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手机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产品差异化”问题成为了摆在手机厂商面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厂商选择提高配置,有的厂商选择使用更先进的屏幕材质、制作工艺、机身材质等,但是很快就会发现,这些“差异化”配置在很短的时间内又会变成行业内同类型产品的“标配”,回归同质化怪圈。
不过也有部分厂商相对比较聪明,将产品差异化的方向放在了那些比较不起眼但是用户又会经常使用到的功能上,比如我们上次聊过的手机拍照功能,又比如我们这次将要聊的手机音频能力。
手机音频能力,按照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手机音质和手机音效两个方面。
在音质方面,国内不少厂商都选择在手机中搭载独立音频芯片,从而使手机的音频输出能力更加出色,更有甚者在其旗舰级产品中搭载了Hi-Fi级别的音频芯片,直指传统高端音频播放器。vivo最新的Xplay6就搭载了来自ESS的ES9038Q2M这样一款独立DAC芯片。
在音效方面,同样有许多厂商在其音乐手机产品中使用了音效技术解决方案,诸如DTS、杜比之类的音效增幅技术更是十分常见。相比通过搭载独立音频芯片提高音质的物理性解决方案,音效技术解决方案适用面更广,使用成本也更加低廉。
辣么问题来了:两种音频解决方案都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听觉体验,用户应选择搭载哪种解决方案的产品呢?
(这里要向一部分童鞋解释两个名词:“音质”和“音效”。音质,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客观上主要考量失真度、频响、信噪比、声道分离度和平衡度等因素。音效则是指人工制造或者加强的声音,用于增强对电影、电子游戏、音乐或其他媒体的艺术及其他内容的声音处理。简单地说,音质就是声音的质量,代表其本身的素质,越还原本质越好;音效就是Duang的一下加了特效的声音,可以认为是一种失真后的声音。)
在争论增强音质与加强音效两个方案孰优孰劣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一段音频文件是如何从二进制代码变成人耳听到的音乐的:当播放音乐时,手机会先从闪存中读取相对应的音频文件,然后将数字信号交给DSP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数字信号会通过DAC转化为模拟信号,转换后的模拟信号再经过运放芯片放大处理后,最终输出到后端(扬声器/耳机等),从而被我们的听觉所感知。
相信看了上面的一个简易流程,很多小伙伴都明白了: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理论上更换更好的DAC和运放可以让用户得到更加优异的听觉体验。但是,考虑到独立DAC和独立运放芯片对于设备整体功耗及发热的提升、“机身内狭小空间中塞入DAC、运放的同时还要降低干扰”对于厂商的设计功底要求极高、以及独立DAC、运放带来的成本增幅可能会导致售价上涨或者配置缩水等因素,部分厂商只能在明知独立DAC和独立运放可以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听觉感受的情况下忍痛放弃这个方案。
这个时候音效技术解决方案的优点就凸显出来了:方案提供商所提供的方案相对较成熟,产品兼容性也相对较高,并且由于该方案基于软件及驱动层面,因此无论是配备独立音频芯片还是没有使用独立音频芯片的手机产品都可以使用该解决方案。最关键的是使用音效技术解决方案不会产生过高的额外成本,有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
举个栗子,vivo最新推出的旗舰级手机Xplay6,就搭载了一颗来自ESS的ES9038Q2M独立DAC芯片和三颗OPA1622独立运放。用户在使用Xplay6听音乐时,音频数据会经过独立DAC和运放单元强化,音质方面有效得到增强,同时其系统内置的“i音乐”APP还具有“Hi-Fi”音效按键,用户仅需点击按钮即可开启“Hi-Fi”音效模式(开启“Hi-Fi”音效需要先插入耳机才可开启)。实测开启“Hi-Fi”模式后整体音效的确有改变,低频下潜更深,个人觉得调教风格适应音乐类型较广,比较容易被用户接受。
其实小编觉得,对于用户来说,选择哪种解决方案的产品,其实主要还是取决于用户本身对于音乐的感受。很多用户对于音乐的好坏并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界定,不少人只需要将播放软件中的音效打开就觉得听到了很棒的音乐(部分极端的“木”耳朵,甚至无需开启音效,只需要打开“脑放”即可感受到绝佳的音乐体验)。对于那些“老烧”来说,耳朵早已变得十分挑剔,在他们看来,音质棒才是真的棒,音效完全是浮云。(“音源+前端+解码+功放+运放+后端”的配置才是老烧们的浪漫)
虽然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许多厂商在提升用户听觉感受方面做出了这样那样的妥协,但是小编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厂商终究会克服各种困难为手机加入独立音频芯片,手机产品提升音质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容易,更多的用户能享受到更加的音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