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颗新镜头,四大黑科技:揭秘华为P30 Pro徕卡四摄影像系统

news.imobile.com.cn true http://news.imobile.com.cn/articles/2019/0327/194308.shtml report 20379

我们对这个世界永葆希望的原因在于,不管置身什么时代,总有一群人为探索而生。即使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也要超越边界束缚,抵达最遥远的梦想。

1977年9月5日,NASA发射“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器。经过超过41年的孤独飞行,它成为有史以来距离地球最远的人造飞行器,让人类第一次触碰到太阳系的边界。

 

在乔布斯离开后的第2729天,苹果所构建的智能手机版图,在可以触及的边界出现一道裂缝。微光透过这道裂缝,照见华为P30系列破茧而出。即便是轻薄机身,也能奇迹般地拥有超感光、超级变焦能力,以及类单反的自然景深效果。

这也意味着,从功能机进化到智能机之后,手机行业第一次完成真正意义的技术革命。

 

华为P30发布会让许多人重温了与多年前相似的现实扭曲力场,这种力量来源于改变世界的技术理想,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将未来带到现实。

本文将从影像系统设计理念、徕卡四摄的创新、ID设计等三个维度出发,揭秘华为P30系列背后的故事。

 

一、影像系统设计理念:成为你的眼,甚至超乎所见

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最重要的工具,通过亿万年进化形成一套极为精密的感光系统,拥有绝大多数摄影器材梦寐以求的感光和处理能力。

  • 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睛,瞳孔可自由收缩和扩张,调节“光圈”进光量和景深。
  • 视网膜作为超级“感光元件”,拥有多达500万个锥状细胞感知颜色,以及1亿多个杆状细胞感知细节,呈现出超高动态范围。
  • 眼球还具有物理“防抖”能力,前庭视反射通过改变眼部周围肌肉的紧张强度,维持视网膜上图像的平衡。
  • 两只眼睛不仅组成120°的水平视场角,而且由于左右位置不同而产生视觉差,得以洞察立体空间。
  • 最后视觉信息通过视神经交由“处理器”大脑,描绘出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在摄影诞生的180年里,我们得以将光影从记忆提取,记录在胶片和数码之中。当手机取代相机成为最流行的拍摄器材,我们希望在轻薄机身内也能实现专业的摄影体验。

从2017年起,全球影像评测机构DxOMark把散景(Bokeh)和变焦(Zoom)加入到新版评测基准,认为手机摄影达到了新的维度,足以让照片质量达成一定程度的艺术效果。

华为P30 Pro想要更进一步,其影像系统的设计理念是模拟人眼所见,凡是眼睛看到的,手机均能拍摄下来。因此全新徕卡四摄不仅提升镜头数量,更从底层改善成像品质,成为你的眼睛,让你用影像记录这个世界。

 

华为P30 Pro搭载一枚4000万像素的超感光镜头、一枚2000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一枚800万像素的超级变焦镜头、一枚TOF摄像头,以及基于麒麟980平台的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和神经元网络单元(NPU)。

  • 加入超感光镜头,达到视网膜级别感光能力,只需一点光便能发现夜的美;
  • 加入超广角、超长焦镜头看到更宽、更远的场景;
  • 加入TOF镜头改善对深度信息的获知,把摄影从二维世界带入到三维世界;
  • 加入NPU,学习人脑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呈现眼睛看到的世界。

全新设计的感光元件、镜头模组、ISP和NPU精密协作,普通人也能像专业摄影师一样记录和表达看到的世界,拍出精彩的照片和视频。

 

二、突破性的徕卡四摄,以极致创新改写影像历史

作为专业的拍摄器材,DSLR数码单反相机一直是智能手机学习和进化的标杆。但两者由于物理尺寸的区别,在感光元件、镜头模组等方面天然拥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底大一级压死人”。

全画幅单反的传感器尺寸为36mm*24 mm,而近年来最大的手机感光元件只有1/1.7英寸,尺寸为7.76mm*5.82mm,这样大的差距足以令人绝望。

 

单反相机的出现,预示影像行业的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似乎只是一些修饰工作。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是影像传感器的革新,第二朵乌云镜头光学能力的跃进。

1超感光传感器

光线有明暗,也有色彩。空气中的小水滴可以将太阳光折射为七彩光谱,最终分解可得到红(R)、绿(G)、蓝(B)三种最基本的色光,称为三原色光。

数码感光原理就是把光先分解、再记录,通过在感光元件上添加RGGB拜耳滤色镜,使得每个像素都有一个单色滤镜:红色像素只允许红光通过,并阻挡其他色光;绿色与蓝色像素同样只接收绿光与蓝光。于是每个像素点都得到了颜色和明暗信息。

然而拜耳滤色镜并不完美,过滤光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损失光的强度。数字影像感光原理在40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大突破,直到华为P30系列的出现,才改写了这一历史。

 

华为P30系列的主摄像头配备1/1.7英寸RYYB传感器,采用不同于其他数码感光设备的设计,将绿色像素替换为黄色像素,这意味着它能够同时透过红光、绿光,从而在像素层面极大地提升进光效率。

经过重构的超感光传感器令像素重生,进光量提升高达40%,比以往更明亮更灵敏。iPhone Xs Max的最高ISO值只有6400,而P30 Pro的感光度则高达ISO 409600。

 

在解决了感光度问题之后,曝光的三个核心参数还剩下光圈和快门。P30 Pro主摄像头光圈从f/1.8升级到f/1.6,并加入迄今最先进的定制OIS马达,以满足镜头推力和防抖需求。三剑合璧,召唤出恐怖的超级夜视能力。

华为P30系列重新诠释对于光的理解,底层像素变革驱动整个上层建筑推倒重建。从定制的徕卡镜头、超感光传感器,到麒麟980内置的ISP、NPU,再到华为自研开发的图像感光和处理算法,最终形成了一个端到端的影像系统。

 

当ISO达到102400,华为P30 Pro依然能够保持画面亮度、噪点和色彩还原的平衡,不仅感光度媲美甚至超越专业单反,画质也有出色可用性。

 

在长达30秒的长曝光,P30 Pro的亮度与色彩相比P20 Pro更上一层楼。

 

此外在AIS智慧防抖的帮助下,P30 Pro通过神经网络引擎校准、配对和融合多张照片,叠加细节以增强画质,可手持可长达3-8秒的超级夜景,以及如丝般柔美的丝绢流水。

 

 

 

2.超级变焦镜头

除了传感器“底大一级压死人”之外,镜头也是“一寸长一寸强”。智能手机的镜头高度比单反小一个数量级,如何才能望得更远?

 

不妨换个角度,见证别有洞天。

华为P30 Pro内藏潜望式变焦镜头,通过光学三棱镜,巧妙地让光的轨迹发生90°转折。这样一来,超级变焦镜头就可以横置在机身内,实现5倍光学变焦、10倍混合变焦、以及50倍数码变焦。超级变焦镜头还加入OIS光学防抖,手持更稳更安心。

 

潜望式镜头的概念早在十几年前就已落地,但实现5倍变焦倍率的商用还是首次。因为三棱镜的摆放精度、两道光路的调优,几乎双倍严苛于现有的光学标准,其工艺控制难度,良品控制难度可想而知。

华为研发团队以强悍的系统集成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实现了从技术理论模型到产品原型,再到可以大规模量产的消费电子产品。

 

从5倍光学变焦到10倍混合变焦,华为P30 Pro的超级变焦镜头能够呈现细腻通透的画质,并且解决了高倍变焦的反差变弱和色彩丢失问题。

 

不打扰自然宁静,远处的美亦可近在咫尺。

 

 

 

3.超广角镜头

华为P30 Pro全新加入一颗超广角镜头,等效焦距为16mm,可实现充满张力的图像视觉效果,呈现极具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作品。

 

这颗超广角镜头,也是超微距拍摄利器,可实现2.5厘米最近对焦距离。波澜壮阔的自然风光,鬼斧神工的人文景观,齐聚一堂的大合影,纤毫毕现的微距之美,一个镜头全搞定。

 

 

4.TOF镜头

华为P30 Pro的第四颗镜头为TOF摄像头,可在拍摄时实现画面纵深的测距。TOF的全称为Time of Flight,通过计算光线发射和反射时间差或相位差,来换算被拍摄景物的距离。

TOF相比“兼职”进行景深测量的RGB或MONO摄像头更为精确,可细致分离主体与背景,呈现动人的立体视觉效果

 

华为TOF摄像头配合人像分割算法,实现高精度的发丝级抠图,带来由近到远的渐进式虚化效果。视觉聚焦于人像主体,背景如柔滑的奶油般散开。星星点点的光晕,细腻柔和的虚化,具有出色的层次感和艺术表现力。

 

Erik Madigan Heck使用HUAWEI P30 Pro拍摄

 

三、极致ID设计,科技与美学的天作之合

强悍的四摄功能与唯美的手机形体完美融合,浑然天成。超感光镜头融入光学防抖,超长焦镜头采用创新潜望结构,在智能手机的纤薄机身内也能实现专业级的拍摄体验。

 

华为P30系列延续了专业摄影布局,背部摄像头的排布源于星座的灵感,将零散布局变成北斗七星一般的规律排布,成为整个背面设计的点睛之笔。

华为P30系列的机身由玻璃与金属构成,精湛工艺造就浑然一体的设计感。金属中框的上下两端经由以钻石切割工艺,前后双曲面玻璃划出优雅弧线,令手感倍加舒适。

 

华为P30 Pro是一部改写影像历史的手机,以革命性突破,带来革命性体验。走在先驱者之前,领先于时代。科技创新从来不无趣,我们永远期待激动人心的变革。

就像2007年苹果超越诺基亚一样,今天华为再次接过接力棒,18万人为共同的理想而努力,通过创新改变生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

来源: 手机之家

微博评论

之家评论

© 2002-2016 imobile.com.cn 手机之家 所有权利保留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00380067

京ICP备09079639号 京ICP证09034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28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