自助办事。”任志刚告诉记者,虽然启用的时间不长,但截至目前,7×24小时自助智慧政务e站已办理事项3000余件,实现了政务服务全天候随时办。

政务服务提档升级是为民服务办实事、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一个“小目标”。合肥市还依托数据资源和电子证照共享,开展个性化表单定制,企业和群众在填写申请时自动调用数据,实现“全程网办”,目前全市“最多跑一次”占比达99.2%。挑选“申报材料简单、审核环节简单、受众面广”的服务事项,试点开展了“马上办、立即办”智慧审批应用建设,通过数据碰撞核对,实行审批自动受理、智能审查、自动办结,提高服务效率。

[智慧社区:构建社区精准治理新模式]

城市大脑,惠及大众,赋能行业。

由科大讯飞具体承建的合肥市首批四大试点智慧社区、小区已全面进入试运行,一批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率先体验到了社区智慧化带来的便捷体验。

蜀山区天鹅湖畔社区作为智慧社区试点之一,这里已完成融合平台、社区门户、社区一张图、高空抛物监控、重点人物监控、智能外呼等创新场景的研发,群众足不出户可享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也为基层工作减负提效提供技术支持。

例如,在弱势群体关怀方面,针对幼儿,设置“幼儿园周界防护”系统,人脸抓拍摄像头与人脸数据库联结,严防危险人员进入园区;针对高龄老人,利用智能门磁、智能猫眼以及社区内的视频监控,自动分析老人行为轨迹,预警长时间未出门或未回家的老人,做到及时守护老人安全,让子女更放心。“上周我去女儿家住了一天,社区网格员就收到了我离家未归的预警,电话就打到女儿这里了,得知我是走亲戚了,他们才放心。说实话,这一刻心里感觉很温暖。”张大爷独居多年,随着年龄增大,也常常担心自己身体,他说自从有了智能猫眼,心里踏实多了。

在社区安全保障方面,针对高空抛物现象,安装高空抛物监控摄像机,做到7*24小时智能抓拍高空抛物肇事者、攀爬盗窃者、外墙脱落位置等,及时高效预警。“小区实现了高空抛物探头全覆盖,不管从哪个方位多高楼层丢东西下来,后台一查就能锁定肇事者。”天鹅湖畔的物业经理张女士介绍。

如今,合肥市四大试点智慧社区都拥有了自己的数字孪生社区,可接入市直18家单位,包括公安、市场监管、数据资源局的相关数据数据,把社区事件中的位置、时间、人物、视频等信息结合时空技术关联起来,形成可查、可看、可选、可分析、可调度的“社区一张图”。全面实时汇聚监测社区运行数据,及时了解掌握社区运行态势,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依据,对整个社区进行即时分析和研判,让数据帮助社区思考、决策和运营。

[城市大脑:赋能社会治理的合肥实践]

“城市大脑”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要考虑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副局长王伟介绍,“城市大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要从惠民利民的一些小事切入,打造更多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同时要考虑不同用户群体,兼顾个性化需求;“城市大脑”今后更为重要的功能是预判,帮助决策者提前作出相应预案。根据各种需求对数据进行分析,提炼所需内容,自主进行判断和预测,从而实现智能决策。

经过多年发展,合肥市数字化建设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目前,合肥市数字政府总共汇聚共享了全市230多亿条数据,同时建立了新一代的政务云,并在新一代政务云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城市平台。打破原先政务数据缺少协同互通的局面,做到统一调度城市基础数据,加强政务部门数据协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减轻公众在政务事务办理流程上的麻烦,充分发挥数据作用,实现了全市接近百分之百的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同时注重数据安全保障,严防数据泄露,让数据切实强政、利企、惠民。

“为完善数据建设管理机制,坚持‘谁经手,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为完善数据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合肥着力推进顶层设计,编制印发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工作流程等一系列文件,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谋划资源平台安全体系,依托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管理暂行办法,运行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如今,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助力下,合肥已形成一体化联动、一盘棋推进的数据归集共享应用模式,“城市大脑”应用领域从交通堵点治理延伸到社会各行各业,由“领域大脑”向“全域大脑”“专业大脑”迈进。未来已来,“城市大脑”实现数据资源赋能,让城市更智慧,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