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智能而言, 2016年注定不平凡。
这一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奠基人明斯基去世——这离他提出人工智能概念过去了整整60年;3月中旬,阿尔法狗与李世石的围棋之战,后者的虽败犹荣也换来了大众范畴对AI的敬畏;也在这一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从实验室脱颖而出,步入人们的生活。
10月26日,华夏幸福主办的2016产业中国年会在北京举办。其中,一场同期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华夏幸福与CAAI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承办的论坛颇为惹眼——“2016人工智能青年创新峰会”。中科视拓董事长、计算机视觉专家山世光,云知声董事长、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专家黄伟,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组长、资深计算机视觉专家华刚,清华大学教授季向阳,依图科技CEO、计算机视觉专家朱珑,图森互联CTO、联合创始人侯晓迪等嘉宾站在产业界的高度,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的远见。
人工智能迎来“黄金时代”
事实上,人类历史的底层驱动力永远都是技术——以及让“技术扩散”的产业化过程,技术商业化无疑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
科技企业与资本市场的青睐,令人工智能市场即将迎来最好的时代——在过去的60年,这种乐观情绪也曾反复出现。但而今产业界几乎达成的共识是:更廉价的并行计算、更优质的算法、以及更庞大的数据量,终于可以让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时代”的前缀。
其中,始于2006年的深度学习理论的日趋完善尤为关键。深度学习可以让机器拥有某种类似于“自我学习”的能力。如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所言:“人工智能的核心不仅仅是算法,更是学习。在今天大数据环境下,可以把程序放到数据里,让程序围着数据转,形成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如果能够通过记忆认知、计算认知、交互认知三位一体的认知网络,形式化脑认知,形成决策脑,就可展现出人工智能的井喷局面和灿烂前景。”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转折点,会与数据量的井喷并行出现——后者是“喂养”人工智能的“养料”。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与数据的共生关系对中国是一种利好。
本次论坛嘉宾、云知声董事长黄伟指出,人工智能的普及离不开大数据,而大数据一定和海量的用户密切相关,所以人工智能是中国赶超世界的良机,我们以前做芯片不如美国人,机械制造不如德国人,但在人工智能领域是有机会的。
联系邮箱:sh@bufsin.com